身上征衣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生合是忘家客,风雨登轮出国门。
——何叔衡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召开,这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中共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境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由于当时国内正处于极为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很难找到一个安全的开会地点,142位参加中共六大的代表,冒着生命危险,穿越茫茫的西伯利亚,分批秘密前往莫斯科。
何叔衡像。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1928年5月底,何叔衡受党组织派遣经哈尔滨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并在俄学习。在哈尔滨,何叔衡有感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有感于自己即将出国参加党的六大的历史使命,以忧国忧民之心,在中共哈尔滨县委六大代表接待站安排的住处改写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一诗为“无题”诗。
6月底,何叔衡到达莫斯科。由于中共六大早在6月18日已在莫斯科近郊秘密开幕,他到达莫斯科后不顾行程劳累,立即参加了会议,直至7月11日大会闭幕。他在大会期间参加了宣传委员会和湖南代表团的工作。
六大闭幕后,何叔衡没有立即回国,经中共中央介绍,于当年9月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编在特别班学习,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学习生活。
1930年7月,何叔衡从苏联学习回国后,在上海担任秘密救助遇难同志的全国互济会负责人,将暴露身份的同志转往苏区。
1931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让何叔衡转移到中央苏区江西瑞金去。在瑞金,他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因厉行法治,深受人民群众爱戴,被誉为“苏区包公”。
1935年2月14日在转移到福建长汀时,何叔衡不幸壮烈牺牲,实践了生前“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时年59岁。“忘家客”终未归家,但他的精神火种却已汇入革命热潮,燃起熊熊烈焰,将日月换了新天!
(整理:刘秋丽;资料来源:央视新闻、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