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黑板报的家书
■宗 福
赵 全绘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家乡四川渠江县城里,到处都是游行的队伍。“天空出彩霞呀,地上开红花呀……全世界人民拍手笑,帝国主义害了怕呀……”歌声震荡渠江两岸。
不久,大哥罗忠良来信了。信中,他告诉我们,他所在部队已改编成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他还说,这场战斗不容易,我们比敌人的武器装备落后,但正义在我们这边,志愿军战士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一定能够打败敌人。
后来,忠良哥又多次来信。我们都被他那些沾满硝烟的文字鼓舞着,期盼他和战友早日凯旋。
那时,我只有9岁。老百姓节衣缩食支援志愿军官兵的感人场景在身边比比皆是、催人泪下。一天,放学后,我看到一列列扶老携幼、“前不见首、后不见尾”的捐献队伍,不由自主地排在队伍后面。直到把节省下来的晚餐钱2000元(旧币,相当于现在的两角钱)捐献出去,我才心满意足地回家。
距离上封信近1年时间,我们都没有收到忠良哥的来信。母亲急得团团转,隔段时间就跑到渠江镇委打听情况。
忠良哥没有来信的原因,我们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部队撤回汉江以北进行防御作战的过程中,遭遇敌机轰炸。忠良哥右腿受伤,掉了队。在一个朝鲜小姑娘的帮助下,他回到部队,并被送回国内救治。
等忠良哥伤愈返回部队时,上甘岭战役打响了。他所在部队受命在下甘岭打阻击战,以接应上甘岭兄弟部队的战斗。这次战役以敌人的失败告终,迫使敌人坐下来谈判。
话题再回到抗美援朝时期的大后方。一天,我放学回家,看见院里坐着两名中年男子。他们是镇委书记和县武装部领导。
县武装部领导拉着我问:“小朋友,你今年几岁了?上几年级?”
“我9岁了,上小学三年级。”我回答。
这时,母亲从屋里出来,给两人倒水。镇委书记说:“小罗,你会写信吗?你给志愿军哥哥写过信吗?”
母亲在一旁说:“他会写信。每次他哥从朝鲜寄回来的信,都是他念给我们听,回信也是他写。”
“好极了,我们再让你给哥哥写封信可以吗?”镇委书记兴奋地说。
这次,仍然是母亲帮我回答:“当然可以,他现在就可以写。”
于是,我拿出作业本,做好了写信的架势。
武装部领导对我说:“我们说一下大概内容,然后你按照这个意思给哥哥写信。”
就这样,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直到他们说完最后一句话,我兴奋地举起本子说:“哪里还需要重新写呀,这就是一封很完整的书信了!”
他们二人拿过我的本子,一边读,一边点头。镇委书记撕下那两页纸,对我说:“小罗,这封信就让我们去交给邮电局,寄给你哥哥,放心吧!”
第二天下午放学,我被一名同学拉住。他指着街头的黑板报对我说:“看呀,是你写的文章呢!”
我抬头一看,醒目的标题是《九岁儿童的心愿》。不必看内容,我就知道准是昨天写给忠良哥的信上了黑板报。我很不好意思,埋头匆匆往家赶。
后来,我才知道,我向志愿军战士捐献晚餐钱的事引起了相关部门关注。那封家书,既是对前方将士的鼓励,也是对家乡群众节衣缩食、支援前线将士的一种积极宣传。
我记得那封信是这样写的:“亲爱的忠良哥,朝鲜还是冰天雪地吧?可我们这里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了。有你们这样的忠诚卫士在前线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才有祖国的和平安宁。告诉你吧,全国人民都在关心前方将士,为你们捐献飞机大炮,连我们小孩子也节省餐费,捐钱支援你们。不仅如此,大家天天晚上聚集在城门口听广播,千方百计打听志愿军在前线的战况。亲爱的忠良哥,有全国亿万人民为你们作后盾,有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时刻挂念你们,你们一定能够信心百倍,奋勇杀敌……”
岁月如梭,转眼间70多年过去了,我也从幼稚的孩童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在感叹人世沧桑的同时,我忘不了那场牵动全国人民的战争,忘不了那段激动人心的岁月,更忘不了像忠良哥那样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志愿军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