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七年先进背后的成长密码
■张常伟 陈 帅
前不久,火箭军研究院某研究室再度传来喜讯——因在国防科技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研究室荣立集体二等功。
在此之前,这个调整组建不久的基层研究室,先后获评“基层先进党组织”、“四铁”先进单位,连续七年,年年受表彰。
始终保持先进,他们的秘诀是什么?
“一个集体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该室党支部书记刘勇一直忘不了,当年他研究生毕业分配到研究室后没多久,党支部就结合他的专业特长、个人特点,给他设计了科研方向、绘出了成长“路线图”。
这些年,刘勇冲锋在科研攻坚的一线,既收获了个人的成长,也对党支部如何有效发挥组织效能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党建科研不分家,把党组织建强,让每名科研人员心往一处想、拧成一股绳,向着共同的目标不断前进。”刘勇介绍,研究室调整组建7年以来,面对一个又一个科研攻关“深水区”“无人区”,他们坚持党建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将全体科研人员团结在一起,合力发起攻坚。
“工作实践多次证明,党建工作是战斗力建设的倍增器。”该室副研究员颜鹏程感慨,在推进科研项目过程中,他们很多次在“迷宫”中碰壁,又无数次从头再来,创新解决了多项制约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大技术难题。如果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引领,很难有这样的科研定力。
荣立集体二等功后,该室党支部组织专题学习研讨,共同总结近年来支部工作经验。“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关键要看是否通过党建把关定向、凝聚人心、提振士气。”刘勇告诉笔者,围绕如何使党建统领成为业务建设的“指南针”、攻坚克难的“冲击钻”、凝神聚气的“强磁场”,他们梳理出了一个基层科研单位党支部的四张“画像”——主心骨、钢琴家、排头兵、贴心人。
绘好科室党支部四张“画像”
■李德璞 陈 帅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兵峰
火箭军研究院某研究室科研团队协作开展创新攻坚。陶 林摄
主心骨
保证单位建设正确方向,是基层党组织的首要责任
“此次演练技术保障工作,各专业小组通力合作,获得任务部队的高度肯定……”前不久,在火箭军研究院某研究室一次党支部会议上,支部委员们认真分析着工作得失,寻找下一步研究方向。
“研究室成立以来,我们一直紧盯部队需求、战场需要,动态调整科研攻关方向,确保科研人员劲儿往一处使,集中优势兵力打好科研‘攻坚战’。”刘勇告诉记者,他们定期召开党支部成员“诸葛亮会”,大家不论职称高低,不分年龄大小,围绕课题畅所欲言,从研究途径到试验方案,从关键技术到成果创新,集众家之长,确保课题研究少走弯路、精益求精。
该室科研工作专业性强、专业方向多,如何“调和众口”并非易事。7年前,该室由4个不同单位、9个专业小组合并组建而来。科研方向如何确定?业务小组如何划分?成为摆在党支部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那时候大家彼此不熟悉,专业领域不同,常常发生争论。”回想起那段时间的“困局”,研究员郭营至今记忆犹新,“有的同志习惯搞装备论证,有的长期做基础研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支部成员深知:想靠一两次会议就统一思路是不可能的。为此,他们拿出科研人员特有的“犟”劲儿,与每个人深入交流,充分掌握各专业组技术优势、研究路径和目标,并反复讲清找准方向才能同向而行的道理。
“那段时间,我们好像又读了好几个学位。”为了准确理清不同专业的建设特点,支委陶灵从同事手里借来大学教材从头学起,打印的各种论文堆起来有齐膝高。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党支部确定了4大研究方向,并让“不搞花里胡哨、不做表面文章,瞄准现实和打仗急需搞研究”成为全室人员的共识。
“保证单位建设正确方向,是基层党组织的首要责任。”刘勇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深度调研和耐心疏导,党支部成了科研人员信服的“主心骨”,科研为战、集智攻关成为研究室最明快亮丽的主题。
近年来,该室充分发挥党支部对单位建设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等重要事项审议把关作用,共累计压减、剥离、剔除10多项与备战打仗关联度低的科研选题,研究提出多项加强和改进科研工作的措施办法,构建形成“决策—行动—成效”的互动链路,让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关键作用强起来、实起来。
“支部战斗堡垒建强了,才能更好地带领大家攻坚克难,完成各项科研任务。”刘勇说。
钢琴家
统筹兼顾“弹钢琴”,凝心聚力“唱和声”
一次,该室受领了一项重点课题,时间紧、任务重。但当时,每名业务骨干手头都有自己的“一摊活”,如何调配人员成了一个“挠头事”。
为此,该室党支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决定在研究室内建立共享科研机制,依托党支部实现凝聚内外力量、人员动态组合、资源共享共用,达到“1+1>2”的效果。
最终,经过党支部组织专家团队精心筛选,合理整合资源、分配任务周期、互相补位搭台,最终进入课题组的科研人员,不仅按时完成了重点课题,各自手头的科研课题也都有序推进。
“每个科研人员都是一块好钢,只有合理统筹好,才能发挥更大作用。”支部一班人分析认为,党支部要对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资源进行科学地组合调配,让每名科研人员的特长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有了党建工作攥指成拳的有力保证,业务工作才能产生“共鸣”之美。曾经,该室人员一年累计出差400多个工作日,有时碰上几个专业组同时出差,几乎所有人都在外场试验或外出开会。
“科研人员到处跑,还哪有时间坐下来搞基础研究?”党支部召集各专业组骨干,对研究方向相似、试验数据通用、工作地点相同的出差任务进行“合并同类项”,同时合理规划出差时段,压缩外出时间,增加单次出差任务“密度”。
几天后,研究员吴敏带领团队出差,一趟走下来开了3个项目对接会,展开2次试验,带回的资料、数据由多个专业组成员共用共享。
如今,研究室每年累计出差时间压缩到200多个工作日。科研人员们利用节约下来的时间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充电”,踏踏实实开展理论设计和基础研究,大量优质成果集中孵化并应用于部队建设,科研效费比大大增加。
前不久,研究室受领大项任务,各专业组拧成一股绳,将既往成果汇入全室“资源池”,在“抱团攻关”下,研究室提前完成了任务,得到上级高度肯定。
排头兵
支部带头就是鲜明导向,率先垂范就是无声号令
在该研究室党支部的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中,研究员吴敏的一次试验经历,成为了生动的教材。
试验中,吴敏带领团队执行任务并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现地试验中,吴敏冲在观测最前沿,当时一块钢板碎片在冲击波的作用下,落在了观测点旁不足10米的位置。看着深深插进土里的碎片,吴敏惊出了一身冷汗。来不及感慨,他立即带队驱车赶往炸点采集数据……
“为什么不能把观测点的距离放远一些?”一名年轻科研人员问。
“距离落点近一米,观测结果就能准一分。作为一名党员,我们理应冲锋在前。”吴敏的话令在座的每名青年科研人员动容。
“青年科研人员身处和平年代,鲜有对生死的体验。”刘勇感慨地说,对科研人员来说,上试验场就是上战场,攻克科研难题就是能打仗,完成试验任务就是打胜仗。险难任务面前,党支部必须当好“排头兵”。
支部带头就是鲜明导向,率先垂范就是无声号令。某重大课题连续数月毫无进展,有的项目组成员信心受挫,个别同志甚至打起了退堂鼓。这样下去试验就会半途而废,怎么办?该室党支部多次利用支部党员大会、党日党课等时机统一思想、鼓舞士气,要求支委带头树立信心,咬紧牙关不松劲。经过不懈努力,他们不仅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而且锤炼了一批堪当重任的优秀人才。
党支部副书记杨坤冒着风险抵近检测武器试验效果;党小组长李垦在野外试验场勘测选址途中遇险负伤,简单止血包扎后继续赶往现场……“我们这些年来能一直走在科研创新的前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支部带头不断钻研创新、不断攻坚破难。”刘勇告诉记者,转型增智、破解难题,党支部理应当好“排头兵”,战斗力跃升点在哪里就朝哪里进击,战斗力瓶颈在哪里就向哪里突破。
贴心人
主动了解官兵所想所盼,将一颗颗心凝聚在一起
去年底,室党支部把选升待遇级别推荐人选,确定为副研究员颜鹏程。这一决定出乎所有人意料,却又令每名同志心服口服。
出人意料,是因为颜鹏程在科研成果这一项上的积分,排名在后;心服口服,是因为颜鹏程长期投身的科研领域,是所有人都清楚的“冷板凳”。
10多年前,颜鹏程受命研究一项重大课题,当时摆在他面前的几乎只有困难:国内、军内尚无先例,多项核心技术面临技术瓶颈,只能反复试错。更关键的是,由于这项研究没有参照系,领域又非常特殊,即使取得了开创性成果,也很难申请奖项。
这些年来,颜鹏程奔波往返于试验现场和任务一线,他的很多同学战友,有的转型到其他科研领域,荣获无数学术大奖,有的成为企业家,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而他至今还是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
“板凳一坐十年冷,越是这样越不能冷了科研人员的心。”党支部研究认为,既要鼓励科研人员取得成果,也不能忽视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老黄牛。
“党支部不仅要暖心,更要贴心。”刘勇说,由于科研工作的特殊性,党支部更要主动靠前帮助科研人员卸担子、搭台子,助力他们成长成才。
为了提高运算效率,该室助理研究员杨代宗尝试开展创新。起初,计算速度确实快了不少,但没过多久,海量的数据让新算法不成熟的问题逐渐暴露,不仅频繁出现错误,还险些因结果偏差拖累研制进度。面对自己造成的失误,杨代宗甚至萌生了离职的念头。
这件事被摆在了支委会的桌面上,支部成员一致认为要给年轻人尝试、创新的机会,凡是在科研探索中因客观原因造成的失误,都由党支部承担。
为了让杨代宗尽快走出低谷,党支部安排经验丰富的老研究员帮助他逐条分析运算过程,鼓励他使用新方法进行工作。经过不懈努力,他们不仅填补了新算法的漏洞,还进行了针对性完善。杨代宗也在无数次攻关中,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青年骨干。
“只有主动了解官兵所想所盼,才能将一颗颗心凝聚在一起。”刘勇介绍,室里人员执行任务,经常一“失联”就是几十天,妻儿老小都无法照顾。为帮助科研人员稳固后方阵地,党支部安排室里的女同志作为家属联系人,以妻子、母亲的身份倾听家属烦恼和诉求,帮助家属疏导情绪。同时,室里身体欠佳、年龄较大的科研人员,也由全室人员共同帮忙照顾。
“正是一个坚强的党组织,把全室每一名科研人员拧成‘一股绳’,向着共同的目标不断前进。”刘勇说,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还是这样。
(应受访人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高效融合 同向发力
■闫继勋
党建强则业务精,业务强则党建实。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业务必须抓党建,让党建和业务工作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在高效融合中互促共进。火箭军某研究室党支部针对科研单位特点抓党建,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双促进、双丰收,做出了有益探索。新时代破解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必须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强化融的意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党建带业务,使业务工作更有成效;业务促党建,让党建工作有所依托。如果脱离业务谈党建,容易使党建失去针对性;只谈业务不抓党建,业务工作就会失去方向感。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简单地在业务工作前面加上一个“党建”就行了,关键要看是否通过党建把关定向、凝聚人心、提振士气,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主心骨作用。当前,一些科研单位业务工作抓得较实,党建工作相对较虚,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客观存在。强科研必须强党建,把党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建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切实使党建统领成为业务建设的“指南针”、攻坚克难的“冲击钻”、凝聚人心的“强磁场”。
提升融的能力。应加强党务队伍建设,注意选拔那些既懂党务知识又懂业务技能、理论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担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让懂行的人干专业的事。选准结合点切入点,紧紧围绕科研中心任务谋划部署党建工作,把学习教育、组织生活、担当尽责、干部考察等融入业务工作的全过程,确保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同向同行、无缝链接。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业务工作中的政治引领、督促落实、监督保障作用,严格落实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制度,用足用活功勋荣誉表彰和“四有”评比等激励手段,注重在完成重大科研项目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强化党性观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业务工作发展的制胜优势。
建立融的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是保证,严格落实党组织议研制度,对科研向战为战、服务战斗力的贡献率等重大问题,必须坚持一切工作都必须置于党组织统一领导之下,一切重要问题都必须由党组织研究决定。健全完善党建和业务工作联动考核评价机制,围绕党建和业务工作规定干什么、特色在哪里、标准怎么把、问题如何解等明确一些刚性考评指标,让做得好的评得出、看得见、信得过,让有作为的有地位,切实发挥出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