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空军

    平凡的岁月 非凡的青春

    ■空军某场站警卫连指导员 芦志宏

    与空军某场站警卫连初次相识,源于6年前毕业分配,我第一次来场站报到——

    当时,背着背囊来到单位,我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同志,请退到警戒线外等待检查。”说话的是一个上等兵。第二次见到他时,我甚至认不出他就是当初拦我的哨兵。

    那时候我觉得,警卫连的官兵很普通。

    怀着满腔热血,我投身于这个坐落于西北大漠的单位。那一次,警卫连进行武装10公里越野训练。那些满头大汗狂奔的警卫连战友,让我第一次在这片荒凉戈壁感到热血澎湃。我还记得,一名个子不高的列兵一瘸一拐跟在队伍后奔跑,脸上写满倔强。

    那时候我觉得,警卫连的官兵很酷。

    2020年7月,我调到警卫连担任指导员。任职前,我曾怀揣着一个个问号——

    在那个惊雷乍响、“蘑菇云”升腾的年代,警卫连应运而生。调整改革后,连队连续4年被上级评为优秀基层连队。没有带兵经历的我,能不能把这份荣誉延续下去?

    虽然满怀激情,但我之前一直是技术军官。很少与战士打交道的我,能不能和警卫连的战友打成一片?

    时光飞逝。两年半过去,曾经的那些问号,在我与连队战友日复一日的战斗生活中,被一个个拉直。

    这是一个担当的集体——炎炎夏日,上等兵刘申顶着烈日站岗执勤;凛凛寒冬,下士冉严的嘴唇干裂,却一直坚守岗位。

    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新排长齐旭聪说,来到连队听到的第一句话是“别客气,大家都是战友”;新兵李明辉说,看到他受伤,班长比他自己还着急。

    这是一个奋进的集体——无数个查寝的夜晚,我在弥漫着膏药气味的寝室里,看到中士齐逸轩在床边加练;无数个烈日当空的晌午,我看见列兵赵志远独自在单杠上练得满头大汗。

    “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时,我看到了连队官兵眼中的光。

    有幸来到这个连队,有幸遇到这群战友,有幸生于这个时代,我感到无比欣慰与满足。我们一起走过最酷的军旅之路,在普通的岗位上绽放青春芳华。这段平凡的岁月里,我们一道书写了属于警卫连的青春之歌。

    平凡哨兵的“青春AB面”

    ■芦志宏

    空军某场站警卫连官兵在训练。

    警卫连官兵在休息时间弹奏吉他。

    警卫连官兵读书学习。

    夜色如墨,北风呼啸。

    一发绿色的信号弹划过天际,刺破夜的沉寂。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一架架战机在跑道上列队起飞,喷射出的尾焰照亮夜空。

    跑道尽头,一座岗楼里,空军某场站警卫连下士冯鑫鑫正凝望战机远去的方向。岗楼的门被风吹得吱嘎作响,冯鑫鑫忍不住打了个寒噤,立马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军姿。

    “哪怕没人看见,也要时刻保持哨兵的姿态。”在冯鑫鑫眼中,哨位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哨兵就像天上的行星:无论是否被人们看见,都坚守着自己的运行轨道。

    日复一日,冯鑫鑫和警卫连的官兵如大漠胡杨般,坚韧挺拔地屹立在戈壁滩上。广袤戈壁,方寸哨位,记录着一批又一批年轻官兵的军旅故事,见证了一茬又一茬平凡哨兵的“青春AB面”。

    “小”的另一面是“大”

    夏日傍晚,虫鸣阵阵。

    老兵田芃蹲在警卫连的大石前,拿着蘸满红油漆的刷子,一点点描摹石头上的“守”字。初到警卫连时,他也曾这样小心翼翼地给“守”字描红。

    每年新兵下连、新干部报到和老兵退伍,连队都要进行描红仪式。“这个‘守’,就是让连队所有人都牢记职责与使命。”连长李华说。

    2年前,田芃从这里走上哨位。如今,再过一天,他即将离开军营。

    “脚下的哨,只有2个小时。心中的哨,需要坚守一生。”离别时,和田芃同年入伍的冯鑫鑫,在送别明信片写下对战友的祝福。

    2年过去,冯鑫鑫仍记得自己刚走入军营时的忐忑迷茫。

    入伍前,冯鑫鑫曾供职于一家培训机构,过着格子间里朝九晚五的生活。偶然间刷到的一部军营宣传片,将他的人生引入到另一个路口——

    翱翔的战机、破浪的舰艇、枪膛炮口迸射的弹焰……一帧帧热血澎湃的画面,让冯鑫鑫感到心灵的震撼。那一刻,他觉得自己“被点燃了”。“青春,就该干点驰骋沙场这样的大事。”怀揣着期待的心情,冯鑫鑫毅然选择参军。

    然而,冯鑫鑫没有想到,军营生活和他的想象大相径庭。

    来到连队后,冯鑫鑫每天在宿舍、训练场、岗楼三点一线循环。只有偶尔排到飞行哨,他才能远远站在跑道的起飞延长线上,聆听震耳的轰鸣,目送战机起落。他站立的地方,离战机最近,又仿佛最遥远。

    女友在电话里问冯鑫鑫,在部队做什么。冯鑫鑫找了个理由应付过去,匆匆挂断电话,没有说出答案——戈壁滩很大,但属于他的坐标只有方寸大小的岗楼;夜空很辽阔,但他好像只能隐藏在黑暗里,永远成不了闪耀群星中的一颗。

    这种迷茫,不只困扰着冯鑫鑫一个人。当越来越多95后、00后新兵走进连队,他们大多数都渴望通过奋斗实现梦想、追求自我价值。但警卫连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在连队的第一课,就是要学会甘于平凡、甘于坚守。

    “‘小’的另一面是‘大’。站好脚下的哨,要先守住心中的哨。”那次描红仪式上,副连长廉川杰站在“守”字石前,为新兵讲述单位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连队先辈远离城市来到这里,凭借18把铁锹在戈壁上扎根,成功保障了一次次试验任务。

    “他们的工作同样单调平凡,但谁能说惊雷响起背后,没有他们的功劳?谁又能说共和国的星河里,没有这些普通的名字在闪光?”说罢,廉川杰带着新兵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红油漆和笔刷,一点点勾画“守”字的轮廓。

    看着面前懵懂又认真的“冯鑫鑫们”,廉川杰想起自己刚到连队时的样子。

    廉川杰曾就读于机械工程专业。他原本想成为一名工程师,却阴差阳错来到了警卫连。“那时的我,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感觉自己没有用武之地。”正当廉川杰迷茫时,也是在这块“守”字石前,连长李华为他拨开了心中的迷雾。

    一茬茬描过红的新兵,在琐碎平淡的日常中逐渐领会了“守”的意义——站主哨时,他们会努力站好军姿,双腿紧绷到渐渐麻木;站副哨时,他们会仔细查验到访人员证件,不放松一分一毫。

    在日复一日微不足道的“小”中,他们感受到“大”的职责和使命,收获了“大”的变化和成长——因为表现优秀,冯鑫鑫被上级机关通报表扬;坚守战位2年,离队时,田芃如愿将“四有”优秀士兵奖章装进行囊;廉川杰多次独立带队前往靶区,保障了多项重大任务顺利完成。

    列车飞驰。归乡路上,田芃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曾经以为青春在远方,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现在明白青春在脚下,能守多久就守多久。”

    车窗外,一棵棵胡杨树笔直伫立于广袤的戈壁滩,像极了哨兵挺立在战位上的身影。

    “酷”的另一面是“苦”

    清晨6时,绵延的山脉仍沉浸于安谧夜色,唯有闪烁的启明星,昭示着新一天的到来。

    中士魏子涵穿好军装,走到门外,一遍遍擦拭已经锃亮的皮鞋。借着走廊微弱的灯光,他仔细地抹平衣服上的褶皱。活动了下身体,魏子涵开始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甩旗动作,等待2小时后那个时刻到来。

    这一天,是2022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连队所在单位组织隆重的升旗仪式,魏子涵被选为升旗手。

    国歌响起。跨步、拧腰、挥臂、展旗、站定、敬礼……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后,魏子涵凝望五星红旗在阳光下冉冉升起,心中百感交集。回到宿舍后,他翻开笔记本,在“成为升旗手”这行字后面打了个钩。

    9个月前,魏子涵作为护旗方队的一员参加升旗仪式。现场视频被媒体播发,魏子涵兴奋地把视频链接转发给家人。

    “看到了,看到了!我儿子真酷!”转瞬即逝的镜头中,母亲捕捉到魏子涵的身影。看着母亲满脸的笑容,魏子涵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母亲看到自己更酷的样子。于是,他在笔记本的年度目标那一页,写下了5个简单却又沉甸甸的字:成为升旗手。

    在“酷”的前头,首先要感受的是“苦”。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魏子涵每天都比别人早起,整理好着装开始练习。休息的时候,他照着视频里国旗护卫队的训练方法,在旗杆上挂上几个水壶练习擎旗,拿着5公斤重的哑铃练习甩旗。最终,魏子涵如愿成为升旗手。

    对于警卫连的官兵而言,“酷”或许有许多种解答。

    在下士李月朋心中,这里很“酷”,因为能在戈壁上看见流星。当兵3年多,当他向家人描述那片星落如雨的夜空时,总能引得弟弟妹妹羡慕的目光。李月朋觉得更“酷”的是:每次自己对流星许下的愿望都能实现。

    “每次许愿,我就给自己定下一个新目标。实现愿望的关键不在于流星,而是我要朝着这个目标拼命向前冲。”李月朋说。一次次愿望实现的“酷”的背后,是他在那些不为人知的日子里流下的血汗。

    在上等兵曹相宇心中,这里的“酷”,来自属于男人的“铠甲”。与女友微信聊天,他偶尔会发几张自己的“健身”成果图,或者是一段“杠上敬礼”的视频,总会引来一阵惊呼。但女友不知道的是,曹相宇那双正在回复她信息的手上,早已布满了不符合他年纪的老茧。

    或许有一天,魏子涵、李月朋、曹相宇的家人终将发现,那些摸爬滚打的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的一道道疤痕。而这些痕迹,是属于每一名警卫连官兵最“酷”的勋章。

    “我”的另一面是“你”

    晚霞渐渐褪去残红。远方,群山的轮廓被夜色模糊,一座座营房渐次亮起灯光。训练场上,警卫连的官兵还在进行倒功训练。

    “倒!”队伍前方,刚从上级单位比武夺胜归来的下士王莉萍正在组训。

    “第1列第2名,起立,出列!”盯了几遍动作,王莉萍黑着脸,把总是慢半拍的列兵李明辉“薅”到队伍前。“在沙地上不敢倒是吧?那就在水泥地上倒!后倒准备。”

    一次次口令声下,李明辉应声后倒。王莉萍的双手总会恰到好处地在后边接住他,既没影响动作,也保护了他不会受伤。

    下连以来,李明辉听过不少王莉萍的“传说”:一年之内立功、入党、带兵、上学、提任班长。2022年,王莉萍代表单位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警卫比武,取得连队历年来最好成绩。就连机关领导都忍不住打电话询问:这个王莉萍是谁?怎么总是他?

    李明辉没想到,自己跟“传说”中的王班长第一次打交道,就是这样的正面“冲突”。他更不知道,自己现在吃的这剂“温柔的猛药”,当初王莉萍也吃过。如果在3年前,王莉萍同样不会想到,自己也会变成这副“铁血无情”的模样。

    “以前的我,恨不得每天都和同年兵‘吐槽’班长几遍。我就是想不通,班长为啥这么凶?”王莉萍记得,就连站岗时衣服穿少了,都会被班长吕鹏劈头盖脸一顿批评。

    如今,王莉萍也如法炮制。班里有战友受伤,他就像曾经的吕鹏一样,在生活上给予兄长般的关心,然后在排岗时多给自己排上一班。

    新兵和班长之间,仿佛是一个轮回。当新兵成为班长,他们逐渐明白,当初的班长“说着最狠的话,干着最暖的事”。他们也会学着班长的样子带自己的班,倾尽全力守护下一代新兵的成长。

    排长刘昌瑞从警卫连保送入学,去年夏天,他回到连队实习。

    去军校之前,刘昌瑞也是吕鹏班里的兵。吕鹏曾3次荣立三等功,被称为“第一勇士”。那时的刘昌瑞一直很奇怪,每次考核,班长的3公里跑怎么总比自己慢2秒?直到上学离队前,连长李华才告诉他答案:原来,当初李华也是被吕鹏这样“逼”上军校的。

    曾经,吕鹏也有机会提干。只是由于内部选拔时5公里跑慢了些,他与改变命运的机会失之交臂。所以每当连队有战友预备考学或提干时,吕鹏都会用这样的方式“催”着他们不断加速,就是为了让战友不再走自己的老路。

    2022年底,警卫连所在场站组织体能考核。下士聂浩的3公里跑成绩一直是排里第一,那段时间却总突破不了11分钟。考核现场,刘昌瑞学着吕鹏当初的样子,紧跟在聂浩身后。看到他步伐变慢,刘昌瑞就跑到前面带一段。最后一圈,刘昌瑞有意放慢自己的脚步,高喊“加油”。

    聂浩以10分40秒的成绩夺得第一名。巧合的是,刘昌瑞与聂浩的成绩同样相差2秒。

    连队里,军械保管员王艺棚不厌其烦地为新兵讲解枪械原理;纠察班长尹明志带领新兵丈量着营区;训练骨干赵云满头大汗,为新兵讲述每一个训练动作的发力点……

    阳光穿过窗棂,洒在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上。那天,连队组织官兵以“明天的样子”为主题,开展了一场热烈讨论。连队的明天被不断畅想着、勾勒着、刻画着。

    站在台上,吕鹏给出了他心中的答案——

    “连队的明天是什么样子,没有谁能预料到。但我知道,守卫平安永远是连队的使命,坚守奉献永远是连队的品格。明天的连队,未必有你、有我,但一定会有更多‘你’和‘我’……”

    (本文图片由陈志飞、魏华龙摄)

首页12下一页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