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海军

燃一场思想深处的“烽火狼烟”

■张宸熙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雷 彬

   南部战区海军某作战支援舰支队开展实战化训练。禹泽铭摄

以多样的姿态出现,慢慢深入人心

这堂课,由士兵给军官讲。

5月初,南部战区海军组织新一期基层营连主官集训。一堂交流课上,大家发现,教员赵满星是来自某潜艇支队的一名战士。

赵满星,何许人也?与二等功臣、一级军士长的头衔相比,他还有一个更为闪耀的身份——“践行强军目标模范艇”372潜艇上的一员。

几年前的一次战备任务中,372潜艇突遇“水下断崖”,艇体急速下降。官兵们克服重重困难,在180秒之内完成500多项处置操作,最终成功闯过“鬼门关”,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荣立集体一等功。

作为亲历者,这惊心动魄的“生死3分钟”,赵满星已经讲过很多次。然而,这一次教育,并没有这么简单——

那天,赵满星站上讲台,倾情讲述自己在生死关头的内心活动。正当大家被他带入危急现场时,赵满星突然话锋一转:“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那不是一次自然险情,而是敌方对我们发起的攻击呢?如果当时水面有敌人,不能直接上浮,我们又该如何?”

一连串“如果”,从赵满星口中抛出,台下400余名基层主官瞪大了眼睛。大家这才明白,这不是一场简单的“经验交流”,而是一次形势战备教育——

赵满星讲述老故事,融入新内涵:深蓝大海,危机四伏,必须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紧迫感、忧患感,才能在关键时刻顶得上、打得赢。

这个特殊设计,来自集训队政委陈永红。作为这场集训的组织者之一,她希望基层主官首先明白什么叫“居安思危”,而后再去教育和影响更多官兵。这次授课,本身就是一次教学示范。

对此,陈永红有一个比喻:“三居”教育,就是要在官兵思想深处点燃一场“烽火狼烟”,而基层主官必须当好一座座传导压力的“烽火台”。

无独有偶。前不久,南沙赤瓜礁守备部队也发生了一件新鲜事——

那是一场“战斗故事会”。不过,讲故事的人不是战斗英雄,也不是部队官兵,而是一群青春洋溢的中学生。

这群学生,来自浙江省宁波市大榭中学。1988年,人民海军取得赤瓜礁海战胜利,全国人民振奋不已。大榭中学老师胡四海给南沙官兵写了一封信,并惊喜地收到了部队回信。35年来,他们的书信来往于山河大海之间,凝结出深厚的鱼水情谊。

今年3月,赤瓜礁官兵与大榭中学师生通过视频连线相聚“云上”,学生们以诗朗诵的形式,讲述南沙辉煌战史,表达对人民子弟兵的崇敬之情。

“为了万里海疆的安全,我们时刻准备着!”官兵们铿锵的声音,激荡在千里之外孩子们的心间。

实际上,这是一场形势战备专题教育。教导员王浩说,在共建活动中融入讲战史、表决心等要素,就是希望以一种深刻的方式打动官兵、触发思考。

活动结束后,王浩趁热打铁,向官兵们讲述了错综复杂的南海局势,激励官兵们牢记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时刻准备战斗。第二天,一场全要素战备演练便拉开序幕。

与陈永红、王浩一样,一段时间以来,各部队教育管理者都在尝试用精巧的课堂设计,让形势战备教育成为官兵们可触、可感的一扇“新视窗”——

某联合训练基地组织一场户外竞跑活动,全程距离设置为3.14公里。官兵们到达终点才发现,这里有一场战备课,帮助官兵回顾“赤瓜礁海战”历史,激发战斗意志。

某军港举行舰艇开放活动,让官兵们与“八一勋章”获得者、“钢铁战士”麦贤得一起讲战史、话国防,传递“小艇打大舰”“海上拼刺刀”的制胜基因。

某团战士陈诚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登上了晚会舞台。战友们捧腹大笑的同时,也提高了思想认识……

从这些画面中,记者看到,这场教育,没有落入苍白解释、机械落实的窠臼。除了部队领导,老兵、新兵甚至孩子们,都可以是大家的“客座老师”。

这个变化,正如集训队学员、某场站指导员杨绍奎所说:“居安思危的思想意识,正以多样的姿态出现,慢慢深入人心。”

与旧观念、老习惯的对抗,不亚于一场战争厮杀

作为骆马湖舰补给部门部门长,补给部署是刘文辉的看家本领。从事这个专业以来,他参加的考核比武数不胜数,早已轻车熟路。

可在前不久的一次考核中,刘文辉“吃了瘪”:舰上组织补给部署考核,刘文辉按以往经验下达指令、快速操作,整个部门配合默契、动作高效。然而,成绩公布时,他们却收获了一个“不及格”!

这是为何?刘文辉找到考核组问原因,考核组的回答让他心服口服:他们的行动确实很快,但忽视了一个细节——炮位的光电瞄具盖没有打开。

刘文辉当然明白考核组的意思:补给部署,是全舰防护最脆弱的时候,连光电瞄具都没有准备好,显然不符合实战要求。

“一个小小的盖子,反映出的是实战意识不强。”舰领导一针见血地说,有时,最大的危险是看不到危险,最大的敌人是官兵“头脑里的敌人”。

随后,舰上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吐槽大会”,主题就叫“走向实战化、大家来找茬”。

在官兵七嘴八舌的讨论中,更多“囧事”被一一扒出,道理也渐渐明晰——

一个穿戴不严的防毒面具、一次标准不高的损管操演、一句要素不全的报告词,都可能影响战场胜负!

这也是一堂战备课。“三居”教育开展以来,舰领导始终认为,“居危思变”,首先要在思维观念上求变。他让官兵自己挖掘、自己讲述,在“尴尬”和“窘迫”中深化认知、作出改变。

那天,昆明舰领导作了一次现场教育,其中有两句话,让官兵们铭记在心:“战争打响之前,我们最大的对手,是过去的自己。与旧观念、老习惯的对抗,不亚于一场战争厮杀。”

按这位舰领导的理解,“居危思变”,重在主动求变。除了摒弃与实战不符的观念方法,每个单位还要形成自己的破局思路——

昆明舰主动开展装备系统研究,射击反应时间大幅缩短,命中率大幅提升;某联合训练基地邀请陆军、空军等兄弟单位官兵,共同设计演习内容,对多项新课题展开深度研练;某登陆舰支队常态化开展气垫艇夜间进出坞等高难课目训练……

除此之外,更多的官兵把目光投向了远海。这段时间,南部战区海军舰艇的航迹,多次出现在新闻里——

1月,海南舰带领训练编队,奔赴远海大洋,总航程接近10000海里;2月,又一支远海联合训练编队踏浪出征;4月,“万吨大驱”大连舰与导弹护卫舰黄山舰“双剑合璧”,共同开展战备巡逻和联合训练……

据该战区海军参谋文豪介绍,像这样成规模的远海联合训练,如今已经常态化组织。

“闯海求知,向海图强。这就是我们的应对之策。”文豪说。

有时候官兵讲的话,恰好能体现一支部队的远见

深海,一艘潜艇隐秘潜行。

舱内,官兵们据理力争,面红耳赤。他们争论的话题只有一个:近年来,人民海军武器装备加速更新换代,新型舰艇陆续下水。而他们的装备型号有些老旧,打起仗来,到底行不行?

这本是一名新兵的提问,结果引起轩然大波。当时一番争论,谁也没能说服谁。不过,让官兵们没想到的是,这场深舱辩论带来的“冲击波”,扩散到了更大范围——

返航之后,支队号召全体官兵加入这场讨论,并把他们在水下争辩的情节,编排成一部情景剧《深海“论剑”》。

不久,某潜艇支队新一期“忠诚蓝鲸大舞台”与观众相见了,这部剧引起热烈反响。不过,该支队的考虑,绝不仅是为了逗官兵一乐——

那天,戏幕刚落,灯光又一次亮起,舞台变成了一个展播厅。几名官兵再次讨论起来。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新干部艾笑毫不掩饰自己的担忧:武器装备方面的落后,必将影响战场胜负。

听到这句话,刚刚远航归来的副艇长刘鸿翔坐不住了:“我军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以弱胜强的战斗史。只要把战术发挥到极致,任何装备都很顶用。”

两人打开了“话匣子”,其他几名嘉宾也纷纷加入讨论:“装备的差别,有时会带来降维打击”“任何装备,归根结底都是人操作的……”

就在台上的讨论越来越激烈时,现场发生了意外一幕:一位观众举手站了起来,向主持人示意,他有话要说。

拿到话筒,这位年轻的战士开口了:“对不起,打断大家的发言很不礼貌,但我实在是憋了一肚子气。当年抗美援朝那么难打,我们都胜利了,今天还怕吗?”

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位有些“莽撞”的士兵叫祈琪。他的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而他,正是来自赫赫有名的372潜艇。

祈琪的出现,并不是支队提前设计。这场以舞台形式呈现的战备教育活动,意在讲清一个道理: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人才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让组织者没想到的是,祈琪,这位“不速之客”,从历史角度看问题,反倒推动了教育的进行。

这场“状况频出”的教育活动,后来被战区海军确定为教育示范课。这段时间,相关录像被做成视频,供各单位观看学习。

受他们启发,某驱逐舰支队召开“甲板辩论会”,航空兵某旅开展“海天讲武堂”,某联合训练基地设立“形势研究日”……教室里、军舰上、阵地旁,一系列群众性教育活动陆续拉开帷幕。

“处在变局中,最考验人的战略清醒、战略定力。有时候官兵讲的话,恰好能体现一支部队的远见。”该战区海军政治工作部一名领导表示,“三居”教育的核心,是帮助官兵更好地认识世界、定义自身,说到底,就是要解决“眼光的问题”。

想象一下,深蓝大海上,一只色彩鲜艳的鸟儿凌空飞来,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答案是:很危险!

这是出现在基层营连主官集训中的一幕:最近,上尉邓泽铭注意到网上曝光的一款“动物机器人”,他瞬间联想到局部战争中无人机的使用。“学员讲堂”上,他向战友们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未来战场上,遇到类似情况,作为部队指挥员,我们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也许没有标准答案,但官兵们已经将目光放到了长远。这场集训,把“三居”教育融入其中,学员们学习探讨的内容,既有对历史的总结,也有对未来的思考;既有基层工作方法的探究,又有战略思维能力的锻炼。

集训结束前,大家专门前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缅怀先烈。不远处的军港里,一艘艘钢铁战舰威武庄严……

锐视点

保持箭在弦上的紧迫感

■何铁城

习主席深刻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

踏上新征程,担当新使命。面对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们的形势战备教育必须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才能赢得制胜未来的主动权。

全面解析时事热点,强化忧患警觉。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要帮助官兵深刻看清变局全貌,准确洞察内在逻辑,采取正面灌输、对比激励等方式,联系自身搞好思想发动,强化官兵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保持箭在弦上的紧迫感。

精准疏通思想堵点,催生使命担当。要深入解决官兵风险思考不深、苦难预想不足、对策准备不够等问题,按照“居安思危、居危思变、居变思定”的逻辑开展教育引导,提升“危”的敏感性,增强“变”的主动性,强化“定”的坚韧性,引导官兵既学战略思维、又练应对本领,既有“千里马”的视野,又有“老黄牛”的干劲。

持续突出备战焦点,积蓄胜战底气。注重把形势战备教育贯穿练兵备战全过程,让官兵在严格苛刻的情势应对中、近似实战的战场环境中、严峻复杂的军事斗争中练格局、练思维、练本领。要将群众性教育与发扬军事民主结合起来,集中智慧研判形势、商量对策、创新战法,在实践中积蓄胜战底气,强固打赢信心。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