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集团军某旅创新教育形式——
让传家宝鲜活生动起来
■闫麒兆 任天乐 解放军报记者 张科进
连队新兵正在参观荣誉室。陈天锦 摄
今年初的一天,第82集团军某旅某榴炮连新下连的战士来到荣誉室,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连史教育课。这堂课没有专人讲解,而是由战士扫描一件件传家宝旁边的二维码,进行自主学习。
“济南战役打响后,敌人炮火猛烈,时任卫生员的周进卿奋不顾身,扑到伤员身上,用身体挡住弹片,壮烈牺牲……”新兵张国辉站在一封写于70多年前的临战遗书前,聚精会神地观看一段自制视频,视频中的主人公正是写下遗书的周进卿烈士。
与周进卿的遗书同柜展出的,还有连队首任指导员潘宗道的手写回忆录。根据其内容制作的电子沙盘,重现了数十年前的那场战斗:作战地域城墙高耸,城外一马平川,代表进攻分队的红色箭头一次次被城墙挡住,又在一次次消失后重现。1、10、30、50……在这枚箭头旁,一组不断闪烁变化的数字,代表战斗推进过程中牺牲的官兵人数,旁白来自潘宗道老英雄的回忆:“这场战斗打了整整8天8夜,连队牺牲了56人。”
“身处和平的国度,从未亲身经历过战火硝烟。今天真切感受到,我们幸福安宁的生活,都是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在手机屏幕上看完全景呈现的血战,张国辉眼角有些湿润,“前辈们用鲜血打下的红色江山,我们一定要用生命去捍卫;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传承发扬下去。”
该连干部高明宇向记者介绍,去年,连队官兵曾与潘宗道一起到济南英雄山祭奠先烈。山顶上,老英雄颤抖地从口袋里掏出烈士周进卿的遗书,给大家讲述老战友的故事,在场官兵无不闻之动容。为了能让更多官兵熟知周进卿烈士的英雄事迹,在征得潘老同意后,高明宇将遗书作为新的传家宝带回连队。
让高明宇没想到的是,这件传家宝放入荣誉室后,鲜有官兵驻足观看。其实,荣誉室陈列的其他传家宝,也经常面临这种情况。在与官兵谈心交流中,高明宇意识到,这些传家宝放在玻璃柜里,无形中与官兵们拉开了距离。加之年代久远的缘故,现在的年轻官兵对其缺乏了解。这就是大家在英雄山和荣誉室,对同一份遗书的反响差别之大的主要原因。
“每一件传家宝背后,都有一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讲好这些故事,引起官兵情感共鸣”“传家宝是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如果不能让它们感染人、打动人,就起不到教育人的作用”……支委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进行商议,决定探索更加直观形象、官兵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传家宝、用好传家宝。
为此,他们利用撰写连史、修编年鉴等契机,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摸清每一件文物的历史承载,组织有绘画、动漫、视频制作等特长的官兵进行深度挖掘,形成具体可触可感的文创作品,让连队传家宝鲜活生动起来。
传家宝“走出”玻璃柜,很快收到成效。平日里来荣誉室参观的官兵慢慢变多了,有的热情邀请友邻营连的战友前来参观,有的将文创作品转发给亲朋好友广泛传播。“这样的连史教育方式感染力更强,大家深受触动,以连为荣、岗位建功的自觉越发坚定!”二级上士姚万龙说。
“荣誉室展出的是物件,传承的是精神。”榴炮连的探索引起了旅领导的关注,决定推广他们的做法,并借鉴综艺节目、历史情景剧和VR等形式作了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他们还集中组织官兵,寻访旅队参战老英雄,广泛收集红色传家宝,让官兵从党史军史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激发奋进力量。
记者感言
找到传家宝的“正确打开方式”
■张科进
半床破烂棉被、一盏陈旧马灯、一张泛黄遗书……从革命年代保留下来的红色文物,被作为传家宝代代传承。这些传家宝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有形载体,也是培育红色传人的生动教材,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如何用好传家宝,培育“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是各级需要深入研究思考的重大课题。
记者在采访中感到,每一件传家宝都是一笔宝贵财富,如果仅仅满足于收藏了、陈列了、展览了、介绍了,而不去花心思、下功夫做好紧跟时代发展、紧贴官兵思想的阐释、传播、转化工作,很容易与新生代官兵产生疏离感。
习主席强调:“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同样,“没有生命、干巴巴的”传家宝,也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作用。各级要像第82集团军某旅某榴炮连这样,植根新时代沃土与时俱进,找到传家宝的“正确打开方式”,让新生代官兵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从而产生共鸣、触动灵魂。
“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对传家宝最大的尊崇,不是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