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陆军

无声电波里的青春印记

■童  康

在第83集团军某旅指挥通信连,每名新兵下连后看的第一部电影都是《永不消逝的电波》。许多新兵都被主人公乐观坚毅、临危不惧、勇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在心中悄悄种下一颗种子。

电影中主人公的形象,与列兵田耕耘心中通信兵的样子不谋而合。

“好男儿就要去当兵!”田耕耘从小就对军人有着崇敬之情。他之前没想到的是,军人看起来很“酷”,实际上却很“苦”。

“你们也会成为一道永不消逝的电波,会在这里经历一场终生难忘的成长蜕变!”连队指导员鼓励新兵说。

成长蜕变伴随着青春阵痛。田耕耘坚信,那些穿透时空的电波记录着他们青春的振幅,会成为他们追逐梦想的无限力量。

16355536_9f7c74dd419c79b64a14106bbd1fb58e_wm4680(1).jpg

第83集团军某旅指挥通信连官兵准备进行指挥信息系统操作训练。邹晓新摄

关键词:波源

梦想是人生的波源,是催人奋进的动力

3个月的新训生活一晃而过。坐在新兵下连的大巴车上,田耕耘对即将到来的生活既期待又担忧。

这么多新兵,偏偏田耕耘刚来连队就出了名。

第一次全连集合,因为没有跟紧班长,田耕耘站到了别的班里。清点人数时,田耕耘的一声“到”,让大家一下子认识了他。

连队的工作生活紧凑得就像一首快节奏的钢琴曲,田耕耘一刻也不敢放松。他时刻提醒自己跑得再快一些、学得再快一些。

班里老兵负责的卫生区比田耕耘多得多,可是老兵总能打扫得又快又好;老兵要擦拭的枪比田耕耘多几支,但依然比他擦得快;每天跑3000米是老兵的常规操作,在田耕耘眼里却像一种折磨……

想起下连前新兵班长“静待你建功立业传佳音”的期盼,田耕耘不禁有些灰心丧气。对田耕耘来说,最难跨越的还是“专业关”。

连队安排田耕耘担任指控车的操作员。这个岗位,需要他熟练掌握车上装备。刚开始学习理论时,田耕耘为了能够尽快上车操作,一味追求速度。不料,第一次尝试实际操作,他便卡在了第一步。

“书上写得一清二楚,你没看懂吗?”在一旁指导的班长刘朋磊都替田耕耘着急。

田耕耘的脸一下子变得通红。书是看了,就是知识没有理解透。

夜晚,田耕耘还在学习室“啃”知识点,刘朋磊又把厚厚的一摞专业书摆在了田耕耘面前。“这么多内容,照这种学习速度,什么时候才能学到头啊!”田耕耘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浮躁。

刘朋磊把自己几年来写的两本专业笔记塞到田耕耘手上。看着本子上密密麻麻的文字,田耕耘若有所思。

为了帮助田耕耘循序渐进地学习,刘朋磊帮他拟制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为了让田耕耘更好地记忆专业知识点,刘朋磊专门制作了思维导图搭建起学习框架;为了让田耕耘更好地掌握重难点内容,刘朋磊经常陪他一起学习。

从车下到车上,从工作原理到装备内部构造,从硬件设施到软件系统……刘朋磊陪着田耕耘吃透了每一个知识点,摸清了车上的每一处细节。

回想起这段日子,田耕耘感觉踏实又幸福。他非常感谢刘朋磊的帮助,刘朋磊却说,田耕耘最应该感谢的是他自己。

现在的通信兵值班执勤看起来只是坐在电脑前“点点鼠标”,但为了能提高新技术条件下的通信保障能力,他们需要付出更多。这是使命任务引领的转型,也是官兵们面对转型的担当。

无线电波的波源能够维持振动的传播,不间断地输入能量。梦想则是催人奋进的动力,是人生的波源。在学习遇到挫折后重新开始,在心烦意乱时选择坚持,在遇到困难时不言放弃,田耕耘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关键词:频率

青春的频率是战友的共振,也是成长的节拍

傍晚时分,夕阳挂在绵延起伏的山脉上,橘黄色的阳光温柔又舒服。

驻训场上,班长刘朋磊拿着手中的针线在伪装网破损的地方小心翼翼地缝补着。

每次执行任务前,刘朋磊都会带着全班战友认真检查伪装网。每次检查到最后,他都会使劲拽一拽,熟悉的反作用力给他带来满满的踏实感。

这种踏实感,刘朋磊也从副班长李碧洲身上感受过。

一次考核中,刘朋磊带队参与指挥所转移任务。考核时,为了快速接过刘朋磊从车顶递过来的伪装网,中士武朝达一个箭步跃上车胎。不料,武朝达的脚在车胎上打滑,整个人就要往下倒。这时,正在放线的副班长李碧洲见状冲了上来,一手撑住武朝达的腰,一手顶住伪装网。

“你总在关键时刻出现!”刘朋磊长舒了一口气,三人合力快速完成了伪装网的搭设。

就像刘朋磊说的那样,李碧洲总在关键时刻出现。

一次实战化训练,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导致指挥所通信中断。

“你是班长,这里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你处理,我去排查故障!”李碧洲拦住准备往外冲的刘朋磊,消失在了倾盆大雨中。

刘朋磊只能一边布置工作,一边死死盯着电脑屏幕查看网络通联情况。不久后,电波“冲破”雨幕,通信链路恢复。李碧洲满身泥泞地回来了,刘朋磊悬在心中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最终,各项作战指令及时传达到位,任务顺利完成。

电波的频率是电波每秒振动的次数,而士兵青春的频率是战友的共振,也是成长的节拍。

在刘朋磊看来,李碧洲就是他最好的搭档:如果刘朋磊批评了班里的哪名战士,李碧洲就私下里去给那名战士做思想疏导;如果刘朋磊身体不舒服,李碧洲就主动带着班里的同志训练;如果刘朋磊家里临时有事,李碧洲就把休假的机会让给他……

事实上,对于刘朋磊来说,班里的每一名战友,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员。

3000米跑是上等兵关凯健的弱项。关凯健怕给班里拖后腿,自己利用休息时间加练,可成绩也没提高多少。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刘朋磊和李碧洲拿出关凯健的训练成绩表仔细分析。他们发现,关凯健虽然跑得慢,但他的耐力比较好,因此,提高他的爆发力也许会成为改善训练成绩的突破口。

于是,刘朋磊为关凯健拟制了针对性训练计划。他带着关凯健一起心率跑、变速跑、冲刺跑……李碧洲则在网上学习按摩放松的方法。每天晚上训练结束后,李碧洲一边给关凯健传授方法技巧,一边给他放松身体。

在连队评比中,他们班的总成绩只名列第三。无论是忙完自己的事还不忘给关凯健放松按摩的李碧洲,还是故意抢走公差勤务让关凯健有更多训练时间的其他战友,他们都觉得自己收获了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

关键词:波长

人生由一个个波长组成,无论波峰还是波谷,都要勇敢面对

每次打扫卫生,四班班长杜灏都会自己去擦拭挂在班门口的那块“三等功班”牌子。每当其他班的战友从四班门口路过,无论从什么角度看,这块牌子都亮锃锃的。

当班长第2年,杜灏带领全班荣立集体三等功,这令其他战友羡慕不已。然而,身为班长的杜灏最明白,为了这个荣誉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

一次实战化训练,导演组通知,指挥所位置暴露,需要迅速转移。一边是还没有下达完的作战文书,一边是需要立即处置的特情。情况紧急,杜灏赶紧组织通信台站撤收。然而,转移过程中他始终没能联系上其他台站,完整的作战命令没有及时下达,导致任务分队贻误战机。

训练结束后,杜灏懊恼不已:“如果这是在战场上,后果不堪设想!”

演兵场上的失误,让杜灏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他开始付出更多努力,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

上级组织联训,杜灏第一个报名。

“这次任务时间跨度比较长,每个单位都派出了优秀的人员参加,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动员会上,营长提前打了预防针。前方困难重重,杜灏已经做好了放手一搏的准备。

那段日子里,杜灏白天查资料、看视频、电话请教院校教授,晚上带领战友复盘总结。

“电波绕射能力与什么有关”“指挥所被‘敌’无人机侦察,请立即处置”……从联训第一周开始,理论到实战的考核一茬接一茬。

在这个过程中,杜灏跨越一道道难关,快速成长。最后,连队的专业总积分排在第一名。

看到这个结果,杜灏终于松了口气。

去年,杜灏所在的四班荣立集体三等功。锃亮的“三等功班”牌子,挂到了班门口。

那天,杜灏整理笔记,梳理出5万多字的心得体会。一字一句,浸透着他流过的汗水。只有他自己最清楚,那段时光,他熬过多少个夜,偷偷抹过多少次眼泪。

波长是指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其实,人生也有波长。

“人生由一个个波长组成,无论波峰还是波谷,都要勇敢面对。”杜灏说。

成长横切面

热爱,才能做得更好

■一级上士  王卫清

阶段性军事考核结束,我虽然很疲惫,但还是趁热打铁把战友们的成绩估算出来了。

“还是王班长厉害,一晚上就把我们的成绩算出来了!”听到这样的话,我有点不好意思。我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虽然上级还没有通报,但让战友们在考核第二天就能看到估算的成绩,这既是一种激励,也有利于他们保持清醒。

之前,我不太重视成绩排名,觉得这次考不好,下次努力就行了。其实真不是这样。考核的数据能够说明很多问题。

以前,我的单杠一练习成绩不稳定,我总认为是因为自己的手臂力量不够强。后来有一次,我竟然达到了优秀。复盘那次考核,我发现是因为自己改变了发力的方式。

从那以后,我不仅重视自己的训练数据,还主动跟连长说,要为战友们记录成绩,整理他们个人的军事训练档案。很多战友通过训练档案来分析自己的训练成绩,慢慢发现了存在短板的原因。

在这座绿色的军营,我已经度过了16个年头。青春短暂,电波永恒。在有限的人生中多经历一些事情,不管大事小事,我都认真仔细地把它们做好。让战友变得更好,让单位建设得更好,只要能做的,我一定会去做。

今年,一台新装备配发到我们班。我们连队还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装备,谁都没有操作经验。这时候,就轮到我们老兵发力了。

我带着战友们把任务分解成一个个阶段,并拟制了相应的时间表,然后再去联络厂家、请教兄弟单位、研究资料,自己先弄明白后,再教会班上的战友。几个月后,在初次检验中,这台装备已经有了较好的表现。

其实,“钻”得越深,信心才会越大,不管老装备还是新装备都是如此。我经常翻阅自己写的装备操作手记,汇总每天发现的问题,从琐碎的细节中寻找其背后的联系。这些习惯帮助我快速学习掌握新装备。

下士张鹏飞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像你这样从容不迫地面对各种紧急情况?”我告诉他,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童康整理)

见证成长:从“有线”到“无线”

■童 康

无线局域网构建成功,各要素联网完毕,全网进行通联测试……一场实战化训练前,第83集团军某旅指挥通信连中士刘朋磊,正组织指挥所通信联调联试。

十几平方米大小的车舱,就是刘朋磊青春绽放的地方。一跨进车舱,刘朋磊立刻进入紧张的状态,闪烁的信号灯、飞速流转的数据、急促的键盘敲击声……他觉得自己就好像置身于战场一样。

细数下来,刘朋磊在通信岗位已经奋斗了8年。这些年,他见证着指挥通信保障从“有线”到“无线”的转变,也切身感受着部队的发展变化。

以前,大家脚蹬作战靴、身背放线框、拖曳被复线,蹚急流、越高山、攀高架……官兵们头顶烈日,皮肤黝黑,一身盐渍。

现在,官兵们可以多向机动,装备一键开机,指令精准到达,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这让刘朋磊的心中充满了自豪。但他感受更多的,还是一份强烈的紧迫感。装备越来越先进,对官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们在变,对手也在变。在未来战场上,面对各种复杂环境,我们能不能保证指挥中枢通联战场末端?”这个问题一直悬在刘朋磊心中。

给刘朋磊带来信心的,是战友们在各自岗位上日复一日地默默奉献。

列兵田耕耘为了学好指挥控制专业,埋头苦学,装备操作越来越熟练。

二级上士宗承栋主动研究专业创新训法,多项成果已经运用在实践中。

一级上士张彪积极与装备厂家沟通,在他的建议下,部分通信装备正在改造升级。

二级上士王虎组建攻关小组,突破了无线组网训练中出现的很多瓶颈难题……

使命需要能力完成,能力需要不断积累。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他们在平凡的战位积蓄非凡的力量,留下深刻的青春印记。

平凡是生命的本色,不凡是人生的追求。从“有线”到“无线”,不仅是部队的转型,也是一群士兵的成长蜕变……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