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的竞速
——来自第78集团军某旅合成一营的观察报告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康子湛 宋子洵 通讯员 陶 李
协同训练。刘议闪摄
苍茫大地,辽阔空天。
朝晖初露,远方的地平线上露出一抹金黄,斑斑点点洒在杂树丛中潜伏侦察的第78集团军某旅合成一营上尉指导员杨文民身上。
在他身后,百余辆轻型突击车组成的战斗集群正向这里高速冲锋;在他前方,一座防御工事赫然在目。一场拔点争夺战,即将打响。
记者未曾想到,这场地面战斗,却从天空“起笔”。迎着朝阳望去,两架空军战机划破云层,披着霞光呼啸而至。召唤、引导战机的,正是杨文民。
航弹倾泻而下,“敌”防御工事轰然倒塌。10余秒后,一营突击车群卷起尘烟、直插“敌”后……
“今天的步兵,早已脱胎换骨!”记者感慨之余,思绪飘向远方——
这支部队千里转战扎营驻训的这片土地,是享誉全球的“世界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这里出土的大量化石证明,远古时代有一支恐龙族群,在这里舍弃了庞大的身躯,向着轻盈快速的方向进化,逐渐演化出翅膀、羽毛,直至振翅高飞。
如今,还是在这片土地上,一个改变作战样式、重塑作战能力的步兵分队昂然崛起,转型为轻型高机动合成步兵营。
拂去历史的迷雾与现实的硝烟,一个让群体永葆竞争力的密码赫然在目——进化!
“适者生存”,不仅是生物进化的法则,更是军事斗争发展演进的铁律。营长曾祥武说,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与时代竞速,加速完成“浴火重生”的转型成长、“破茧成蝶”的蜕变进化。
(一)
山川尚在梦中,军营已经醒来。
黎明破晓前,辽西群山腹地响起急促哨音,野战营地一顶顶帐篷内灯光亮起,一个个身影晃动,脚步声急促。官兵们在演练中被汗水打湿的衣服,还没来得及洗,又被打包塞进背囊。
上半夜刚刚完成一场战斗,下一场战斗又将打响。掀开中军帐迷彩门帘,曾祥武正对着硕大的沙盘,布置这场战斗——高速机动数百公里,抵达作战地域后,迅速拔点夺控某高地。
千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一天两场战斗,日行千里作战,日常驻训为啥抓得这么紧?”驾驶员猛踩一脚油门,战车提速上路,让记者感受到强烈的“推背感”。
“这几年我们一直抓得很紧——为了试验装备性能、检验确定作战编组,全营驾车东抵白山黑水、西进高原戈壁、南达海岛滩涂、北至林海雪原,累计奔袭16万多公里。”
“这几年我们一直都很急——作为轻型高机动合成步兵,全营屡屡加速冲锋蹚路子,开创同类型部队多项全军先河。”
尽管已经走在前列,可今年以来,他们的脚步更急——
“去年底, 我们15天内参加3场重大演习。白天冲锋演练,晚上从营到班逐级细化推演到深夜,第二天凌晨又马不停蹄登车出发。”
“今年初,刚完成4个月驻训,官兵收拾行囊准备返营时,听到一个消息:数千里外,某炮兵旅要组织实弹协同演练,不仅要打多型常规弹种,而且还要进行远火实射。”
“新型合成步兵营与炮兵协同作战,在未来战场是常态。能一次与多型火炮进行大规模实兵实弹合练,机会太难得了!”
“一天也等不了!”一营主动申请,赶赴演兵场,一举填补多个步炮协同战术空白。上级一位领导评价:“你们让战斗力生成周期明显缩短。”
“生物进化的目的,就是要比天敌更快优化。要快,就必须抢时间!而军事领域的斗争,比自然界更加残酷。”对于一营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
“时间就是军队!”1853年12月,恩格斯观察克里米亚战争,写下了这个著名的论断。作为一营之长,曾祥武对时间格外敏感——
向后看,人民军队96年风雨历程,看似山重水复又漫长,却没有一刻停止过“进化”。回头想一想,假如当时某一刻“进化”的步子慢了一点,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常胜之师。
向前看,距离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还有短短4年。对于我们这支军队中的改革重塑新组建单位,没有人给予我们更长的“进化”时间。
“时间太紧迫了,不抓紧不行啊!”曾祥武这样说。可置身车厢内,不变的行驶节奏,却让记者产生一种错觉:时间过得很慢。但里程表上快速跳动的数字提示记者,时间过得很快。
同样的时间,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中,会呈现出不同的流动速度。
“觉得慢、来得及,我们不少人都曾有过这样的错觉。大家觉得,进化往往以百年、千年甚至万年、亿年计,不用太着急。可他们却忽略了,进化的过程虽然漫长,但要想比对手快,每一天都必须加速。”
在这样的清醒与警醒中,一营的“训练日志”上,每一页都写满了“弓满弦张”的日子。
去年底,一营参加联合演习,得知友邻某部研发的用于跟他们协同作战的某新装备,需要试验检验。考虑到一营即将返营,该部领导于心不忍,便提出明年驻训再练。
“不能等,现在就练!”一营官兵没有丝毫犹豫:明年再练,看似只推迟了几个月,可再加上论证定型、生产列装,可能就要拖到一两年后。
有了一营官兵及时加入,该型装备加速定型。前不久,新装备列装。
“时间对每一支军队都是公平的,谁能抢先‘进化’出适应战场的能力,谁就能在‘那一天’到来时,拥有更多底气。”曾祥武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比对手‘进化’得快些,再快些。”
(二)
战斗归来满眼新。
走进一营指挥帐篷,一张“某型电台研发推进表”映入记者眼帘,只见上面密密麻麻,按时间进度写满了已经做完的工作和准备要干的事项。
“一个基层步兵营,竟然要研发电台!”这件事听起来不可思议,可对于一支在加速“进化”的新型作战力量来说,却是一道“必答题”。
“那一年,我们刚完成全军试点任务,憋着劲想在演练场上一展锋芒。可没想到,等我们发挥轻装优势,第一个冲到前沿时,却因火力不足、防护力不够,败下阵来。”
要进化增强一些本领,就可能要舍弃一些能力。如同“恐龙披羽”,要舍弃庞大的体格、巨大的攻击力一样,一营为提高机动速度,付出了削弱火力与防护力的代价。
怎么办?必须找到新的生存方法和作战能力。一营将战斗力跃升的目光投向了天空之上——与空军协同作战,弥补火力不足。
想协同,通联是前提。信息时代,将陌生人添加到“通信录”中,只需手指轻按。可若想将战友拉进演训场上的“通信录”,却极为困难:在当时,空地通信设备平台不一致、接口不统一、软件不兼容。
“要解决这些问题,非得拉来一支科研团队才行。不少人觉得,这可不是一个基层步兵营能干的事,还是等等上级吧!”
“不仅要干,还得要快!”教导员苏东宁回忆,那时,旅指挥员带着营连技术骨干,拉上全旅所有电台,一个场站接着一个场站跑,直接将电台拉到战机旁测试,很快找到了同频电台。不到一个月,一营就与空军多型战机实现通联。
“可毕竟是‘相亲’撮合的,没过多久又‘水土不服’。这让我们意识到,必须研发专用电台。”那天,苏东宁给全营做动员,“我们是没技术、没人才,可我们有需求、有想法。自己干不了,就推动军工厂干。”
一家家选军工厂,一次次提想法需求,一遍遍催加快进度……在一营推动下,两款新型电台研制成功。
那天,天高云淡,晴空万里。中士齐桓手指轻轻按下话柄,手中的电台便与某战机建立通联。
霎时间,九天云层之上,一架战机穿云破雾。蜿蜒山路之间,一队墨绿色的“轻骑”疾驰而过,山谷中尘烟漫卷。
天地之间,近如比邻。这一天很平常,却让齐桓颇为自豪——他第一次和万米高空的空军战机顺畅通联,实现了很多陆军通信兵老前辈几十年来的梦想和心愿。
“如果一味等靠,就等不来今天这一切,更等不来今天的一营。”如今,这两款新型电台即将正式列装。
“进化过程中,羽化成蝶、脱胎换骨,是生命最漂亮的一瞬,却也是最脆弱的时候,必须加速再加速!”苏东宁说,尽管已经取得巨大进展,可一营进化的脚步从未停歇。
——用数据为空军战机指示目标,需要统一双方“语言”。陆空多年来不在一个话语体系,可他们仅用不到20天时间,就规范推出数据口令。随后一个月,他们又对口令反复优化,最终规范形成“九行简令”。其“出品”速度令人咂舌。
——某装备体积大,实战中不便携带。不到百天,他们便携手厂家设计出便于单兵携带的1.0“浓缩版”。随后3个月,版本升级到4.0版。
“在进化论的语态中,从来没有完成时。今天的新型作战力量,明天也许就会落伍;今天的制胜机理,明天也许就会过时。”曾祥武说,“我们走过万水千山,脚下还有千山万水,唯一要做的就是加速前行。”
(三)
一大片硝烟升起,声音震耳欲聋,一股热浪扑来。
杨文民始终记着那个“高光时刻”——作为一名陆军上尉,首次引导空军战机进行火力打击,成功歼灭目标。
航弹爆炸瞬间,杨文民特意看了看手表——8点30分27秒,距离“K”表预设的时间分秒不差。
谁能想到,从零基础学引导员知识,到首次引导战机实弹打击,杨文民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在此之前,尽管成功完成多次地空近距火力支援演练,但一块“石头”始终压在一营官兵心头:有资格引导战机打击的,都是空军派来的地面引导员。
“陆空协同作战,地面引导员相当于战机的眼睛,其作用就像恐龙进化出的翅膀一样关键。未来作战,我们随时出动,空军来不及派出引导员咋办?”
是等待上级部署,还是立足自身培养?一营党委没有丝毫犹豫,送到空军去跟学、自己组织起来训、前往院校去深造……
“我们的眼睛不仅要盯着飞起来的那群恐龙,更应该看到,更多的恐龙因进化缓慢,永远地湮灭在了历史中。”
“部队进化更是如此,慢一点就可能倒在未来战场上。”在旅指挥员焦扬看来,关键部位的“进化”,必须与时间赛跑、与环境赛跑、与对手赛跑。
一组数据,写满了一营官兵衔枚疾走的身影:包括杨文民在内的首批14名引导员苦练技能,一年下来体重平均减了11斤,却收获了14本引导员证书。
一组数据,折射了一营官兵只争朝夕的紧迫:短短两年,他们自主培养43名引导员。这里面,有近一半是去年底到现在加速培养出来的。
“未来信息化战争,复杂性和挑战性远非往日战争可比。战争对军人的要求,从未像现在这样苛刻。”在现代军事革命浪潮中,一营官兵正不断“进化”出更适合未来战场的“三头六臂”。
厚厚的云层中,战机时隐时现,仿佛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上下起伏。
前不久,一营与空军某部演练时遭遇雷暴天气,两架战机无法穿行,准备返航。眼看任务就要失败,关键时刻,引导员、二级上士张金辉精准测量,为战机找到了可以穿行的云缝。
随着导航指令发出,两架战机从两片云层间一道狭窄的缝隙中急速掠出,直扑目标,一击命中。
霎时,指挥所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既是送给飞行员的,更是送给地面引导员张金辉的。
(四)
沙场点兵。记者望远镜的视野里,出现了令人热血沸腾的一幕——
演兵场上,该营一辆轻型突击车与“敌”一台重型坦克狭路相逢。那一刻,所有人都觉得,胜负已定。
没想到,突击车竟利用轻便优势,绕着坦克转圈射击,依靠速度跑赢坦克炮管的转速,最终成功摧毁“敌”坦克,创造了以劣胜优的奇迹。
“真没想到还能这么打!”记者感慨地说。
连长程彬接过话茬:“去年以来,这句话我们也曾频频脱口而出。”
“刚开始,我们在演习中担负开辟通路任务。一到三角锥、铁丝网等工事前,就习惯停下车派人爆破。结果,人和突击车都成了活靶子。慢慢我们发现,这一切都是惯性思维惹的祸。”
“过去为重型装备开辟通路,需要大面积破障;如今换装轻型装备,那样相当于把轻型突击车的优势舍弃了,把短板弱项暴露在枪口下让对手打。”
观念一变天地新。没过多久大家发现,一营开辟通路时,直接用火力打出一条单车通行的缺口,全程始终“无停顿冲锋”。看到这一幕,不少观训官兵说:“真没想到还能这么打!”
“没想到,是因为刚进化完,还习惯按之前的方式去‘捕食’。‘硬件’进化后,更需要争分夺秒进化出新的‘捕食’方法。”那个下午,程彬越说越激动。
“3月初,我们探索出一项新战法,想到某基地用某仿真系统检验完善。可当时,全营即将野外驻训,装备物资都开始打包。有人提出,这时候把全营干部骨干拉去推演,要出了问题咋办?”
“到驻训场上检验也可以,可一上来就和空军战机实兵实弹合练,若是有偏差,既浪费装备、弹药和人力,更容易耽误时间。”
他们下定决心,去!7天时间,官兵吃住在模拟中心,对战法进行多次优化。返回部队第二天,他们就带领全营奔赴驻训场。结果,历经优化的战法,成为驻训演习中的决胜因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时常听到‘适应形势、适应变革、适应节奏’的呼声,要适应就必须主动改变。主动,就是要比对手快一步;主动了,才可能比对手快一步。”
主动“进化”,让一营总是比对手快一步——
过去,受传统步兵思维影响,官兵一到进攻出发阵地,就习惯下车战斗;如今,他们发扬高机动作战优势,“不下车”就能打完一场战斗。
过去,一种战法管长远;如今,新战法层出不穷。上一场战斗中收获奇效的战法,在几天后的下一次战斗中就可能被弃用……
“总是害怕自己跟不上趟。”曾祥武坦言,作为一支新型作战力量的指挥员,当世界各地新的军事信息如雪片般飞到面前时,经常感到自己被这些信息推着跑,越跑越心慌,生怕稍微慢一点就落在了后面。
采访中,记者在中士付兴会的书桌上,看到很多关于无人机的书籍。
采访付兴会,一个个异国地名,在他口中如数家珍——那些地域,都曾有过无人机参战的案例。
无人机作战,是一营提升战斗力的风口。大学生士兵付兴会研究无人机,成了全军无人机定型会的特约评委。他提出研发某型侦察无人机,延伸战场感知距离的设想,在筛选厂家时,既看生产的无人机性能参数,更看谁研发生产的时间更快。
“晚了就来不及了!”不到5个月,他们就推动厂家生产出某型侦察无人机,使步兵的眼睛看得更远。
这些天,受地方“无人机秀”启发,付兴会正研究无人机蜂群侦察的课题。这是一名士兵的进化实践,更是一营官兵的进化眼光。
如今,一营官兵都深谙一个道理:在世界军事格局的“自然界”里,“新”与“旧”的概念永远都是相对的,唯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化,才能常练常新。
常练常新,让一营捷报频传:首次进行陆海空联合作战先期实践,首次在复杂电磁环境构建合成营指挥体系,首次进行空地联合火力演练……
前不久,一次对抗演习中,一营的战法再次“进化”。
对抗中,他们遭遇蓝军重型合成营。重型合成营占据高地、扼守路口,使用“环环收缩”的战法,想迟滞一营的机动速度。
一营官兵和空军战机密切配合,率先打掉蓝军移动炮阵地后,发挥高机动优势,使用小群多路、蛙跳机动、多路强击等战法,灵活机动作战,使蓝军层层溃败。
那一仗,这支面貌一新的轻骑劲旅惊艳亮相。官兵们却说,进化永无止境,必须时时加速!
今夜,他们再次出征!
记者结束采访离开时,一营官兵正星夜驾驶新型突击车,风驰电掣踏上新征程。他们正加速奔向新的“进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