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贴得更近了,手拉得更紧了
■纵 恒
任职指导员一年多,新疆军区某团上尉庞双双的工作笔记记了满满一本。笔记里,既有领导和前辈传授的带兵经验,也有自己每日的工作心得。
“如何把连队带好、提升连队战斗力?”庞双双把这句话写在笔记本扉页上,时时提醒自己。
任职之初,虽然连队官兵看上去关系很和谐,工作起来也较努力,但庞双双总觉得,连队似乎缺少那么一股“劲”,一股为了同一个目标全力以赴的劲头。如何才能激发出战友们的这股“劲”?笔记本和书上,都没有现成答案。
当前,00后官兵成为连队主体。他们思想前卫、有个性、有想法,是这个时代朝气蓬勃的力量。然而,现实工作中,面对一些传统的带兵方法,这些新生代官兵或多或少出现了“你讲评的我不服气,我追求的你不认同”“你喜欢的我没兴趣,我喜欢的你看不懂”等情况。这些看似观念之差,实则会对连队的团结稳固和有序发展产生影响。
起初,为了凝聚起连队的这股“劲”,庞双双组织不同类型的文娱比赛,加强官兵之间的互动。在心理学上,这叫作增加人际关系的“黏性”,让大家更好地融为一体。几场活动下来,原先交流较少的官兵开始有了更多互动。
去年,连队奔赴高原驻训。期间,连队官兵走进康西瓦烈士陵园,感悟革命前辈的牺牲奉献精神;日常生活中,干部骨干面对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充分发扬尊干爱兵、官兵一致等光荣传统;在大项任务中,干部站在前、党员冲在前、骨干顶在前……一幕幕感人的场景,感染熏陶着每一名官兵。
一段时间后,庞双双发现,在特殊的生存环境里,面对繁重的训练任务,战友们的心却贴得更近了,手拉得更紧了。
●打破“静悄悄的和谐” ●改变“硬邦邦的关心” ●拒绝“冷冰冰的公平”
新组建连队“破冰”三步走
■解放军报记者 张磊峰 李 蕾 特约记者 冯 毅
“团结出战斗力”,走进新疆军区某团某连,墙上的6个大字格外醒目。在该连官兵眼中,这6个字的“连训”是单位成长为先进连队的秘诀。
那年7月,这个连队由多单位调整组建。官兵合编容易,合心合力却是连队当时面临的严峻挑战。组建后的第一次评功评奖,连队颗粒无收,一股消极沮丧的情绪在官兵间蔓延。
当时,连队党支部分析建设形势,“内部关系”成为绕不开的话题。来自不同单位的众多官兵完全融合,需要时间,慢不得也急不来。加之新生代官兵融入,新情况和旧问题交织,表面风平浪静、实则并不和谐的内部关系,成为制约连队建设发展的“坚冰”。
在该连官兵的集体努力下,这个新组建连队开始了“破冰”三步走,集体的凝聚力日益增强,战斗力持续提升。去年,该连被评为“四铁”先进单位。
捧回奖牌那天,全连沸腾了,官兵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指导员庞双双和连长竺源源商量,将“团结出战斗力”作为“连训”挂在大厅墙上,鞭策大家再创佳绩。
休息时间,新疆军区某团某连官兵同唱一首歌。 秦锐森摄
训练间隙,新疆军区某团某连组织“蒙眼识兵”小活动。秦锐森摄
打破“静悄悄的和谐”
积极有效的交流,能解决许多日常问题
前不久,连队评选出“最佳教育管理班级”,五班班长袁硕骏再次捧回一面流动红旗。
就在去年,袁硕骏还在为如何获得一次“最佳教育管理班级”流动红旗想破脑袋。出现如此大的转变,袁硕骏坦言:“感谢战友。”
在连队,每月都会围绕军事训练、教育管理、安全工作等内容进行评比。其中,“最佳教育管理班级”是唯一一项综合性项目,评比范围涵盖经常性教育、日常管理、制度落实等内容。能够拿到这面流动红旗,是对一个班综合能力的肯定,也是众多班长争相努力的目标。
“为什么我们班总是评不上?我们班哪里差了?”去年的一次评比后,五班再次落选,失望的袁硕骏来到连部“讨说法”。
“别着急,坐下说。”面对脸红脖子粗的袁硕骏,庞双双很淡定,一边拉着他坐下细聊,一边让人把四班班长夏爽和六班班长黄建红叫了过来。
“你在日常管理中提要求多、讲道理少,战友们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其实憋着一股气。”作为同年兵,夏爽直言不讳。
“教育方式太单一,批评多、鼓励少,对战友积极性打击较大,工作劲头起伏不定。”兵龄更短的黄建红,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袁硕骏羞愧不已。
事情还没画上句号。随后,庞双双提出一个问题,让3位班长都愣了神:“同在一个排,你们平时关系也挺好,为什么明明知道战友出现问题,却不及时伸手拉一把?”
黄建红坦言,自己和袁硕骏从不同单位转隶到了新连队,不知根不知底,日常接触中难免小心翼翼,生怕出现矛盾,被扣上不团结的帽子;夏爽则觉得自己班长岗位任职时间没有袁硕骏长,贸然提意见会让他面子挂不住。
“看似小事的背后,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内部团结问题。”庞双双说,新时代的官兵自我意识强,部分官兵不愿轻易打开自己的心门,表面上大家相处融洽,实则成为“熟悉的陌生人”。长此以往,会导致个人成长受阻,连队发展受损。
庞双双进行了一次调查。他发现,这种“静悄悄的和谐”不只存在于兵兵之间,在官兵之间、官官之间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一级上士潘福虎说:“年轻战友们心思更加细腻。更多时候,他们看破不说破,更注重经营好自己的工作生活。”
下士潘豪觉得,各项工作按照上级决定照做就行了,提意见会显得自己是个“显眼包”,爱出风头。
上等兵胡建则认为:“有时,班长讲的我不认可,我的看法他也不认同。与其浪费口舌,不如各自安好……”
“‘静悄悄的和谐’为连队建设埋下了隐患。”支委会上,连长竺源源的话令大家警醒。望着仅有2页纸的调查报告,支部成员心里都沉甸甸的。
经过分析研究,连队党支部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战友之间缺少有效沟通。有事不讲、有话不说,心灵之间擦不出火花、碰不出感觉,战友情谊自然会淡化冷漠。“积极有效的交流,能解决许多日常问题。”庞双双说。
连队尝试每周召开一次官兵“吐槽会”,鼓励战友们打开话匣子。大家既可以针对战友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也可以针对个人不理解的一些做法现场提问;连务会后,他们增加了“工作交流环节”,干部骨干互相交流带兵经验,查找带兵中存在的问题。
与此同时,连队还设立“漂流信箱”,官兵将自己的想法、情绪、观点写成匿名信件投入信箱,以供战友们传阅。写信人通过文字宣泄释放内心压力;收信人通过回信,和战友分享心情。
连队还通过问卷调查、谈心交心等方式,掌握官兵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以此为依据,他们科学编配“三互”小组,将新老兵按比例混编成不同小组。大家在互学中取长补短,在互教中提升能力,在互帮中融洽关系。
一连串的举措,让袁硕骏成为直接受益人。班里战友提的意见建议,他都会虚心接受,做出相应整改。随着时间推移,意见越来越少,关系越来越密切,全面建设稳步提升。
“原本计划两年到期后就退伍,现在我更愿意留队。”上等兵徐仕玉说,“尽管训练很累,但军营生活让我留恋。”
改变“硬邦邦的关心”
“一包自热米饭”的故事成为改变的契机
在连队,下士刘勇康和班长夏爽之间“一包自热米饭”的故事,令战友们津津乐道。
去年初,连队执行演训任务。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为了最大限度确保官兵身心健康,连队形成了一系列“不成文”的规定:打饭按照义务兵、军士、干部的顺序,吃饭的饭量也有要求,每天晚饭后一小时吸氧……
作为班长,夏爽每天都会将这些规定不打折扣地落实到位。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班里有些战友开始变得敷衍和不耐烦。
矛盾发生在一个周末。刘勇康在网络上和战友结队“厮杀”,正玩到兴头上时,夏爽掐着时间点要求大家吸氧。“真扫兴,我身体又没啥问题,何必这样假惺惺的关怀。”不得已停下游戏后,刘勇康忍不住向战友抱怨。
没想到,一句牢骚话“引爆”了夏爽:“没问题?高原环境对身体伤害大,平时不注重养护,等你感到不舒服就已经迟了!”原来,那年,夏爽的班长就曾因突发脑水肿被紧急下送,差点酿成悲剧。
刘勇康也有自己的看法。借着心中的烦躁,他将不满一股脑发泄了出来:“我自己没有任何不适,不需要你关心!”
话音一落,班里顿时一片寂静。夏爽狠狠瞪了刘勇康一眼,扭头出了帐篷。闻声而来的庞双双了解情况后,并没有多加干涉,而是放手让班级内部解决。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3天后,连队担负保障火炮射击任务,夏爽带领战友在某高地设立观察所。
任务还未结束,突然天降大雪,原计划的伙食供给无法按时送达。扑面的雪花和腹中的饥饿考验着士兵们,夏爽果断让大家把战备用的单兵自热食品拿出来补充体力。
这时,刘勇康悄悄低下了头。原来临出发时,为了减轻负重,他偷偷将背包中的自热食品和饮用水取了出来。看着大家忙碌地准备伙食,刘勇康手足无措。
很快,刘勇康的“小聪明”被夏爽发现。本想着要承受班长的“狂风暴雨”,但是夏爽什么话都没有说,而是将自己的食品递给了他。
刘勇康愣住了。不被批评已经让他心里“过意不去”,班长的慷慨解囊更让他无地自容。本想客气一番,夏爽却将自热食品塞到了他怀里:“少废话,你都饿了一天了,赶快补充能量。”
见状,副班长孟重阳将自己的那份分给班长一半。正当班里其他战友也要将自己的食品分给班长、副班长时,被夏爽严肃叫停。
漫天大雪中,吃着自热食品,刘勇康不自觉地红了眼眶。这名曾自诩为“不会轻易感动的钢铁直男”,反思自己之前的行为,心里充满愧疚。
从那之后,刘勇康仿佛变了个人,训练工作更加积极,对战友也热心了许多。夏爽也在悄然间改变着自己的带兵模式,管理班级不再像以往那样“自以为是”,而是更愿意倾听战友们的不同声音。随着班级建设蒸蒸日上,去年底他们还获得了集体嘉奖。
“一包自热米饭”的故事就此流传开来,连队党支部也以此为契机,邀请夏爽和刘勇康走上教育讲台,围绕“凝结战友情义、齐心戍边守防”与大家谈体会。
“都说新时代的官兵不好相处,其实是带兵人不愿意改变固有的理念和方式。有时候同样的话语,换种表达方式会更容易接受。大家是亲密无间的战友,谁不希望你变得更好呢?”站在讲台上,夏爽的感慨赢得热烈掌声。
拒绝“冷冰冰的公平”
让每名官兵都能在连队找到价值
抚摸着闪亮的三等功奖章,二级上士张建泽内心许久不能平静。
去年底,评功评奖工作展开,两名士兵进入支部研究环节。如何取舍,让党支部犯了难:下士小张,军事素质名列前茅,多次在上级比武中摘金夺银,在骨干作用发挥上有些不尽如人意;二级上士张建泽,在日常管理、模范带头、任务攻坚中表现亮眼。
本着军事训练优先的原则,连队准备考虑推荐下士小张立功。这也是落实上级“立功受奖向军事训练倾斜”指示的实际举措。
然而在会前酝酿时,各支委分层次收集官兵意见,出现了分歧:“难道军事训练成绩突出就可以一俊遮百丑吗?”
面对官兵的疑问,庞双双试图用军事训练一票否决制以及鲜明的军事训练导向进行解释。然而,这次似乎并没能说服大家。
官兵给出的理由也很充分。他们认为,张建泽不仅自身完成任务好,而且为连队培养了一批驾驶员,对集体贡献更大。下士小张仅仅是个人军事训练成绩突出,对连队整体发展作用有限。
庞双双觉得事情有些棘手:一旦强制机械地执行有关规定,势必会在官兵中出现“我评的你不认可”,决议就会变成“冷冰冰的公平”,不仅导致内部关系出现隐患,还会影响连队党支部的威信。
庞双双将问题反映到营党委,很快有了回应。
“一票否决制要坚决落实,在军事训练成绩符合规定要求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个人综合素质进行灵活评定。”营党委书记杜汉堂认为,军事训练的风向标不能变,但在坚持原则的同时,还应兼顾官兵整体意见,不能让“冷冰冰的公平”寒了兵心。
杜汉堂的看法并非没有根据。多年前他任指导员时,也曾遇到过类似情况。当时,连队党支部选择了“力挺”训练标兵。谁知,此举却导致内部关系降至冰点,很长一段时间难有起色。
那年,连队原本看好的一些骨干苗子,满服役期后选择了退伍。对此,杜汉堂心中五味杂陈。
有了营党委的指导,连队党支部反复研究决定,推荐张建泽立功。
张建泽立功,在连队引起轰动。不少新生代战友对待工作、训练的态度,明显变得更加积极。“其实大家并不是片面追求立功,只是渴望自己的工作被认可。”一级上士黄建红说,这件事让大家清晰感到,“你为连队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对此,上等兵秦锐森深有体会。作为连队的摄影达人,秦锐森训练之余喜欢拿着相机记录军营生活点滴。虽然班长很支持秦锐森发展爱好,但秦锐森自己总担心连队干部认为他“不务正业”。
这件事情过后,秦锐森主动找到庞双双,两人定下口头“协议”——在不影响训练成绩的前提下,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
前不久,连队为秦锐森办了一场摄影展,战友的赞赏和肯定让他兴奋不已。秦锐森盘算着,下一步一定要把训练成绩提升到优秀行列,绝不辜负连队信任。
“基层是个大舞台,人人都能在这里成长成才。作为带兵人,不仅要给平台,还要给机会。”庞双双说,“不能想当然地把兵塑造成同一个样子,要让每名官兵都能在连队找到价值,尽己所能为连队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