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后,李志林申请到云南省麻栗坡烈士陵园工作,一干就是28年——
“我要守到走不动的那天”
■陈 功 中国国防报特约记者 张 军
春日的清晨,阳光静静洒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烈士陵园。陵园管理员李志林同往常一样,清扫一级级台阶上的落叶、擦拭墓碑。
麻栗坡烈士陵园坐落在麻栗坡县城北郊4公里处的一片苍松翠柏中,陵园里安葬着来自全国19个省市、19个民族的900多具烈士忠骨。
“我是退役士兵李志林,我申请到麻栗坡烈士陵园工作,接替我的父母继续守护长眠在这里的战友。”1996年,李志林从部队退役,当时有很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不错的安置岗位供他选择,他却毫不犹豫写下这样一封申请书。
“从小我就跟着父母住在这里,听着烈士们为保卫祖国边疆英勇牺牲的战斗故事长大,耳濡目染下,我对这片土地也有了很深的感情。”问起当年做出选择的原因,李志林说,父母在这里守了17年,直到腿脚不好才下山,他要接过父母的“接力棒”继续守下去。
一句承诺就是一份责任。到麻栗坡烈士陵园工作第一天,李志林就搬进陵园里的小屋。70余亩烈士陵园里,在300多个台阶来来回回,为墓地除杂草、擦墓碑、添土,给树浇水,打扫陵园,就是李志林每天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他一干就是28年。
“最开始,看到别人节假日可以一家人出去旅游,而我们要在陵园里接待烈士家属和老兵,不是没埋怨过。”李志林妻子陈桂英说。
妻子的埋怨、无法照顾家庭的愧疚,让李志林有过犹豫。是走,还是留?内心徘徊时,一个电话坚定了他的想法。
“小李,你还在陵园工作吗?”
“我还在。”
“那就太好了,过几天我过来看望跃奎。”
2007年清明节前,贵阳籍烈士韩跃奎的母亲打来电话,得知李志林还在陵园工作,让她备感安慰。
“烈属们信任我,我也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李志林说,自此,他决定继续在陵园工作。担心烈士家属找不到他,他再没换过电话号码。
“慢慢地我也能理解他的工作,得到烈士家属和老兵的认可是他最大的骄傲。家里有我,我尊重和支持他的选择。”面对记者,陈桂英腼腆地笑着,一旁那个坚毅的汉子眼里却隐约泛起了泪花。
“用心用情关怀烈士家属”,是李志林同事和家人给他最多的评价。
2000年,在整理烈士陵园值班记录时,李志林发现,少部分烈士家属近20年没有到过烈士墓地扫墓。经过多方打听,他才知道有些烈士家属家庭贫困、父母年老多病,无法亲自前来祭扫。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寻求各界爱心人士帮助,为文山市红甸乡王树林烈士父亲王儒林等多户贫困烈士家属送去爱心捐款,帮助他们走出生活困境。
“这些烈士生前远离家乡来到云南,为国捐躯长眠在此,应该得到我们更多的关怀。”李志林说。
如今,这座烈士陵园已成为各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时机,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烈士家属、参战老兵和学生会来到陵园为烈士扫墓。
李志林也成为陵园的义务讲解员。28年来,他义务开展红色宣讲230余场,为一批又一批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讲述革命烈士们的英勇事迹。
李志林说,我还要继续守下去,守到走不动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