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老兵风采

    老兵蔡朝东38年演讲数千场——

    一路“播火”一路行

    ■解放军报记者 梁金凤 王小敏 特约记者  柯 穴

    左图:蔡朝东服役期间留影。右图:蔡朝东(左)演讲时与学生互动。受访者供图(制图:扈  硕)

    台上老兵打着伞讲,台下师生打着伞听。这是今年3月中旬,发生在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定南二中操场上的一幕。小雨中,一场爱国主义教育课正在进行。

    学生们为什么冒雨听?因为演讲者是一位有22年军旅经历、上过战场的老兵。他结合亲身经历的讲述,激昂、动人,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老兵为什么冒雨讲?因为他成长于军队,把高扬理想信念旗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为自己的使命。雨水,阻挡不了他的行动。

    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兵,名叫蔡朝东。从1985年首次演讲,介绍前线将士的生活、战斗场景,到如今赴全国各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38年里他已演讲5000余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蔡朝东的领读下,操场上回荡着青春的和声。

    像洒落在校园里的春雨,爱国的情怀,悄然滋润着少年们的心。

    “我要为英雄的战士唱赞歌”

    “2021年,158场。1月19日下午,宜良县法院;1月20日晚,凤庆供电局……”蔡朝东随身携带着一个蓝色笔记本,记满他近些年的演讲行程。

    演讲邀约十分密集,行程十分紧凑,蔡朝东却乐此不疲——他急切地想把心底的赞歌“唱”给更多人听。

    1968年,年满16岁的蔡朝东应征入伍。出发前夜,老实本分的父母反复嘱咐他:“要当个好兵。”

    谨记父母的叮嘱,蔡朝东在部队争在前、干在先。由于从小喜欢看书,又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提干后他担任团里的宣传干事,之后调到原昆明军区机关,从事文化宣传工作。

    1984年,蔡朝东来到作战前线。与前线官兵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用录音机为官兵播放当时的流行歌曲,组织战地文艺晚会,还用照相机给大家拍摄照片。随着关系逐渐拉近,前线官兵都称他“老蔡”,心里揣着的那些喜怒哀乐,都愿意跟他分享。

    蔡朝东曾听官兵们讲起这样的故事:一次战斗中,炊事班战士张热格冒着危险给战友们送饭,不慎踩到地雷,一条腿被炸得鲜血直流。简单处理伤口后,他坚持向阵地爬去。遇到前来接应的战友,他张口第一句话是“饭来了”。

    “这样可爱的战士,还有太多太多。”蔡朝东说,在前线半年时间里的所见所闻,成为他珍贵的“收藏”。他认为,自己作为一名政治工作者,有义务讲好这些故事,让人们了解英雄、热爱英雄、学习英雄。

    一次,他受邀到昆明一家锅炉厂为工人们作报告。报告结束后,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不少听众眼含热泪。

    那一幕,让台上的蔡朝东深受鼓舞,下定决心以一颗火热的心投入这项工作,“我要为英雄的战士唱赞歌。”

    “人民的需要、老兵的责任,激励我一直讲下去”

    一台老式录音机,静静摆在桌面上。录音机旁,是一摞如今已不常见的磁带。轻轻拭去录音机上的灰尘,蔡朝东慢慢地抽出一盘磁带。这些已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物件,在他心中举足轻重。

    “磁带在那个年代很流行,那些歌曲给前线官兵带去许多慰藉。”蔡朝东回忆,1984年国庆节前夕,他带着录音机来到前线某部一连三排的阵地,为坚守在坑道里的官兵们播放他们喜爱的歌曲。伴着悠扬的旋律,官兵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见大家唱得动情,蔡朝东当即决定:把这段“坑道里的歌声”录下来,留作纪念。

    排长提议:“马上就是国庆节了,我们在前线守卫国土,这是多么光荣的事,干脆办个阵地联欢会庆祝一下。”官兵们的兴致一下子被点燃。大家挤在坑道里,吹树叶、吹口琴,唱北方民歌、唱南方小调。换岗回来的战士,顾不得休息,也留下自己的歌声。那个情景,让蔡朝东每每想起都很动容。

    后来,蔡朝东每到一个阵地,就用录音机录下官兵的声音。他挑选出一些精彩节目,翻录在一盘磁带里。经过多方联系,这盘磁带被送到昆明,先后在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听众的反响非常热烈。

    “咱们的声音上了电台,大家想到没有?”

    “真想不到。”

    “接下来该怎么办?”

    “坚决守好阵地,与阵地共存亡!”

    …………

    蔡朝东没想到,通过一盘小小的磁带,前线与后方实现了精神上的“双向奔赴”。

    1986年,蔡朝东前往陆军指挥学院进修。在校期间,他坚持通过演讲“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做一些探索”。1989年,他转业到地方工作,退休后一直致力于爱国主义教育演讲。

    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部队,在一个个演讲现场,蔡朝东围绕“军魂”等主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的“讲稿”中,有阵地联欢会的实况录音,有官兵家书,有战地诗歌,有烈士遗书,同时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人民的需要、老兵的责任,激励我一直讲下去。”蔡朝东说。

    “追随时代的脚步,才能影响更多的人”

    4月1日,内蒙古师范大学。一场以“振兴中华、强国有我”为主题的演讲刚刚结束,不少大学生立刻将蔡朝东团团围住,希望与这位老兵有更多的交流。

    这样的情景,在蔡朝东宣布“演讲到此结束”的那一刻,经常发生。

    为什么他的演讲如此受欢迎?答案在于“追随时代的脚步,才能影响更多的人”。

    “时代在变化,演讲的内容、形式要创新,老办法留不住新听众。”蔡朝东说,每次登台演讲前,他都要充分了解听众人数、年龄层次、职业类型,针对性调整演讲内容,“干部要深刻,工人要实在,农民要通俗,学生要活泼”。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的这场演讲,蔡朝东从“自古忠孝两难全”讲起,引导学生“比信念、比艰苦、比责任、比奉献”。鲜明的观点和铿锵的表达,赢得阵阵掌声。

    除了现场演讲,随着近年来新媒体传播手段的日益丰富,蔡朝东还专注于制作短视频,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

    蔡朝东说,前几年到各地演讲,他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看短视频,便萌生通过短视频进行宣讲的想法。他向行家“取经”,向年轻人学习,很快可以独立操作。“我请现场听众帮忙拍,自己剪辑发布。”

    尽管演讲邀约不断,生活紧张忙碌,蔡朝东中午坚持抽出两个小时读书看报,及时把新理念、新观点补充到演讲内容中。“在部队的时候,我就坚持利用午休时间读报纸、做摘抄。”蔡朝东说,“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活到老学到老,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采访中,蔡朝东的手机响起,他又收到新的演讲邀约,这一次是前往河北承德。离开位于西南的家,前往遥远的北方,蔡朝东再一次行进在播撒爱国主义种子的路上……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