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老兵风采

山东省济南市城管局城肥清运管理一处职工王帅——

挑起“扁担”解民忧

■张安然 肖长鹏

2013年,从西藏军区某部退役后,王帅来到山东省济南市城管局城肥清运管理一处工作,挑起一根扁担。

扁担的两头,挂着粪桶。那时,局里还没有配备机械化清疏作业车。王帅跟着同事们凌晨3点出发,肩挑扁担、手拿粪勺,戴着头灯、走街串巷,来到老城区居民院内的厕所进行清疏。头灯和手电筒的光亮、大家轻轻的脚步声、挑着担子的微微喘息声,伴着王帅走过一个又一个漆黑的凌晨。

城肥清运,就是指城区公私旱厕粪便的清运和预处理、城区化粪池的管理和清淘等工作。从军人到“挑粪工”,王帅也有过心理落差。

“那时候很苦闷,亲朋好友问我退役回来做什么工作,我都不好意思说。可我是一名退役军人,军人身上就要有一股不服输、不怕苦的劲儿。城肥清运工作虽然苦点累点,百姓日常生活却离不开。我既然来了,就得干好。”王帅说。

那年冬天,一场暴风雪过后,王帅跟着清疏班老班长去一处拆迁片区清挖家厕。返回时,因道路泥泞湿滑,老班长不小心跌倒崴了脚,身上沾了粪便。老班长硬撑着站起来,简单清理一下身上的污秽,就带着大家去下一个点继续清挖。

在老班长身上,王帅看到了老一辈城肥人的坚守——老班长已经54岁,伴着扁担、粪勺、粪桶,一干就是30多年,退休前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依然奔忙在为民清疏的路上,守护着居民洁净的生活环境。这就是城肥人的“扁担精神”——战严寒、斗酷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那一天,王帅在日记本上写道:只有自己亲自去干,才知道这个工作有多脏、有多累;只有自己亲自去挑,才知道这个担子有多沉;只有自己身处其中,才知道这份工作的意义。

从那以后,王帅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清疏技能,有急难险重任务总是冲在前面。他还牵头组建了单位首个退役军人清疏班并担任班长,开通“小帅热线”向辖区居民开展订单式服务,参与化粪池液位监测系统等项目的创新研发,使清疏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如今,城肥清运工作在技术支持、卫生防护等方面比过去条件改善不少,但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时,依然离不开人工操作。2020年,王帅接到一个小区化粪池外溢的处置任务。他带着退役军人清疏班到达现场后,发现小区外的路面正在整修,清疏作业车无法进入。王帅第一时间想到“老办法”,用肩挑手挖的方式清疏。

“不能及时清疏,一个单元的居民都没办法正常生活,我们不干谁干?”退役军人清疏班的队员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当即干起“老本行”,挑起了扁担。一个化粪池大约有20立方米,他们将污粪一勺一勺挖上来,然后挑到停靠粪车的地方。400米的距离,他们来来回回挑了20多担。

不仅要清疏,还要查找原因。王帅和同事们发现,是管道堵塞造成了化粪池外溢。用了2个多小时,他们将管道完全疏通,深受感动的小区居民给他们送去了锦旗。

“这是‘扁担精神’在我们新一代城肥人身上的体现,也鼓励我们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王帅说。10年来,他服务社区居民11000多户,用热心、细心、耐心守护着居民们清洁的生活环境。

除了自诩为“掏粪男孩”,工作之余的王帅还有其他身份。参与清理小广告、码齐共享单车……同事眼中“停”不下来的王帅,被评为济南市“最美志愿者”。他还担任了济南市“百姓宣讲员”,讲好一代代城肥人赓续“扁担精神”为民服务的故事。

“十年弹指一挥间。当我回过头去看,才发现自己已经走了这么远。这份平凡的工作成就了我,让我如此热爱生活,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我想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更好地为群众服务。”王帅说。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