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老兵风采

    安徽省砀山县退伍老兵王新中相伴烈士三十二载——

    你为国牺牲 我为你守护

    ■王云勇  李金春

    初冬的早晨,在安徽省砀山县砀城镇革命烈士陵园,85岁的退伍老兵王新中颤颤巍巍地从助力车中起身,向长眠在此的烈士敬上一个军礼。从1991年开始,王新中已与这些“亲人”相伴32年。

    今年清明节,砀城镇组织学生代表,到砀城镇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王红梅供图

    砀城镇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310国道北侧。陵园中央,耸立着一座高4米、宽1.5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1946年8月,在砀城镇曾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战斗……”王新中的讲述,把笔者带回那段烽火岁月: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晋冀鲁豫野战军20旅旅长匡斌指挥官兵展开殊死战斗。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我军取得了胜利,但令人痛心的是,有150余名官兵壮烈牺牲。其中,年纪最小的只有12岁。

    那一年,王新中年仅8岁。他至今仍记得,战斗结束后,全村老少悲痛不已,村民们忙前忙后将牺牲烈士妥善安葬在村子东南角的田地里。“这些战士都是为了解放老百姓,为了让我们过上好日子牺牲的。”从小听村里老人讲战士们英勇战斗的故事长大,王新中暗下决心:“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扛枪保家卫国。”

    1957年,19岁的王新中参军入伍,成为一名炮兵战士。在部队期间,他刻苦训练,积极参加急难险重任务,多次获嘉奖。

    “先辈们,我回来了。”1960年退役回到家乡后,王新中第一时间跑去烈士墓,报告自己的军旅生活。看着略显荒凉的墓地,王新中心想:“烈士为我们付出了一切,他们的亲人不在身边,从今往后,就由我来‘照顾’。”此后,王新中一有时间,就去为烈士墓清清杂草、添一抔新土。

    1991年,原西南门镇政府(现为西南门村)为便于管理,决定将散葬烈士墓迁往村南边一片较为平坦宽阔的地方。

    “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我有义务守护好他们,我要去守墓!”王新中向砀山县民政局提交了申请。获得批准后,他卷起铺盖行李住到墓地旁的简易房内。

    王新中的举动,让一些村民感到不解。对此,王新中表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这些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我想尽我所能为他们做点事。”每天起床后,王新中拿着扫帚、抹布,清扫地面,擦拭烈士墓碑;睡觉前,再绕着烈士墓四周转一圈。

    11月15日,王新中在擦拭革命烈士纪念碑。李金春摄

    有一年入秋后,一连下了好几天雨。一天夜里,雨突然变大。睡到半夜,王新中被惊醒,赶忙出去查看,发现墓地被水淹了一半。情急之下,王新中抓起一把铁锹,冒着大雨挖通排水沟,身上被雨水浇透了也浑然不觉。经过大半夜忙碌,积水排出去了,王新中却连着发了几天高烧。痊愈后,他第一时间与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一起拉来几百板车土,将墓地周围垫高。

    王新中一心守护烈士的行为,也感动着身边的人。邻居王惠益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当地一名语文老师,每逢节假日、清明节,他都主动同王新中一起清扫陵园。王新中的爱人吕瑞莲退休后,放弃城里的舒适生活,陪他一起守墓。每逢节假日,他的儿女也会来帮忙。

    烈士陵园里有许多无名烈士,平时很少有人来祭扫。王新中有了新想法:核实无名烈士身份信息,帮助他们找到亲人。王新中走街串巷拜访村中长辈,多方查找资料。经过近3年的考证,王新中确认了孔庆合、于成章、陈克明3名烈士的身份。如今,越来越多人加入确认烈士身份的队伍。

    2020年9月,砀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筹资,将这片墓地修葺改造并命名为砀城镇革命烈士陵园,并立起革命烈士纪念碑。

    “现在各方面条件改善了,我们更不能遗忘这些为我们牺牲的烈士。”如今,王新中年岁已高行动不便,但是在他心中,这座红色阵地仍是最深的牵挂。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