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风浪起 水上练兵急
——湖南省益阳市军地联合组织防汛抢险演练见闻
■于杞军 肖 腾 蒋 艳
无人机空中盘旋侦察、漕渡门桥载运被困车辆、救援机器人穿越复杂水域、水下“蛙人”潜水排险……5月11日,湖南省益阳市军地联合组织的防汛抢险演练在洞庭湖区甘溪港河水域拉开帷幕。
“甘溪港河有多名群众和车辆被困,立即前往救援。”益阳市资阳区人武部领导一声令下,民兵应急分队迅速出动,分乘7艘冲锋舟,驶往预定水域。同时,两架无人机升空,实时侦测水情变化,回传影像数据。抵达目标水域后,民兵队员驾驶冲锋舟转运“受困”群众,指挥漕渡门桥装载“受困”车辆。很快,“受困”群众和车辆被转移至安全地带。
“有一名群众落水,风大浪急,冲锋舟无法靠近。”民兵应急分队准备返回时,接到突发情况。“无人机抛投救生装备,派出机器人救援。”指挥员当即下令。随即,一架大型四旋翼无人机携带救生圈、救生衣等升空,将救生器材抛投至“落水人员”附近。在附近水域待命的民兵遥控操作水上救援机器人,灵巧破浪航行,抵达“落水人员”身边。“落水人员”抓住机器人的手柄,被拖拽到安全地带。
现场观摩的益阳市资阳区人武部职工曹玮曾参加1998年抗洪救援任务。回忆起当年乘坐民船穿行在洪水中,腰里系着绳子涉水救人的情景,他十分感慨:“插上科技翅膀的民兵队伍今非昔比,成为遂行应急救援任务的重要力量。”
从驾民船巡河救人,到水面、空中、水下一体化抢险救援,救援方式的变化和装备的升级换代,是益阳市军地合力打造应急救援拳头力量的缩影。
湖南北部地区地处广袤的环洞庭湖地区,自古是“天下粮仓”,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益阳市位于洞庭湖区南缘,扼守着洞庭湖的“锅底子”,辖区有“湘资沅澧”四大水系,防汛抗洪压力大、责任重。近年来,该市军地着眼担负使命任务,借助地方科技发展优势,编实建强民兵队伍,着力打造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上得去、起作用的应急救援尖兵队伍。
“这次演练,有不少‘硬核’装备,成为民兵遂行应急救援任务能力的‘倍增器’。”益阳军分区领导介绍,民兵分队还配备了管涌检测仪、声呐探测仪、“蛙人”潜水设备等装备,可以满足民兵遂行多种急难险重任务。
笔者在演练现场看到,民兵“蛙人”小队队长薛海波穿戴好潜水装具,纵身跳进深水中。不久,岸上的信号绳连续抖动,在队友协助下,薛海波钻出水面,利落地登上冲锋舟,拿起对讲机向指挥部报告:“水下险情已摸清,确定闸门底部出现缝隙,必须马上处置。”薛海波再次潜入水中,用膨化压水条对闸门底部缝隙实施封堵。10分钟后,封堵工作完成,水下闸门漏水险情得到控制。
民兵遂行应急救援任务能力的提升,既靠高科技装备,更离不开精训苦练。近年来,益阳军分区积极探索防汛救援训练模式,走出一条“外培+内训”结合的训练路子。他们编组舟桥、“蛙人”等民兵专业分队,选送优秀民兵到院校学习,培养技术骨干。同时,他们围绕地域特点,依托洞庭湖区域应急救援益阳中心开展常态化训练,提高民兵分队应急救援能力。
在此基础上,益阳市军地整合防汛力量,建立以“机制共建、要情共商、信息共享,理论联学、技能联训、预案联演”为主要内容的“三共三联”制度,实现防汛抢险统一指挥调度。
此次演练,益阳市军地共出动民兵、消防、电力、社会救援力量等14支队伍。管涌排险时,指挥员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实时调度,民兵、消防、公安等队伍各司其职,现场秩序井然。电力抢修突击队搭建夜间照明设施,应急通信车保障救援信息畅通,医疗救护、炊事保障、人员疏导等专业队伍密切协作,保证救援工作有序展开。
“管涌排险需要大量土石、沙袋、铁锹等物资,把这些物资从仓库运到现场费时费力。”民兵夏舜安说,“这次演练物资保障快捷高效,缘于军地无缝衔接、紧密协作。”
“以车代仓、以船代仓,是益阳市在长期防汛工作中摸索出的物资保障方式。汛情严重时,提前将抢险物资装车装船,预先部署在各重要点位周边。一旦出现险情,物资可以直接送达现场,省去大宗物资出仓装车时间。”资阳区人武部领导介绍,这一军地协作模式多次在抢险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
益阳军分区指导沅江市人武部把防汛器材存放在洞庭湖区域应急救援益阳中心,接到应急救援任务后,民兵直接到该中心集结。该中心第一时间将成套装备器材放置到指定点位,舟艇从库房坡道直接推入码头水域,民兵应急分队到达时,相关装备器材已完成出动准备,为遂行应急救援任务节省了时间。
练兵千日,用兵一时。扑救山火、抢险救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保障龙舟赛事安全……近年来,益阳市民兵队伍奋勇拼搏,先后10多次遂行急难险重任务,展现了新时代民兵的使命担当,受到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