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饱经沧桑的公文包
——见证陈然“以身殉真理”的革命生涯
陈然的公文包(红岩联线管理中心供图)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珍藏着一个棕色的公文包。这件看上去有些沧桑的革命文物,是红岩英烈陈然的随身携带物,见证了他“以身殉真理”的革命生涯。
这个公文包是陈然从事地下工作时使用过的。1964年8月,陈然的哥哥陈崇基将公文包捐赠给红岩革命纪念馆。公文包内,一侧由带盖口袋和2个夹层构成,另一侧有5个夹层。从外观可以看到,公文包划痕明显。这些使用的痕迹,总能让人想起陈然的英勇形象。
“在狂风暴雨袭击下能坚定信念,而不惊慌失措,以至于‘临难毋苟免,以身殉真理’。”1947年,《彷徨》杂志第五期发表了一篇题为《论气节》的文章,作者正是陈然。
陈然,原名陈崇德,祖籍江西,1923年生于河北香河,父亲是海关职员,先后在北京、上海、安徽、湖北、重庆等地工作,陈然也随父辗转各地生活、求学。1938年,陈然在湖北宜昌参加“抗战剧团”,在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中,接受了革命教育。经过实际工作锻炼,1939年,陈然在“抗战剧团”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中国社会处在“向何处去”的重大转折关口,相当多的青年也因政治局势的复杂和自身前途的渺茫而苦闷与彷徨。在新华日报社的领导下,陈然与一些进步青年创办了《彷徨》杂志。陈然与《彷徨》同仁整理从香港寄来的《群众》周刊及新华社电讯稿,摘编油印成小报,在群众中秘密传阅。
后来,中共重庆市委将《彷徨》作为市委机关报,命名为《挺进报》。陈然担任《挺进报》特支组织委员、代理特支书记,负责《挺进报》的印刷工作。
1948年4月,《挺进报》机关遭破坏,陈然被捕,先后被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看守所,经受种种酷刑折磨,坚贞不屈。
1949年10月28日,陈然被押赴刑场。在刑场上,陈然横眉冷对,用反绑的双手将背上的死囚标签扯下,喝令“从正面向我开枪”,被称为“慷慨悲歌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