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边的老兵视角
■白 鹏 范奇飞 陈家驹
“在丛林里快速奔跑,通过狭窄又晃动的独木桥,攀爬像脚手架一样的云梯,这些都好说,接下来的项目就考验人的勇气了——前方是一条湍急的河流,没有犹豫的时间,只有一个字:跳!一个个队员像下饺子一样跳到河里面,互相搀扶着渡河。然而,在岸边等待他们的是稀泥,脚根本踩不住,只能抓着岸上的树枝、草等一切可利用的附着物,连滚带爬地上岸……”
这是辽宁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群众组)国防体育运动比赛两公里军事定向越野赛的一幕。谈及比赛时的情景,赵宇斌滔滔不绝,仿佛在场上进行激烈比拼的是自己。
赵宇斌并非故事主角,他称自己是比赛的场外见证者。他是一名来自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的老兵志愿者。赵宇斌所在团队为本次比赛选送了近百名老兵志愿者,负责大赛的安保、导调等工作,他们表现出的优良作风和严明纪律,深受参赛选手和观众好评。
由于比赛当天天气炎热,很多志愿者一直站在赛场边,不少人胳膊被晒脱皮,但依然坚守在岗位上。采访中,有的老兵志愿者动情地说:“退役后很久没有像这样,打心底里觉得热乎。”
“热乎”,源于虽然是群众性比赛,但处处充满军味。从场地搭建,到手榴弹投掷、弹药极限运输等项目的设置;从六人队列赛场上各年龄段参赛者的挺拔英姿,到赛场外两人成行、三人成列、步伐整齐的志愿者队伍;从瞄准镜后少年坚定的眼神,到地桩网下矫健的身影……这一切,让已经离开部队的他们,有种重回军营的感觉。
看着年轻的军事体育爱好者汗洒赛场,奋力拼搏,在潜移默化中培塑国防观念、强化国防意识,老兵志愿者们倍感欣慰。赵宇斌不禁感慨:“那一刻,我深深感到了老兵的热血在燃烧!”
辽宁省将国防体育运动纳入省运会(群众组)竞赛项目——
国防+体育,打开国防教育新视野
■王 晓 虞丹峰 范奇飞
国防体育运动锦标赛资深选手、本届比赛成人女子组模拟手榴弹投掷赛亚军李研,感觉今年这场大赛的“存在感特别强”。
“选手多,项目多,观众多。”这是李研最直观的感受。变化源于今年辽宁省首次将国防体育运动纳入省运会(群众组)竞赛项目。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开展国防主题电影展映、国防竞技比武、国防体育运动赛事等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国防体育运动是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近年来,辽宁省将国防体育运动融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进程,拓展全民国防教育领域,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在国防体育运动中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在辽宁,通过一场群众性运动会,国防体育运动正在被更多人“看见”。
军事定向越野比赛现场。朱艳英摄
把握机遇
省运会迎来新项目
“3%人口贡献20%顶级运动员”“辽宁籍运动员奥运会金牌数量领跑全国”……在互联网上搜索关键词“辽宁体育”,显示的词条离不开“体育大省”这个标签。前不久,一股新力量在这个“体育大省”掀起新热潮——辽宁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群众组)国防体育运动比赛暨2023年辽宁省第九届国防体育运动锦标赛在沈阳拉开帷幕。
据了解,今年是该省首次将国防体育运动纳入省运会(群众组)比赛。“国防体育运动为什么能成为省运会的正式项目?”不仅笔者有这个疑问,前期,在省运会筹备组织工作会上,不少参会者表示出同样的担忧——这些相对小众的项目能不能组织起来?然而,熟悉这项运动的人一口咬定:“没问题!”
在辽宁省体育局,笔者找到了笃定回答的底气所在。辽宁省体育总会国防体育项目负责人申琦,与国防体育运动结缘已有近10年时间。起初,国防体育运动还称作野战运动,只是由一些爱好者组队自发举办一些小型竞技比赛。2015年,辽宁省第一届野战运动锦标赛开赛;2017年起,在青少年群体中推广;2018年,青少年参赛者占比超过半数;2019年,赛事走进小学开展选拔赛,此后3年比赛也未中断……几年来,国防体育运动从自发组织、“各自为战”,到走上省运会群众赛事活动的大舞台。
“其实,我们是被群众推着走的。”作为见证人,申琦切身感受到广大群众对于学习国防知识、掌握军事技能的热情。
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下发《关于将野战运动项目更名为国防体育运动项目有关事宜的通知》,对推进国防体育运动的场地保障、训练项目、教练员运动员资格鉴定等进行明确。辽宁省野战运动锦标赛也正式更名为国防体育运动锦标赛。在省军区、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等相关单位的指导下,国防体育俱乐部、军事爱好者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军事夏令营、国防实践课在各个年龄段学生中备受青睐。国防体育运动逐渐成为群众丰富业余生活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
万事俱备东风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各级相继出台相关意见,探索全民国防教育新路径,群众对国防教育创新形式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国防体育运动走进大众视野、走上全民舞台的时机日渐成熟,辽宁省把握住这一机遇,点燃国防体育的“火种”。
这次比赛,共有来自省内各地168支代表队、千余名运动员参加。参赛人员中年龄最小的10岁,年龄最大的52岁。其中,大中小学生占比超过七成。
开幕式上,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深井子小学学生进行《精武少年》武术表演。朱艳英摄
强健体魄
少些“小胖墩”“小眼镜”
弹药极限运输比赛场,高校组比拼激烈进行。
每支队伍3男1女,将10个10公斤重的弹药箱从“装甲车”运到“运输机”……32支参赛队伍使出浑身解数,奔向同一个目标——夺冠。百余米长的比赛线路可谓“荆棘密布”,选手们不仅要经历蛇形跑、高低杆等重重考验,还要面对裁判近乎严苛的评分标准。
场地中,辽宁师范大学参赛队一马当先,却在最后时刻出现“致命”失误——选手在拍下计时器前没有喊出“报告”二字,最终排名从第一直落第四。对他们紧追不舍的沈阳师范大学参赛队则以2分05秒的成绩夺得该项目高校组金牌。
据了解,本次大赛组委会邀请省内高校专家、从事多年军事体育工作的军队院校教员、往届参赛队教官等,对设置项目进行科学策划。大赛共设95式自动步枪三姿射击赛(模拟激光枪)、战场救护赛、模拟激光长短枪射击赛、无人机穿越赛、模拟手榴弹投掷赛、弹药极限运输赛、五人实兵对抗赛、六人队列赛、军事定向越野赛、军事定向赛、军事测向赛等11个竞赛项目。
“我们着眼提高群众的身体健康素质,贴合现代战争支前所需,融入大量国防知识,让参赛者在体能、技能、团队配合等多方面得到锻炼。”申琦介绍,如军事定向越野赛中设置的过泥潭等环节,既锻炼个人体能,也考验团队默契。
过独木桥,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崴了脚,第三次终于冲了过去;爬云梯,双手磨破皮渗出了血……对于来自大连艺术学院的参赛选手王禹彤来说,参加军事定向越野赛可谓一波三折。但她没有时间想太多,一心往前冲。这是团队作战,每个项目都以最后一名的比赛用时记录成绩,她不能给团队拖后腿。
“不抛弃、不放弃”,是弹药极限运输赛裁判长于滨的观战感受。“小学四年级的参赛选手扛起五公斤重的‘弹药箱’跑得飞快,年龄虽小但不服输,摔了、磕了、碰了,没有一人停下脚步。”
“这次入选的都是平时体育比较好的同学,我曾在学校运动会上获得女子150米短跑第一名,这才幸运地拿到省运会的‘入场券’。”沈阳市铁西区贵和小学四年级学生、模拟激光长短枪射击赛儿童组铜牌获得者李儒告诉笔者,这次代表学校参加省运会,让她成为全班同学羡慕的对象,她还和同学们相约,以后一起练跑步、游泳、射击,长得壮壮的、练得棒棒的,争取早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锻炼要从小抓起,体育锻炼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镜’就少一些。国防体育运动在强健青少年体魄的同时,还能增长国防知识、磨炼意志品质,成为中小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新选择。”贵和小学带队老师刘征说。
弹药极限运输比赛现场。朱艳英摄
拓宽路径
“国防种子”生根发芽
国防体育运动源于军事体育和技能训练,具有一定难度。虽然本次大赛在设计上增加了趣味性,但也保留了专业性和挑战性。起初,主办方对年轻选手能否适应比赛强度心中存疑。随着赛事的进行,年轻选手们展现出的实力,让观众纷纷竖起大拇指。
这与辽宁省扎实推进国防教育密不可分。今年3月,该省军地联合为164所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的中小学举行挂牌仪式。走访调研中,笔者了解到,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国防教育特色课程,不少学校还把军体拳、搏击操纳入课间操。
“本次大赛,我们学校共有30余人参赛,90%的学生有所斩获。参赛学生在比赛场上的突出表现,擦亮了‘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的名片。”辽宁省沈阳市南京一校长白岛一分校副校长陈雷向笔者介绍,该校不仅有独具特色的少年国旗班、射击运动队,还开设军事沙盘推演、军事兵器实操等军事技能课程。今年“六一”前夕,该校以国防体育运动项目为主体,举办首届国防体育运动会,为本次大赛打下良好基础,也在学生心中种下国防的种子。
回顾整个比赛,令申琦印象深刻的不仅有赛场上的激烈角逐,还有比赛前的一幕。开幕式彩排时,一些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小队员在队伍中小动作比较多,考虑到小学生的自控力有限,现场无人苛责。令大家没想到的是,经过短短几次彩排,正式开幕式上,这些小队员们队列整齐、令行禁止,俨然一副专业队的模样。
现场很多参赛选手是退役军人和军事爱好者,近半数志愿者来自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他们的良好作风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小学生们“有样学样”,不知不觉摆正了姿态。“这或许是本次比赛国防教育意义最好的注解。”申琦说。
在后续的收尾工作中,这次比赛的另一效应也逐渐显现。该省首次探索将国防体育运动纳入省运会(群众组)竞赛项目,一些赛规赛制均属国内首创,没有经验可循。通过比赛的检验,他们收获了不少经验教训,也明确了完善方向。下一步,他们将专门召开研讨会,完善国防体育运动各项目比赛的标准,做好申报备案工作,让这次比赛的意义不仅停留在举办一场增强群众体魄的运动会上,更让国防体育之路走得更宽更远,带动更多人参与国防教育,进一步凝聚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力量。
战场救护比赛现场。朱艳英摄
选手过高低杆障碍。朱艳英摄
我是小小“神枪手”
■辽宁省沈阳市南京一校长白岛一分校学生 龙子睿
图为龙子睿在比赛现场。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参加射击比赛,也是第一次参加省运会。比赛的前一晚,我既紧张又兴奋,翻来覆去睡不着,一遍遍在脑海里重复射击要领。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排队进入比赛场地。由于95式自动步枪三姿射击赛排在所有比赛的第一项,很快我们便进入备赛区。候场时,听着此起彼伏的口令声,我的心跳得特别快,好像一张嘴就会蹦出来似的。一会儿,就轮到我们学校上场了。神奇的是,当我握到枪的一刹那,紧张的心突然冷静下来。
据枪、瞄准、扣扳机……结果,我以总成绩256.6环,获得95式自动步枪三姿射击赛儿童女子组金牌,同学们兴奋地把我围起来鼓掌。那一刻,我甭提有多自豪了!
第一次参加大赛就满载而归,这与学校开设的国防体育课程分不开。了解射击、爱上射击,是学校培养了我的兴趣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让我在掌握射击技能的同时,锻炼了身心。
通过一次次扣动扳机,我领悟到射击运动的魅力在于,每一次枪响都是对身体的挑战,也是对精神的考验。只有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枪支和靶子上,才能顺利地完成射击。同时,有个稳定的心态也很重要。落后时不慌张,追赶时不急躁,领先时不骄傲,控制节奏,稳扎稳打,才能顶住压力和困难,发挥出最好状态。
这次参加比赛,我还有了意外的收获:我接触到不少老兵志愿者,看着他们身穿迷彩,身姿挺拔,我感觉自己也很适合当兵。“长大后,成为战场上真正的神枪手。”这变成我的目标,也是我练好射击的动力。
(陈 雷、范奇飞整理)
我闻到战场的味道
■营口理工学院学生 张大旺
图为张大旺在比赛现场。
回顾一个月的训练时光和惊心动魄的比赛经历,我深感幸运。
此前,我对国防体育运动的认识比较浅显,仅仅沉迷于了解各种轻武器和军事装备。这次比赛,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国防体育运动的魅力。既然“国防”打头,我们便以军人的训练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五公里跑、俯卧撑、搬轮胎,每天的固定训练课目对身材瘦小的我来说,无不是一种考验。在队友的相互鼓励下,我们咬牙坚持下来。
挺过艰苦的训练,终于迎来了比赛日。不同于其他项目,国防体育运动项目的参赛队员个个展现出军人般的作风。从少年组到高校组,每支队伍都服装统一、行进整齐、行动有序。比赛的项目更是极具挑战性。我所参与的战场救护项目,需要翻越重重障碍,深入前线对“伤员”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并将“伤员”安全带回。这既需要熟练的包扎手法,又需要极强的战场意识。比赛中,我担任警戒人员,在对抗中不小心“挂了彩”,后半程我只能拖着“受伤”的胳膊,为队友抢救其他“伤员”争取时间。在大家的严密配合下,我们顺利完成战场救护。比赛结束,裁判长给予很高评价,我们的队伍也获得该项目的第二名。
虽然只是一场比赛,但我闻到了战场的味道。坚持、团结、服从,当我真正打了一场团队配合赛后,更深刻体会到这几个词的含义。在我看来,这些经历和收获远远大于比赛取得的名次。希望我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发扬这些品质,让人生更出彩、让梦想更闪亮。
(刘 洋、李 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