ǰλã首页 > 军事 > 国防动员

    普梯山寨全景。侯鲁晋 摄

    普梯村的幸福生活

    ——武警贵州总队黔西南支队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孙崇峰  张丁允  武文治  中国国防报记者  欧世金

    图① :支队官兵来到“八一爱民学校”佳克小学,与学生们一起娱乐。宋文明摄

    图②: 村民种植的艳红桃喜获丰收。宋文明摄

    图③: 支队官兵与普梯村民共同规划旅游图。宋文明摄

     图④:普梯村民展示少数民族美食。宋文明摄

    “同学们,我们来看大家啦!”

    “叔叔,上次我向您保证要考100分,我做到了!”

    “还有我、还有我,我上学期末也考了100分!”

    秋季开学伊始,武警贵州总队黔西南支队宣传保卫股股长王品力带着8名帮教小组成员,来到结对11年的贵州省兴义市乌沙镇“八一爱民学校”——佳克小学,开展“向阳而生·筑梦童行”双拥共建活动。他说:“助学兴教是支队结合乌沙镇普梯村实际,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支队与普梯村村民携手共创幸福生活的故事,要从普梯村的花、宝、歌说起……”

    普梯村的花

    “我们普梯村的‘花’可不一般,不是长在地里,而是长在村民心里。”谈及村里的蕙兰花、蒲公英和向阳花,村党支部书记郭成林一脸自豪。

    普梯村是少数民族村寨,由于地处偏远、信息闭塞,想致富缺门路。

    送钱送物不如建强一个好支部。武警贵州总队黔西南支队与普梯村结成帮扶对子后,充分发挥军队党建工作优势,将基层党建与帮扶工作深度融合,并把代表中华儿女崇高品德和不屈不挠精神的蕙兰花花语确定为精神内核,努力把村党支部建设成团结奋斗、清廉担当的“蕙兰花丛”。

    多年来,该支队大力提高村党支部自身“造血”功能,选派优秀干部担任驻村干部,定期组织理论培训、参观见学,常态开展交流讨论,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抓党建、抓发展、抓致富的思路举措。为持续提升村“两委”发动群众、带领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该支队与村“两委”组建联合工作组深入村寨,建立乡村图书室、农民讲习所和学习园地,积极开展工作承诺、村务公开、双向监督、成果参观、经验交流活动,引导群众坚定自信自强、拼搏奋斗的信心。他们先后帮助村“两委”建立党建、科教活动室,添置电脑、投影仪等办公设施,运用“互联网+党建”模式,规范党支部工作流程、工作计划和工作责任制,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增强。

    兴义市第一个“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在普梯村挂牌,“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州‘五好’基层党组织”……细数近年来村“两委”取得的成绩和荣誉,郭成林不禁感慨:“基层堡垒建强了,带领群众致富和乡村振兴的动力更足、能力更强了。”

    如果说村党支部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那么技术人才则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村党组织建设初见成效后,该支队党委一班人紧盯人才培养用劲发力。针对村民习惯于“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的特点,他们想方设法扶持优秀退役军人和有想法、想干事的人学技术、搞种植、开网店,培养脱贫致富“领头雁”,以先行先富带动其他村民共同致富。

    从动员郭成林贷款买车跑运输,到发动其他村干部种植果树增加收益,短短几年时间,村里相继涌现出退役军人致富代表郭秀德、艳红桃种植大户文建明等致富带头人10余名。

    通过典型引路,村民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纷纷主动加入各项帮扶计划。该支队以此为契机,帮助普梯村推开“公司+农户”帮扶模式,盘活空闲土地、整合信贷资金,科学进行产业用工和劳务安排。同时,他们启动“蒲公英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培训村民3000多人次,指导村民种植果树、蔬菜近万亩,动员上百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在“人才引擎”的强劲推动下,普梯村不仅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还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双拥模范村寨”。

    “这些年,通过强化组织建设、建强人才队伍,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但是部队官兵没有停下帮扶的脚步。他们坚持将扶志和扶智相结合,倾心呵护承载全村希望的‘向阳花’,让儿童用知识改变命运。”佳克小学校长姚德钢告诉记者,多年来,支队积极筹措资金,持续完善学校硬件设施,定期组织教师参观见学,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为解决困难家庭子女受教育难等问题,该支队邀请黔西南州教育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为佳克小学举行“八一爱民学校”挂牌仪式,并以开展“春蕾计划”“手拉手”等活动为契机,建立“武警助学基金”,资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如今,村里的孩子如向阳花一样茁壮成长,多名毕业大学生返乡,为建设美丽家乡贡献力量。

    普梯村的宝

    夏日,走在普梯村的田间小道,青山、绿植、农田环绕,花农、果农、药农忙碌的身影点缀其间,构成一幅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画卷。

    “村里藏着‘宝’,生活更美好。”普梯村村民杨明芳告诉记者,在武警官兵的帮助下,村里有了提灌站、致富桃、幸福路这“三宝”,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走进普梯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口牌坊上的楹联——“武警驰援河水上山,山区百姓百年梦圆;干群同心艳红飞花,花开万朵万象更新”,表达了村民对武警官兵帮助解决吃水难题的感激之情。

    过去,普梯村流传着一段顺口溜:“普梯住在半山坡,年年干旱实在多,黄泥河水门前过,只能看着无法喝。”那时,普梯村是典型的缺水村庄,由于河面距村寨的垂直高度超过260米,河边到村子的山路有10多公里,村民们只能望水兴叹。

    让群众喝上健康水。该支队经多方协调,筹措资金修建普梯村的提灌工程。自此,流淌了千年的黄泥河水“爬”上高高的山坡,解决了村里200余户村民的饮水以及近万亩果林的灌溉难题。

    “修建提灌工程时,支队官兵肩扛手提,挖出一眼5米深的井和一条2000多米长的渠,不少官兵手脚肩头磨出水泡,可没有一人叫苦叫累。在官兵带动下,所有在家村民都主动参与进来。”郭成林说。

    提灌站正式投入使用的那一天,罗开芬老人流着泪将接到的第一瓢水捧给身上还裹着泥浆的武警官兵,话语中满是感激:“我自从嫁到普梯村,背水背了几十年,背都背驼了,没想到还能喝上自来水……”

    有了河水浇灌,山坡变果园,荒坡变梯田。在提灌站所处的小山坡眺望,漫山遍野的桃树长势喜人。身处郁郁葱葱的桃林,看着桃子挂满枝头,闻着果香,心情格外舒畅。

    “这万亩桃林是支队对我们村产业帮扶的一个开端。如今桃子生产加工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这片桃林也成了普梯村的宝贝。”回想当年种植桃树的经历,村民王统彪感触很深。

    结对帮扶之初,该支队邀请农技专家对村里的气候、土壤特点等进行论证,提出种植艳红桃的建议。同时,他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陆续引进精品水果、名贵中草药和花草种植,形成新产业链。3年后,艳红桃喜获丰收,年收入达到500多万元,村民喜出望外。

    2021年,面对艳红桃树龄偏长、树干老化、产量下降的情况,该支队邀请农技专家到村里考察桃树“升级换代”相关工作。消息传开后,部分村民心中疑虑:“现在艳红桃收入那么高,怎么还要升级呢?不知道升级之后会不会降低收入、有没有风险?”

    “要想增收致富,就要改变思维。”王品力耐心向村民解释,“现在的桃树树龄偏长、树干老化,产量比起前两年下降了不少。对艳红桃进行品种改良,为的是让老产业焕发新生机。”

    为打消村民的疑惑,该支队官兵与农技专家带领村民去黄桃种植基地考察。在听取讲解、实地查看黄桃生长现状并了解收益情况后,村民们心里有了底,桃树升级换代工作逐步推开。

    今年5月20日,普梯村首届黄桃采摘季启幕,慕名而来的游客采摘黄桃近3000斤,同步开展的网络直播销售仅半小时就达成交易百余单。

    “桃子成功走出村子,多亏了武警官兵修建的幸福路。”村民文建明告诉记者,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进出普梯村唯一的道路是一条无法通车的狭窄沙石路。

    乡村道路是助力乡村振兴的“经济动脉”。该支队主动担起这个重任,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协调,多方筹措启动资金,组织官兵成立施工突击队,与村民一道挖山、铺石、填土。经过3个多月艰苦奋战,终于修通了一条通往山外、承载村民致富希望的水泥路。通车那天,村民们打出“感谢人民子弟兵”的标语横幅,吹起芦笙,唱起山歌,跳起舞蹈,欢腾热烈的场面令人动容。

    “路修好了,农产品好卖多了。”文建明说,现在一到丰收季节,很多商家提前打电话预订农产品,每天都有10多辆车到家门口收购,产品远销贵阳、昆明等地。

    普梯村的歌

    “啊咿咿唷,啊咿咿嘞,普梯是个好地方哟,万亩桃林万亩花,层层梯田似彩霞……”在村中心文化广场,传来优美的歌声。

    “以前的山歌可不是这样唱的。”文建明说,普梯村曾经有这样一首歌谣:“普梯普梯有人家,高坎高岩山咯咯……想对山歌听不见,想甩糠包接不到,除非神仙搭座桥……”那时的山歌大多反映村民艰苦的生活和对无力改变生活现状的惆怅。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该支队着眼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完善,推动危房改造、垃圾清运、污水治理等工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先后为普梯村新建陈列室、百姓生活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协调安装590盏太阳能路灯。

    同时,该支队积极帮助普梯村建设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长廊,开展科普宣传、文化下乡、法律咨询等活动,引导村民定村规民约、晒家风家训,在群众自我认同、自我管理中改变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如今,身处普梯村,干净整洁的道路旁,各式车辆按照标识整齐停放,一处处尽显田园风情的农家小院让人眼前一亮。村寨绿意弥漫、庭院花团锦簇、土墙韵味十足,一户一景、一组一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昂—央!昂—央!军民同昂央!普梯山水美如画,春去秋来稻谷香,扶贫攻坚不停步,共同致富奔小康……”村子美了,生活好了,心情变了,山歌也跟着变了,一首首感恩党和政府、感谢子弟兵、赞美美好生活的布依山歌唱响村寨。

    “‘昂央’一词,在布依族的语言里是高兴、开心的意思。”谈起村里的特色文化节目,村干部田大香自豪地说,“八音坐唱《军民同‘昂央’》这个节目是支队官兵与村民共同创作的,该作品获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入围奖,实现了黔西南州曲艺节目参评中国曲艺牡丹奖零的突破。”

    在助力乡村振兴中该支队官兵认识到,从传统村落、农业遗迹到传统民俗、非遗技艺,普梯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发展乡村文化,不仅能为村民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发掘在激烈竞争中赢得发展优势的突破点。

    该支队以布依族八音坐唱为切入点打造普梯村特色文化名片,组织官兵深入布依古寨挖掘文化遗存,复原和创作出八音坐唱词曲20多章,受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和布依学会的高度赞扬。他们还积极帮助村民提炼身边故事,创作多个优秀文艺作品:歌曲《普梯家乡“利甲习”》,唱出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的感激之情;小品《桃子》,再现了军民集智开拓农产品销路的场景……如今,普梯村推出一批紧贴时代主题、富有艺术魅力的文化作品,彰显出强大的精神支撑作用和文化滋养价值,激励着支队官兵和村民接续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武警官兵说,我们村是一座聚宝盆,只要把这里的每一份资源利用好,就能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村委会副主任李美告诉记者,近年来,支队与村“两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探索新的致富路。他们依托村里天生桥、菩提洞、茶马古道、土墙人家、千年金丝榔古树林等原生态旅游资源,打造集药材种植、婚纱摄影、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寨,走出一条古村落保护与传承的路子,使“村在景中、景在村中、村景交融”的特色村寨古香古色地展现在游客面前。

    空中廊桥、古道驿站、布依民宿、原乡茶室……随着一个个旅游产业项目落地,建筑有特点、文化具特色、环境显特征的普梯村逐渐成为当代青年向往的度假村。今年以来,普梯村共举办特色文化活动3场,实现旅游收入3万余元,绿水青山正成为普梯村人的金山银山。

    记者翻阅普梯村发展规划书看到,在支队助力下,美好乡村生活馆、手工艺品体验馆、亲子研学基地、露营打卡地等项目有序推进;各类媒体积极帮助普梯村宣传推介特色产品,持续扩大知名度、增加点击率、提升品牌影响力,吸引社会团体、社会资金、社会力量参与普梯村产业合作开发,让更多人来到这里、爱上这里。

    “普梯家乡变了样哟,军民鱼水情谊长嘞,融合发展走新路哟,致富路上迈大步嘞……”夕阳西下,布依山歌再次唱响,普梯村人的好日子在歌声中飞扬。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