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国防动员

    湘菜飘香 “战味”亦浓

    ——湖南省军供业务训练暨野外保障炊事技能竞赛侧记

    ■雷  雨  周路明  中国国防报记者  贾  勇

    三尺灶台起“战”火,潇湘军供秋点兵。

    10月17日至19日,由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主办、长沙警备区协办的湖南省军供业务训练暨野外保障炊事技能竞赛,在长沙市民兵训练基地举行。野外供应的军用饮食味道怎么样?如何提高军用饮食供应能力,助力部队打赢“舌尖上的战斗”?这次活动给出了湖南军供工作者的答案。

    10月17日至19日,湖南省军供业务训练暨野外保障炊事技能竞赛,在长沙市民兵训练基地举行。图为参赛队员入场。雷  雨供图

    东安鸡、酱板鸭、小炒黄牛肉、黄糍粑炒白菜杆……竞赛中,湖南省军供系统12支代表队烹制的富有当地特色的菜品,色、香、味、形俱全,令人垂涎。

    湖南菜又名湘菜,是我国著名菜系之一,具有香辣、香鲜、软嫩等特点。面对久负盛名的家乡菜,一些军供工作者却心存顾虑:既想让过境部队官兵尝尝鲜,又怕有些人吃不习惯。

    一次,几番过境郴州市的某部向军供站提出,希望再次为每名官兵准备一份当地特色小吃——栖凤渡手工鱼粉。这件事使大家受到启发:地方特色菜品独具魅力,只要烹饪方法适合官兵口味,就能为军供饮食增香添色,助力官兵吃饱吃好。

    2022年8月,湖南省军供总站依托一所湘菜烹饪技校,组织各军供站炊事员集中培训,通过专业人员指点,提高军供菜品制作水平。

    “我站制作军供菜品时,特别注意香、咸、辣达到最佳平衡点。”参加那次培训的怀化市军供站厨师杨华平介绍说,他们平时使用微辣且香的二荆条、线椒入菜,也有的军供站分别使用少量红椒、小米椒调色增味,但大家都能掌握一个标准:辣度适中,另有部分菜品不放辣椒,最大程度满足部队官兵口味需求。此外,他们还借助山茶油等当地特产,为菜品去腥增香。

    “酸辣适中、不咸不淡,是我们评价一道菜品的基本要求。”担任竞赛评委的某中式烹调师高级技师表示,按照评分标准,竞赛现场制作的60多道菜品均达到良好以上分数,有的还属于上乘之作。

    “两口锅、两个灶,6人在1个半小时内完成保障1个连队的用餐任务,不仅制餐速度快,而且菜品口味也不错。”同为评委的当地驻军部队3名基层官兵,也纷纷打出高分。

    参赛队员运用野外炊事器材烹制菜品。雷  雨供图

    各参赛队制作的菜品还被送到当地驻军部队,供官兵品尝。省军供总站副站长李学丰告诉记者,这次竞赛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吸收不同地域官兵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改进烹饪方法,让军供餐既体现湘菜特色,又兼顾大众口味。

    着07式迷彩服整队报告,戴“军供保障”字样臂章上场竞技……无论是赛前集训,还是正式比拼,各支参赛队“兵味”十足。

    “迷彩服结实耐用,在野外环境下还能起到伪装隐蔽的作用。”湖南省军供总站副站长翟涛介绍说,今年,他们统一了全省各军供站工作人员服装和标识,既促进了规范化建设,又提振了干部职工精气神。

    一旦穿上迷彩服,岳阳市军供站厨师刘伟立刻找回当兵的感觉,如同重新进入“战位”。他曾在武警某部服役,是炊事保障战线上的一名尖兵,对连用给养器材单元等野战炊具的操作十分精通。在前不久的赛前集训中,他毫无保留地把操作技能传授给兄弟单位的同行们。“多一个人掌握操作技能,保障水平就提高一分。”刘伟说,他现在的想法与在部队服役时没有两样,就是想与大家并肩战斗,齐心协力把任务完成好。

    参赛队员将制作好的菜品装盒,准备前送。雷  雨供图

    与刘伟一样,军队转业干部、靖州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朱德进也希望大家共同上阵、聚力攻坚。该县军供站人员较少,组队参赛困难,他从局机关抽调热爱炊事工作的同志加强给军供站。“平时从未出现拒供、迟供现象,参加竞赛也不能缺席。”在他的鼓励下,该县军供站参赛队无论是野外技能比武,还是知识竞赛都奋勇争先,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竞赛现场,在郴州市军供站代表队中,一位炊事员把迷彩帽檐压得很低,全神贯注地制作菜品。“他叫张建忠,今年58岁,左眼失明。”该站站长贺召亚告诉记者,张建忠19岁进站工作,克服视力有限的困难,逐渐成长为一名等级厨师。他不忘组织的培养之恩,遇有急难险重任务主动请缨从不落后。

    “姓军为战、姓军为兵”。竞赛现场的这句醒目标语既鼓舞人心,又令人回味悠长。

    很多人认为,参加全省范围内的竞赛,各军供站肯定是尽锐出战。其实不然。永州市军供站站长姜媛告诉记者,该站党支部安排3名委员带部分骨干留守,一旦需要,竞赛期间仍可保障过境永州的部队。与永州市军供站一样,各单位均按照省军供总站要求,留下一批骨干坚守岗位,以备不时之需。

    “军供站服务的是部队,保障的是打赢,一切工作都要从实战出发。”省军供总站工作人员谭军谈到,这次竞赛的一个鲜明特点,是要求各参赛队根据现有食材制订菜谱,而不是先订好菜谱,然后购买食材。总站为各参赛队提供的食材具有易购买、易存储等特点,目的是引导大家注重着眼复杂环境、困难局面来组织供应和训练队伍。

    “这次竞赛是立足实战条件下的一次练兵。”应邀前来担任评委的广西桂林市军供站站长黄水生认为,尽管不少军供站配备了“智慧厨房”系统,但一旦断电,仍然需要人工操作。同时,伴随保障、机动保障成为常态,而切菜、炒菜机器人不便于移动,人工操作仍然是军供工作者的基本功。只有练强基本功,才能在野外条件下、陌生地域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为增强军供工作者的基本素养,这次活动还设置了知识竞赛环节,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军事理论、烹饪知识、野外生存常识等。

    竞赛主办方、协办方邀请南部战区某调度中心及驻湘军代室领导,与省、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负责人一同观摩指导,进一步凝聚推动军供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部队组织炊事竞赛,不仅仅比试烹饪技能。”竞赛间隙,一些单位的退役军人谈起参加部队炊事比武的难忘经历:5公里武装越野成绩计入竞赛总分,在雨天搭帐篷紧急制餐……

    这些故事让参赛队员清醒地认识到:提高实战化条件下的军供保障能力,此次竞赛只是一个开始,今后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需要补齐的短板还不少。

    ☞相关链接

    军供站诞生于解放战争后期。为了支援解放军机动作战,地方政府在交通沿线开设支前机构,为子弟兵提供干粮、热水、马匹、草料等物资。新中国成立后,支前机构统一改称兵站或者军供站,成为地方人民政府支援过往部队的组织机构和战备设施。2018年以来,军供部门由民政系统转隶至退役军人事务管理保障机构,业务上延续接受战区调度中心及交通沿线军代室指导。

    让军供餐成为“香饽饽”

    ■雷  雨  中国国防报记者  贾  勇

    一顿热饭、一个笑脸,传递的是地方党委、政府对人民子弟兵的关心关爱,深化的是部队官兵从军报国的厚重情怀。面对部队实战化演训成为常态的新形势,如何提高军用饮食供应水平、为部队练兵备战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更优质的服务,成为竞赛期间大家热议的话题。

    永州市军供站在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该站站长姜媛透露一个信息:近年来,他们主动请缨,担负当地驻军部队野外用餐保障任务,并与部队炊事人员开展联合训练,几年前即开始练习使用连用给养器材单元,野外保障技能较为娴熟,为这次竞赛脱颖而出打下了基础。

    同样荣获一等奖的岳阳市军供站,也有自己的获奖秘诀: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该站积极安置、大胆使用退役炊事人员,这次竞赛又让他们带队上场,通过练技术、练战术、练作风、练协同,进一步提高了应急供应能力和野外烹饪水平。

    如何解决军供站人员少与保障任务重的矛盾?娄底市军供站站长刘艳告诉记者,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成立军供志愿者组织和预备队,遇有大项任务一同上阵,确保让过境部队官兵按时吃上热乎乎的可口饭菜。

    郴州、永州等市军供站跳出自身的“一亩三分地”,组织开展跨区保障,不断锤炼干部职工快速反应和连续作战能力。

    长沙、张家界等市军供站工作人员表示,要让官兵吃饱吃好,还应根据保障对象是担负铁路装卸载任务的,还是摩托化机动过来的等实际情况,确定荤菜素菜搭配比例以及主食数量,使官兵始终保持充沛的体力。

    “要通过开展比武活动,让各单位干部职工由藏龙卧虎变成生龙活虎。”湖南省军供总站副站长李学丰表示,今后,他们将加大集中训练力度,适时组织竞赛活动,引导先进单位更上层楼、后进单位迎头赶上,促进全省军供保障整体水平跃上新台阶,让军供餐成为官兵喜爱的“香饽饽”。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