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国防动员

    湖北省鄂州军分区助力帮扶村发展生态农业——

    留住湖泽水乡美丽乡愁

    ■辛永德  赵军朝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初冬时节,笔者走进湖北省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村口路旁木牌上的大字十分醒目。沿路前行,青砖、白墙、灰瓦掩映于绿树间,观荷台、老戏台、樱花园分布在村头巷尾,一派美丽田园风光。

    峒山村是鄂州军分区的定点帮扶村。曾经,村里70%的青壮年在外打工,常住人口只有800余人。村庄道路坑洼难行,不少良田疏于耕种。

    “一些地方砍树、填湖、盖楼,自然山水、田园古建筑遭到破坏,青山越来越远,绿水越来越少,乡愁无处寄托。2018年开始,我们在鄂州军分区的倾力帮扶下,军民齐心发展生态农业,村里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峒山村村支书、民兵连指导员占志启说。

    鄂州军分区组织民兵到峒山村帮助村民采摘果冻橙。辛永德摄

    一方湖泽,一方水土。峒山村湖田阡陌纵横,水系发达。长港河从村外流过,一头连着烟波浩渺的梁子湖,一头通达万里长江。帮扶之初,鄂州军分区与村两委一起,定期组织村湾夜话、“板凳会”,集众智、谋发展。大家达成共识,因地制宜做好“水文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峒山村所在地原属国营农场,村民多从事传统农业。为了帮助大家拓宽发展思路,该军分区组织种养殖大户外出考察学习,培养致富带头人。村民陈小桥外出“取经”后,改变老路子,摸索农渔结合的稻虾共养模式,年收入突破30万元。在陈小桥的示范带动下,这一模式为更多村民采用。

    修渠治水、扩大规模、升级产业……经过军地共谋、共建、共管,峒山村将分散的土地流转聚集到一起,成立农业发展公司,建设生态农业基地,集中运营管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一潭“静水”变“活水”,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水产是峒山村的主要产业之一。在占地500亩的峒山水产基地,军分区请来农技专家,帮助养殖户将户外鱼塘改为温室大棚鱼塘,传统养殖升级为生态高效的中高端淡水鱼苗养殖。

    “传统养殖依赖人工喂养和施加有机肥料来提高产量,易造成资源浪费、水污染、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生态养殖则通过生物技术实现自动化与全生态循环,对环境影响小,经济效益高。”军分区帮扶工作队负责人周绍涛告诉笔者,今年以来,该水产基地累计向市场投放近千万尾鱼苗,效益可观。

    近年来,峒山村的产业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在湘莲基地,村里引进荷花品种,收集保存莲藕种质资源1000余份,从赏荷花、收莲子,到荷叶、莲蓬深加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峒山村还打造休闲、观光、采摘、垂钓等体验农业,共建成22个生态农业基地,年产值达1.8亿元,带动500余人就业。

    万亩湘莲、千亩水产、百亩樱花,峒山村产业兴、生态美,增收致富有了源头活水。

    优化产业结构、规模化运营、农文旅融合……鄂州军分区根据峒山村经验总结出“致富经”,向军分区、人武部帮扶的其他村推广。

    在华容区人武部帮扶下,梧桐湖园区鲊洲村建成一个个湘莲、稻虾共养基地。鄂城区人武部成立民兵党员突击队,带领汀祖镇刘云村村民将废弃矿山改造成250余亩良田,建设蔬菜、瓜果温室大棚和采摘园。

    在涂家垴镇白云村,鄂州军分区帮助建设瓜蒌基地、稻虾共养基地,擦亮绿色有机农业品牌。美丽乡村唤起乡愁,吸引众多游子归乡,黎建就是其中一员。

    “看到家乡发展越来越好,我也想回来为家乡建设出一分力。”黎建说,村委会为他提供了一间办公室作为电商服务站,销售推广村里的产品。为了满足平台需求,黎建还接手瓜蒌基地,打通种植销售链条,带动10余人就业。

    子弟兵倾情助力,乡土间硕果累累。今年,峒山村80亩果冻橙精品水果基地喜获丰收,眼下正在紧张采摘。“采摘后,我们将为基地安装简易钢架棚、滴灌设施及防冻网。”周绍涛向笔者介绍11月帮扶工作重点。每年年初,鄂州军分区党委都会制定帮扶工作“统筹表”,每月梳理制定重点项目“推进表”,每周列出工作“计划表”。

    助力乡村振兴,一张蓝图绘到底,军分区官兵将一棒接一棒跑下去。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