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军校

迷彩青春在雪山绽放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边防行”教学小分队赴西藏边防演出见闻

■解放军报记者  郭丰宽  通讯员  刘  勇  邬  军

16327461_fa16852e2a8ba1518c08e53a78532dc1(1).jpg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边防行”教学小分队奔赴西藏某雪山哨所。 蒲  津摄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7月上旬的一天,在西藏日喀则军分区“高原戍边模范营”某阵地上,传来悠扬的歌声。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边防行”教学小分队学员刘璐,正在为战友们演唱歌曲《天路》。

说起这场高海拔的演出,刘璐感触颇深。很早以前,她就希望有一天能踏上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这次,她得知单位有到西藏演出的任务,便立刻报了名。

登上阵地,刘璐和小分队的许多学员都出现了头疼、头晕、呼吸急促等症状。看着脚下弯弯曲曲的“天路”与矗立在云端的哨所相连,刘璐激动地说:“在高原哨所,就是要唱出最高音符,把精彩的节目带给边防战友。”面对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她依然底气十足,涨红的脸上写满激情与自豪。

当旋律响起,她美妙的歌声赢得战友们热烈的掌声。那一刻,热血与激情融为一体,敬畏与豪情深扎心底。

该学院“边防行”教学小分队自2014年以来,已经连续10年把实践教学课堂搬进一线部队,将文化服务作为教学内容,取得显著成果。“今年不仅是我们第11次‘边防行’,更是我们第二个‘10年’的重要开端。学员们用所学的知识在生命禁区感悟初心使命,在为兵服务中绽放青春光彩。”该学院此次“边防行”的带队领导说。

此时的华夏大地热浪滚滚,而在海拔4900多米的某哨所,寒风呼啸。身着防寒服的官兵见到远道而来的小分队一行,笑容像雪莲一样绽放。

“快把大衣穿上,谨防感冒。”担心身穿演出服的学员们禁不住高原肆虐的狂风,战士们把自己的军大衣拿出来递到学员们手中,“这里气候寒冷,你们穿上大衣表演吧。”

“演出就穿演出服。”身穿云南傣族服饰的舞蹈队学员于嘉欣语气坚定。这个身材瘦削、看似有些弱不禁风的女学员,说出的话如同她的舞蹈动作一样干脆利落。“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艺术,表演时穿上舞蹈服才能更好展现舞蹈语言所要表达的内涵。作为舞蹈队学员,我不能因为气候原因让演出效果打折扣。”

舞蹈《祝福》在雪山脚下拉开帷幕。这支舞蹈的动作大开大合,让在高原上演出的演员体力消耗较大。随着音乐响起,于嘉欣克服高原缺氧带来的不适,全身心投入舞蹈中,用最美的舞姿表达对高原官兵的敬意。节目感染了现场官兵,一位老班长默默擦拭眼角激动的泪水。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我营是一支历史悠久的光荣营队,大家战斗在一线、奉献在边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老西藏精神’……”在某边防团边防二营演出时,主持人李米粒的开场白赢得台下官兵的热烈掌声,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每次演出前,小分队学员都会深入了解各单位的发展历史,与官兵座谈交流,了解边防部队生活和官兵文化需求。他们根据不同任务部队特点及时调整节目和主持词,让演出更具鲜明的边防特色和浓厚的兵味战味。

改编自某边防营营长真实故事、讲述其因执行任务未与来队妻子联系的小品《今日返程》,在某边防营上演。“太真实了,好像就是在讲我的故事。”一名来队探亲的军嫂看完演出后感慨地说。

“儿子,妈不想说如何想你,因为想你这两个字已经深深刻在妈的心底……”在柔美的音乐声中,学员杨婷婷走上台前,深情朗诵《妈妈的心里话》。战士赵春光专注地听着,眼里泛起泪光。“听着老师的朗诵,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和她嘱咐我的那些话……”

“走到太阳红了,走到草都绿了,走到雪都化了……”在高山云海之间,声乐专业学员潘灵聪演唱了歌曲《走边防》。目之所见、情之所动,潘灵聪唱着唱着,声音哽咽了。

官兵围坐在他身旁,那一刻,他们的心贴得很近。到了一线,学员们才更加明白,在这看不到绿色、自然条件恶劣的环境中,官兵的坚守与奉献是多么令人敬佩。

据悉,此次该学院“边防行”教学小分队近30人,用半个月时间,行程数千公里,翻越10多座海拔4500米以上的雪山,到哨所、一线连队执勤点,为边防官兵献上一场场精彩的演出。他们还与官兵一起执勤站岗、为沿途单位指导文艺骨干、教大家如何策划晚会节目等。多次参加“边防行”活动的教员陶雯婷说:“对边防官兵而言,‘边防行’教学小分队的慰问演出,为他们艰苦的戍边生活带去了精神鼓舞与欢声笑语;对小分队成员来说,感悟边防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与家国情怀,更是一次涤荡灵魂、固本培元的思想政治教育。”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小分队返程的那天,队员们用一句演出中的台词总结这次行程:“朋友,不要问我在哪里,问我也不能告诉你。你说看不见我的军装和红旗,我在漫天飞雪中,向你敬礼。”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