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爱国教育

为有牺牲多壮志

■贾  永  贾可宽

湖南,韶山。枫叶似火,人潮如织。在毛泽东广场,人们向伟人铜像深深鞠躬致敬;烈士陵园,六亲台前鲜花簇拥……

朝霞,透过一片茂密的松树林,洒在韶山冲象鼻山,洒在一个高大的背影上。66岁的毛泽东,伫立在父亲毛贻昌、母亲文七妹合葬的地方。

这是1959年6月26日。回到家乡的第二天清晨,毛泽东悄悄起床上山,来到了父母亲的墓前。培上几铲土,他将一束松枝敬献在墓前,又恭恭敬敬地三鞠躬。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阔别韶山32年的毛泽东回来了,父母交给他照看的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和堂妹毛泽建却未能回来,陪同他一起回乡闹革命、教乡亲们唱《金花籽》的爱妻杨开慧未能回来,曾经代他回乡祭祖的长子毛岸英也未能回来……

凄入肝脾,落泪心间。一张张亲切的面孔,浮现在毛泽东眼前。

一曲离歌两行泪,不知何地再逢君?1927年8月的一个午夜,杨开慧将毛泽东乔装成行医的郎中送出长沙城,赴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夜色苍茫,十里相送。走在那条不知走过了多少次的小路上,这一次,他们的脚步仿佛格外沉重。

这时的长沙,已经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杨开慧带着5岁的岸英、4岁的岸青和不到5个月的小儿子岸龙,悄悄躲避到郊外的板仓老家,一边抚养3个孩子,一边坚持地下斗争。从此,关于丈夫的零星消息,她几乎都是从报纸上刊登的国民党军“进剿”“会剿”红军的报道中读到的。

长夜漫漫,牵挂绵绵。杨开慧一次次从梦中惊醒,又一次次把思念变成一行行伴着泪水的文字——“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念我远方人,复及数良朋。心怀长郁郁,何日复重逢?”

1929年12月26日晚,毛泽东在闽西山区的古田村为即将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起草文件时,千里之外的杨开慧留下的是这样一段话:“今天是他的生日,我格外不能忘记他。我暗中行事,使家人买了一点菜,晚上又下了几碗面……睡在被里又伤感了一回……”

那一夜,古田“松荫堂”里的灯光彻夜未眠,思重千钧的毛泽东早已忘记了刚刚过去的这一天,是自己的36岁生日。两天后,古田会议召开,毛泽东的主张得到全体代表坚决拥护,这就是: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历经两年多的追寻、探索,挫折乃至失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终于为这支艰难成长中的红色队伍校正了前进方向。

工农武装,脱胎换骨;红旗指处,所向披靡。

1930年,农历马年。“朱毛红军”在赣南闽西广袤的山乡,打出了一片火红的新天地。然而,毛泽东还不知道,远在长沙——黑手,正在伸向他的家人。1930年10月24日深夜,几十名清乡队队员包围了板仓。杨开慧和8岁的毛岸英、保姆陈玉英一同被敌人抓进了监狱。那一天,是毛岸英的生日。

威逼利诱不成,严刑拷打不屈。面对许多知名人士保释和强大舆论压力,湖南军阀何键只得表示:只要杨开慧同意登报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以交保释放。杨开慧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生命最后的日子,杨开慧托付前来探狱的舅妈严嘉照料自己的3个孩子,又请舅妈为她买一块大一点的镜子,再买一些胭脂。当严嘉流着泪送来镜子和胭脂时,杨开慧安慰舅妈:“您不要难过。杀死我一个,还有后来人。共产党人是杀不绝的,革命总有一天会胜利。”

1930年11月14日,立冬过后第6天。长沙城外的识字岭一片肃杀。罪恶的枪声过后,29岁的杨开慧倒在了血泊之中。留在人间的最后话语是:“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此时的毛泽东,正在第一次反“围剿”的战场上,这是他第一次指挥大兵团作战。5天内,红军连打两个胜仗,歼敌1万多人,活捉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4万红军赢得对10万国民党军的空前胜利。

几天后,杨开慧遇害的噩耗传到瑞金,心如刀割的毛泽东已经无法为亲密的爱人写下一首诗,万语千言化作了8个泣血大字:“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杨开慧,毛泽东的挚爱。1920年冬,27岁的毛泽东与19岁的杨开慧结为伴侣。从此,毛泽东身边多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坚定革命者。1922年,杨开慧成为湖南第二位女共产党员。

思念如潮水,爱恋在心间。1957年5月,收到杨开慧生前好友李淑一在得知丈夫柳直荀牺牲时和泪填写的《菩萨蛮·惊梦》,毛泽东“感慨系之”,再也抑制不住奔涌的情感,挥笔写下感天动地的诗作《蝶恋花·答李淑一》,表达对亲密爱人和战友的无限深情——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毛泽东与杨开慧生死相依的岁月不过10年,对杨开慧的思念却伴随了他一生。

1935年4月的一天,江西瑞金红林山区,一位红军指挥员带领的游击队被敌人包围。队伍打散,子弹打光,他又上好刺刀,准备白刃格斗。就在这时,一颗流弹击中了他……魁梧的身躯顷刻间倒在地上,手中还紧握着枪。

敌人从死者的上衣口袋中,搜出了一张浸染了鲜血的照片,上面的人是毛泽东,背面还有他的亲笔题字。死者,是29岁的闽赣军区司令员毛泽覃。

三弟牺牲的消息,毛泽东是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才得知的。1935年10月的一天,二弟毛泽民匆匆来到毛泽东落脚的窑洞,递给大哥一张旧报纸。毛泽东一看,那上面居然有毛泽覃牺牲的消息。

握着发黄的报纸,毛泽东久久无言。

毛泽东投身革命后,小他3岁的毛泽民和小他12岁的毛泽覃也先后参加革命。1928年,毛泽覃随朱德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很快成长为一位优秀指挥员。1931年冬,毛泽民也从上海来到瑞金,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银行第一任行长,成了中央苏区的“红色管家”。

这是三兄弟分别4年后的重聚。这时的毛泽东却正在遭受“左”倾教条领导的排挤。1932年10月26日,因病在长汀一家医院治疗的毛泽东,被撤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一职,失去了对自己亲手创建的这支队伍的指挥权。

主力红军长征时,毛泽覃奉命留在了苏区。1935年那个多雨的春夏,何叔衡、瞿秋白、刘伯坚、阮啸仙、古柏、贺昌等或率部突围牺牲,或不幸被俘就义。

毛泽覃是为掩护战友脱险而死的。敌人残忍地砍下他的头颅,悬挂在杆头示众。

对于这位勇敢刚毅的三弟,毛泽东多次提起。他对周恩来说,反“围剿”时,曾和毛泽覃发生过一次争吵。“泽覃天王老子都不怕,父母管不住他,泽民也没办法,只有我能管住他……可是那次争吵让我发现,我的脾气比他更躁,更不冷静,以致争吵过度,影响也不好,我有责任。可是现在弟弟为革命牺牲了,我再也无法向他解释和致歉了。”

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1943年,47岁的毛泽民在新疆被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又过3年,毛泽覃之子毛楚雄也惨遭国民党杀害,时年19岁。

“因为国民党悬了很大的赏格,不论死活要缉拿我、朱德和其他红军领导人。”1936年,毛泽东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回忆,“我的妻子和我的妹妹毛泽建,以及我弟弟毛泽民、毛泽覃两人的妻子和我自己的儿子,都被何键逮捕。我的妻子和妹妹被杀害了……”

毛泽建,毛泽东堂妹,乳名菊妹子,从小过继给毛泽东父母做女儿。父母过世后,毛泽东把15岁的毛泽建接到长沙,先后送她到崇实女子职业学校和长沙自修大学补习学校就读。1923年,毛泽建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

1925年冬,经毛泽东牵线,毛泽建与共产党员陈芬结为伉俪。大革命失败后,陈芬担任中共衡山县委书记兼军委书记,毛泽建也来到丈夫身边,担任妇运委员和游击队队长。

1928年5月初,在赴耒阳协助南昌起义余部开赴井冈山之后,陈芬和毛泽建带领的游击队与敌人重兵遭遇,夫妻双双被捕。陈芬牺牲,毛泽建则被井冈山派出的红军小分队营救。这时的毛泽建即将临产,为了不拖累部队,便独自隐藏在一位老婆婆家里。不久,孩子出生,婴儿的啼哭声惊动了正在挨家挨户搜查的敌人,毛泽建再次被捕。1929年8月20日,毛泽建英勇就义,年仅24岁。

走向刑场前,毛泽建托丈夫的姐姐把孩子送来见最后一面。她至死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不幸夭亡,大姑姐抱进监狱的孩子,是从邻居家借来的……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人们发现,毛岸英的遗物一直被父亲放在身旁。

杨开慧牺牲后,毛岸英被亲人保释出狱。可狡猾的特务仍然在暗中监视,3个孩子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外婆向振熙和舅妈李崇德几经周折,把他们送到了地下党组织在上海创办的幼稚园。1931年4月,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上海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秘密幼稚园被迫解散,毛岸龙因病夭折,毛岸英、毛岸青流落街头。直到1936年,兄弟俩才在红色牧师董健吾帮助下,辗转来到苏联,进入莫斯科国际儿童院。

刘思齐曾经回忆:“我和岸英结婚那年看过《三毛流浪记》。看电影时,岸英非常激动,一直紧紧握着我的手。直到电影结束还沉浸在故事情节中。他对我说,这就是他在上海的流浪生活,他和岸青除了没有给资本家当干儿子和偷东西外,三毛其他的经历他们都经历过了……”

1946年2月11日的美国《时代》周刊,有这样一则报道:“延安空中飞来的苏联的运输机,运来医疗设备,两名俄国医生,还有一位高个子的中国青年,他叫毛永福……”永福,是当年舅妈送三兄弟到上海之前,为毛岸英起的化名。

延安机场,毛泽东与毛岸英紧紧拥抱。这是父子俩离别将近19年后的第一次相见。24岁的毛岸英,已经在苏联接受过军校培训,还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但在毛泽东看来,一个中国的革命者,还必须补上中国农村这一课。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毛泽东告诉毛岸英说:“我要送你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上中国的劳动大学。”于是,毛岸英脱下苏联带回的洋制服,穿上陕北农民的土布衣,背起背包到枣园乡下,与乡亲们同吃一锅饭,同睡一铺炕,直到变得又黑又瘦,双手磨出厚厚的老茧。

1950年10月7日晚,毛泽东摆下家宴,为即将出征的彭德怀壮行。饭桌上,毛泽东向彭德怀推荐了一位年轻的俄语翻译:毛岸英。

毛泽东一家已经为革命牺牲了5位亲人。彭德怀建议将毛岸英留在北京,担任志愿军办事处负责人。毛泽东坚决不同意,一定要彭德怀把毛岸英带到前线。

这一年,毛岸英新婚燕尔。爱人刘思齐,当时因急性阑尾炎刚在医院做完手术。

多年后,刘思齐还清楚地记得两人分别时的那个晚上:“岸英出发前到医院和我告别,只是说,这次去的地方很远,很不方便,接不到信,让我不要着急。记得晚上11点,我把他送到医院大门口,他走走又回来,走走又回来。骑上自行车之前,还给我深深地鞠了一个躬,要我经常回去看看爸爸。我当时也不理解,夫妻之间怎么还这么客气?后来我才知道,第二天他就跟着彭总到前方了。也许是意识到了战争危险,这一去可能就回不来了……”

分别成了诀别,告别成了永别。1950年11月25日,美国战机突然轰炸志愿军司令部,毛岸英牺牲。是时,第二次战役正在激战之中。这一战,志愿军歼敌3.6万余人,一举扭转朝鲜战局。

毛泽东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已是一个多月之后。刘少奇、周恩来不忍心让毛泽东过早地知道这一不幸,让为国操劳的领袖经受老年丧子的悲怆。直到志愿军打过三八线,周恩来的报告才送到了毛泽东案头——

“主席:毛岸英同志的牺牲是光荣的。当时我因你在感冒中,未将此电送阅,但已送少奇同志阅过。在此事发生前后,我曾连电志司党委及彭,请他们严重注意指挥机关安全问题,前方回来的人亦常提及此事……胜利之后,当在大榆洞及其他许多战场多立些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烈士墓碑。”

卫士李银桥回忆,毛主席嘴唇哆嗦着,望了望茶几上的烟盒。他赶紧抽出一支烟,帮毛主席点燃。房间内一片沉寂,只听到咝咝的吸烟声。毛主席吸完第二支烟,又把烟头拧灭在烟灰缸里,这才发出一声叹息:“唉,战争嘛,总要有伤亡,没得关系,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接着,毛主席又说:“这件事先不要对思齐讲,晚点,尽量晚点……新婚不久就失去了丈夫,她怎能经得住这沉痛的悲伤哟!”

那一天,北京大雪。

1919年10月5日,母亲病逝。3天后,毛泽东含泪写下《祭母文》。文中写道:“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再回首时,父母留给他照看的弟妹们,都已壮烈牺牲。

2003年12月26日,杨开慧、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岸英、毛楚雄,毛氏一门六烈士终于“集合”到了韶山,6座高大的雕像,与广场上的毛泽东铜像遥相呼应……自1925年毛泽东创建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到抗美援朝,韶山冲有144位烈士,牺牲在为人民打江山守江山的征程上。一个个不朽的英灵,汇成了高高耸立的纪念碑。或许,他们正在微笑着,俯瞰今天这美好的人间。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冬日的韶山,霜重色浓。收获了晚稻的阡陌田野,又被遍地的油菜披上了绿装……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