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爱国教育

聆听先烈的声音

■朱秀海

近几年来,除了完成红色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远去的白马》,我还断断续续写了一批反映中国红色革命史的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被收入我新近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永不妥协》(青海人民出版社)。不少读者朋友在读过这部新作后问我:新中国已经成立70多年了,你就不担心这些作品没有读者吗?换句话说,你坚持不懈地书写这些作品,认为它们一定会有众多读者的信心来自哪里?

感谢这些提问题的读者朋友。你们的问题貌似简单,回答起来却并不容易。

不少朋友知道,我入伍不久,就先后在两支战功卓著的部队里受过熏陶,接着又被调到原武汉军区机关工作。几乎是从报到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大量接触辖区内两大著名苏区——鄂豫皖苏区和湘鄂西苏区的史料,以及亲身经历过两大苏区红色革命的老英雄们,还极为有幸地认识一位解放初期用近两年时间,以随员身份跟随贺龙元帅走遍大西南、亲耳聆听过贺龙元帅讲述自己全部革命斗争生涯的文学前辈。正是从这位前辈口中,我听到了一个又一个关于贺龙元帅及他的战友在红军时期的故事(我在《永不妥协》中写出的只是故事中不多的几则)。它们出自贺龙元帅之口,又经过这位文学前辈的激情叙述,加上数十年间我不断从革命斗争史料中印证,这些故事就成为我近一个时期创作这一批红色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思想和故事源泉。我坚持把它们写出来,是因为这些故事一直藏在我心中,如果不把它们写出来,就如同没有完成某项使命一样。

表面上看,这样的回答似乎够了,但我的内心告诉我,这样的回答远远不够。之所以在接近古稀之年我仍没有忘记当年听到的这些故事,并且努力将它们书写出来,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些自己年轻时听到的故事,曾经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在这些故事中聆听到先烈们牺牲前的声音,让我直到今日仍然不能忘却。不论何时,只要想起这些声音,我仍然会像第一次听到时那样激动,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不将它们写出来,这种不能平静的日子就没有完结。

我永远不能忘记自己第一次听到覃奏章烈士事迹时的感动。覃奏章烈士的故事去年被我写成一篇题为《背叛》的中篇小说,收在《永不妥协》这本书里。覃奏章烈士,湖南大庸县人,湘西有名的前清秀才,辛亥革命后放弃自己士绅的身份和优裕的生活,投身北伐战争,加入北伐军作战,并在战斗中救过后来成为湖南军阀头目的何键的命,因而被何键视为救命恩人。两人在战场上歃血为盟,约为同生共死的兄弟。北伐军打进武汉,覃奏章又与时任北伐军将领的贺龙相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武汉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南京政府互为仇敌,何键和贺龙同时被武汉方面授命东征,平定蒋介石之乱。

何键首鼠两端,将覃奏章派往南昌贺龙军中刺探情报,就此成为何键潜伏在贺龙身边的“卧底”。南昌起义爆发前夕,覃奏章被贺龙一腔追随共产党救中国的赤诚所感动,反过来成了贺龙隐藏在敌人内部的“卧底”。及至南昌起义失败,贺龙赤手空拳回乡拉队伍,覃奏章再次被何键“起复”,派他带着自己的一部分人去“追随”贺龙,实际上是让他重做“卧底”。覃奏章因为更多地接近了贺龙和共产党组织,更深刻地懂得了贺龙“脱下皮鞋换草鞋”、一心跟随共产党干革命的原因,要求加入共产党。虽然没能如愿,但他在内心已经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共产党人了。

1933年夏天,出于对覃奏章人身安全的保护,贺龙以派他去做“湘西王”陈渠珍的统战工作为名,让覃奏章离开了红军队伍,返回湘西家乡。就是这个发誓一心追随贺龙、追随共产党的人,在以后的岁月里,成为红军在湘西敌人内部的“卧底”,神不知鬼不觉地开辟了一条地下情报线和物资供应线。他不但及时将“围剿”红军的五省军阀的大量情报传递给贺龙,还努力将苏区急需的药品、盐巴等重要物资丢放到红军会出现的地方,以方便贺龙的部队获取。正是覃奏章的情报,直接帮助贺龙和红二方面军突破强大敌人的重围,走上长征之路。

1934年夏天,覃奏章的身份被何键的人发觉并遭到逮捕。何键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曾与他有八拜之交、誓同生死的盟兄,居然是贺龙的人。他亲自赶到湘西审问覃奏章,问他为什么背叛自己。覃奏章面对牺牲,大义凛然地将过去发生的一切都告诉了何键。他认为,真正背叛了中国人民的不是别人,正是何键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他对何键说,他自南昌起义时就被贺龙和共产党矢志救中国的志向所震撼和感动,明白了“只有跟着共产党走,中国的劳苦大众才有希望,中国才有希望”的道理。

怒不可遏的何键在毒杀覃奏章之前,问他对自己因“通共”而死有没有遗憾,覃奏章朗声大笑,回答道:“贺龙说过,中国到了今天,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所有的中国人不走革命救中国的路,就只能走反革命害中国的路,第三条路是没有的。我支持贺龙,走的是革命的路,因为只有这条路才能救中国。”“人都是要死的,我能为自己在人生的晚年有幸觉悟过来,为追随贺龙和共产党去救中国而死,我死而无憾,不胜欣慰。”他还预言,自己将因为追随贺龙和共产党而名垂青史,何键之流将会遗臭万年。正像他牺牲时所预见的一样,他的名字在若干年后出现在《贺龙年谱》上,并且和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一起,永存在中国革命的史册里,让后人敬仰。

也许有人会说,像这样的故事我们听得太多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但只要仔细想一下,今天的中国,距离先烈们战斗和牺牲的旧中国并不遥远。我们的今天,正是烈士们为之奋斗和牺牲的未来。作为后来人,我们有太多的责任需要回头,朝他们的身影多观望一眼,多听一听他们当年牺牲时说出的话语。这样做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缔造了一个新中国,更重要的是,他们当年的奋斗和牺牲,还为这个民族的肌体注入了一种新的红色文化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先辈们当年不惜以牺牲的代价迎来了新中国。同样,传承这种精神不动摇,新中国才能战胜未来前行道路上的一切艰难,走向民族的伟大复兴。

有一个心得,我想与读者朋友和每一位有志于红色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朋友分享:进行红色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并不难,哪怕我们回头聆听过先烈的声音,就能于不知不觉中为之感动,并且永远记住他们牺牲时的话语。因为,在他们的声音里,我们能看到牺牲者慷慨就义时的面容,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理解红色文化精神的真谛,从而写出让年轻一代也像我们自己一样为之感动的红色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让红色故事和红色文化精神一代代地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中传承下去。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