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爱国教育

    “红色守护”志愿者在行动

    ——安徽省池州市军地发动社会力量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工作

    ■王齐斌  朱俊杰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蔡永连

    在福建省厦门烈士陵园,厦门实验小学学生向英烈致敬。唐光峰 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杜牧任池州(今安徽池州)刺史时所作。

    清明节,是祭祀祖先、寄托哀思的日子。近年来,每到清明节,池州军民坚持缅怀英烈,传承红色基因。

    池州地处皖南山区,是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红七军、红十军,新四军第七师沿江团等我军部队曾在此浴血奋战。革命战争年代,许多将士牺牲后长眠在他们战斗的土地上。近年来,随着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池州市大多数烈士墓实现集中管护,但仍有一些散葬烈士墓存在管护力量不足等问题。

    不让一位烈士被遗忘,不让一座烈士墓受冷落。2021年开始,池州市军地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红色守护”行动,破解散葬烈士墓管护难题。3年多来,池州市362座散葬烈士墓全部“入编”,1500余名志愿者纷纷“入列”,2万余次“红色守护”志愿行动相继开展……崇尚英烈、学习英烈在这座古城蔚然成风。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丁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为李树青烈士墓张贴“红色守护二维码”。朱俊杰 摄

    安徽省池州市“红色守护”行动志愿者为池州烈士英名墙描红。朱俊杰 摄

    寻找

    为每位烈士找到“亲人”

    3月30日,天刚蒙蒙亮,池州市青阳县人武部职工、“红色守护”行动志愿者刘平驱车60余公里,赶往郊外陵阳镇柯村。他要赶在清明节前清理打扫徐小保烈士墓,迎接附近村民和学生祭奠。

    徐小保是一名红军烈士,1934年因叛徒告密被捕,被敌人残忍杀害,村民忍着悲痛将他秘密安葬。多年来,由于安葬地点隐蔽,这座红军墓鲜为人知。直到2021年,刘平对青阳县散葬烈士墓进行摸底调查时发现线索,才找到徐小保烈士墓。烈士墓得以重修,刘平成为守墓人。

    “寻找烈士墓,不只是寻找一个烈士名字、一段革命故事,更是寻找一种精神、重温一种信仰。”池州军分区领导介绍,散葬烈士墓大多位置分散、交通不便、缺乏专门管护力量。2021年,池州市军地联合开展“红色守护”行动,组织市、县、乡、村四级对全市散葬烈士墓展开摸底调查,并建立“红色守护”志愿服务体系,吸纳退役军人、民兵、青少年学生和村民加入,协助进行数据采集、档案建立、史料挖掘等工作。

    作为骨干力量,刘平是多个“红色守护”微信群的群主。他在群里实时发布工作动态、发动热心群众、招募志愿者。“寻找烈士墓、查找烈士信息、关爱烈属,很多人都觉得很有意义、愿意参与,但不了解参与渠道、行动方式,需要组织、引导和激励。”刘平说,在组织活动过程中,管高远的故事影响带动了很多人。

    管高远是石台县小河镇莘田村村民。多年前,管高远就知道自家茶山上有一座无名烈士墓,也萌生过为烈士扫墓的想法,但当地习俗对祭扫其他人家的墓地有忌讳,所以他一直没采取行动。2021年4月,村里开展散葬烈士墓调查时,他报名成为一名“红色守护”行动志愿者,希望一起查找烈士身份。

    经过一个多月走访比对,确认这里安葬着两名解放军战士——1949年池州解放前夕,为了保护群众,两名战士在与反动残余势力斗争中不幸牺牲,当地村民将他们合葬。烈士的事迹深深触动了管高远,他主动提出为烈士寻亲并申请为他们守墓,彻底放下从前的忌讳。管高远说:“没有他们哪来我们的今天呢?我觉得他们就是亲人!”

    青山处处埋忠骨,英魂处处有“亲人”。3年多来,池州市“红色守护”行动志愿者的足迹遍布乡村山林,协助有关部门建立起完善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电子台账,精确记录烈士墓地理位置、烈士生平事迹、修缮前后照片等信息;将104处散葬烈士墓分别迁入4座烈士陵园集中安葬;其余无法迁移的258座烈士墓,每一座都安排了一个至少3人志愿者小分队进行守护。

    守护

    一座烈士墓一个小分队

    江南春意渐浓,草长莺飞。

    清明节前夕,郑立友烈士墓前,一家三口前来祭扫。东至县昭潭镇中心学校四年级学生陈良骁仔细打扫地面,母亲卢凤莉清除杂草,父亲陈锋为烈士墓碑描红,一家人一起忙碌着。

    郑立友烈士是东至县人,1934年参加红军,在一次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被敌人逮捕杀害,后安葬于昭潭镇。2021年,当烈士墓被发现时,墓碑已破损、碑文难以辨认。东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立即查找档案、走访调查,最终确定是郑立友烈士墓,并在东至县木塔乡找到了烈士后人。

    2022年清明节,昭潭镇中心学校组织少先队员为烈士扫墓,陈良骁与“红色守护”行动志愿者们一起祭扫郑立友烈士墓。烈士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志愿者精心的守护,打动了陈良骁幼小的心灵,他回家后动员家人一起参与“红色守护”行动,父母欣然同意。于是,这个家庭小分队守护烈士墓至今。

    “小分队志愿者一般是烈士墓附近的居民,方便就近管护。”青阳县丁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秦伟介绍,该镇共有11座散葬烈士墓,分布在各村的偏远山区,由于历史原因和亲属意愿等未集中迁葬。为便于管理,他们从附近招募志愿者,安排村干部牵头进行日常维护,并为每座烈士墓编号、制作“红色守护二维码”。

    “006号烈士墓,姓名甘朝廷,1948年11月9日给游击队送信时,被乡公所逮捕并杀害。”在丁桥镇天屏村一座烈士墓前,记者通过手机扫码读取到烈士信息。除基本信息外,二维码还包含3人志愿者小分队的联系方式。

    “这是我们对烈士墓进行数字化管理的一个尝试。”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待抚恤科科长张智介绍,对于散葬烈士墓,他们结合实践经验确定了“划分片区、就近迁移,相对集中、分级管理,应修尽修、不漏一处”的工作原则,将地处偏远和破损严重的烈士墓迁移至烈士陵园,不能迁移或烈士遗属不愿迁移的,就地修缮管理。

    墓前干净整洁,墓碑肃穆庄严,墓旁有醒目的保护标识……张智介绍,截至目前,池州市258座没有集中迁移的烈士墓,都按照“有规定保护范围、有设置保护标识、有烈士墓碑和有良好周边环境”的标准得到有效管护。

    安徽省池州市“红色守护”行动志愿者为王英发、杜荣楷烈士扫墓。朱番翻 摄

    传承

    志愿者人人讲烈士故事

    “一是不能让草盖住了墓,二是墓上不能有杂物,三是会讲被守护烈士的故事。”一直参与“红色守护”行动的青阳县人武部文职人员鲍含,总结了志愿者小分队的工作要求,守护行动简单易行,有助于发动更多人参与并坚持。

    贵池区梅街镇和平村的村民很多都是“红色守护”行动志愿者,都会讲烈士故事。

    “我们村章家有4位红军烈士,他们年纪轻轻干大事,都是为了咱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3月底,梅街镇多家单位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到和平村开展教育活动,村民志愿者在红色党建广场为大家讲述烈士故事。“章克耀31岁就当上红军独立团团长,章仁启23岁就是副团长,当年他们俩把乡里人组织起来干革命,可惜都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章雪南做的是地下工作,专门负责搜集传递情报,平时干农活搞生产,直到牺牲后,大家才知道他是一名红军交通员。章秀林20岁干革命,21岁就牺牲了……”

    “老百姓口口相传的红色故事很有生命力。”该村党总支副书记章荣开说,4位烈士原先安葬在村里的农田里,现已迁入烈士陵园。村里为褒扬家乡烈士建设了红色党建广场,鼓励村民担任义务讲解员,铭记英烈、学习英烈。

    “红色守护”行动开展以来,1500余名志愿者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积极参与祭扫保障工作,还挖掘整理出100余名烈士的故事,收录进《池州英烈故事汇》。池州市军地还联合在当地媒体开设“红色革命故事”专栏,广泛宣传英烈故事。

    3月27日,一支由基干民兵和少先队员组成的“红色守护”行动志愿者队伍,来到贵池区墩上街道茅坦村为王英发、杜荣楷烈士扫墓。少先队员柏语昕说:“以前很害怕到墓地,参加‘红色守护’行动后,我觉得烈士们很亲,因为我知道了他们的名字和故事,知道了他们为什么牺牲……”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池州市军地精心管护烈士纪念设施,传承英烈精神,“红色守护”行动也将持续开展下去。

    本版制图:王秋爽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