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昆明支队开展“官兵常谈心、家庭常走访、情感常交流”活动——
念好“常”字诀 拉近“心”距离
■刘 畅 何思聪
“孩子,困难救济款收到了,替咱家好好感谢部队!”不久前,武警云南总队昆明支队执勤三中队上等兵小吴接到奶奶打来的电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原来,因遭遇自然灾害,小吴家一时陷入困难。中队干部通过谈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上报组织依规予以救济。这是该支队开展“官兵常谈心、家庭常走访、情感常交流”活动中发生的一个故事。
“谈心谈话是部队一直以来的光荣传统,也是基层连队必须坚持的一项制度。”一次蹲点过程中,组织科干事杨勇发现,谈心谈话时,个别官兵表现得比较“熟练”,说的内容也很一致,“家人很健康、自己没困难、中队都很好……”这一现象,引起了党委一班人深思。“要让官兵敞开心扉,谈心要落在‘经常’二字上。”抓建基层领导小组分析会上,支队领导指出了问题关键。
为了找准问题症结所在,支队通过问卷调查、组织恳谈会的形式收集意见建议,让官兵畅谈心声。
“我们其实挺想和干部聊聊心里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个别干部和我们聊天时像是在完成任务。”执勤四中队列兵小李说出了心中的纠结。
人员难覆盖、谈心不走心、过于重形式……交流中,谈心质效不高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随后抓建基层领导小组将这些问题归纳概括,党委一班人研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谈心既要经常,也要有质量,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一名支队领导介绍,在“官兵常谈心”活动中,他们结合部队形势任务,既逐级逐人组织谈心交心,又利用训练间隙、文体活动等时间随机谈心,及时了解官兵思想动态。
通过谈心能够了解官兵一些情况,但要更加精准掌握,还需借助他们的家人。支队决定同步开展“家庭常走访”活动,采取“建立联系制度、制订家访计划、真情实意走访”的方法,探索走开“部队+家庭”联培共育的路子。
谈起这项活动,执勤四中队指导员邵俊杰的一段经历让他至今难忘。他说:“没想到一次家访,为中队留下了一名骨干。”去年6月,中士班长唐崚封在参加留队意愿摸底时,流露出服役期满退伍的想法。没过多久,邵俊杰利用休假时间就近到唐崚封的老家进行家访。
唐崚封的父母听到儿子在部队的出色表现,深感欣慰,他们认为军营确实是成长成才的好地方。在家人和中队共同努力下,唐崚封打消了退伍的念头,工作更加努力,考核时成绩也名列前茅,最后顺利留队。
为了让“家庭常走访”发挥应有作用,支队不断完善细则,规定各单位每个月及时将家访情况上报人力资源科。这一举措,让“访”的行动最终落到“帮”的落脚点上,确保家访有成效。
无论谈心谈话,还是一家一访,最终目的在于解决官兵的矛盾困难。在执勤三中队公示栏,笔者看到上面张贴着一个“有话‘码’上说,有事马上办”二维码。中队长姜向东介绍道:“官兵平时不好意思当面说的问题,都可以在这上面提出来。”
除此之外,支队利用召开恳谈会,举办士兵接待日、双向讲评会等契机进一步畅通民主渠道,对基层反映的解难不力等问题进行整治,规范工作秩序,搞好工作统筹,积极为官兵减负;在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家庭涉法、婚姻恋爱、困难救助等方面,与有关政策规定逐一对表、抓好落实。
据介绍,随着谈心走访活动不断深入,该支队官兵思想更加凝聚,干劲更加充足,矢志强军信念更加坚定,部队全面建设呈现出新风貌。
延伸阅读
心理服务助力官兵成长
■张笑寒 于峻浦
京畿大地,春风送暖。走进信息支援部队某旅军体活动中心,只见战士们正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笔者了解到,她们正在参加该旅心理服务工作站组织的团体心理服务活动。
“原来在战友眼中,我有这么多优点呀!”列兵小李脸上露出了笑容。下连后,面对高强度、快节奏的专业培训,原本在地方大学读书时成绩优异的她直呼吃不消,自信心有些受挫。在团体心理服务活动某游戏环节中,战友们轮流发言,一一列举她的优点,帮助她重新找回了自信。
“训练值勤压力较大,官兵内心有想法不愿开口的情况一定程度存在。”该旅心理服务工作站医生王焕告诉笔者。在参与了“驿站传书”“头脑风暴”等一系列心理游戏后,在场官兵渐渐敞开心扉,聊起了平时难有机会分享的话题。
“这两年,我们的心理服务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制度机制也更加完善,已经完全融入官兵日常工作生活。”王焕开心地说。在该旅党委大力推动下,机关和基层共同研究制订旅队心理健康管理办法,明确职责分工,让活动开展有章可循。同时,工作站还开通心理服务热线,消除部分官兵对现场进行心理咨询的顾虑。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了心理服务质效,助力官兵轻装上阵、逐梦军营。
“开心果”重新绽放笑容
■陆军某旅排长 徐超群
列兵小刘活泼开朗,平日里总是活力满满,是排里公认的“开心果”。
但几天前的一个晚上,我查铺查哨时竟然看到她一个人坐在床头偷偷抹泪。于是,我悄悄把她叫了出来询问原因,可她就是沉默不语。
当时,正逢旅里组织心理测评,我想从测评表中发现端倪。然而,表格上的各种数据我却不会解读。于是,我拿着小刘的心理测评表,找旅里的心理医生当面咨询。
“从小刘的心理测评表可以看出,她有较强的防范心理,而且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心理医生建议,要走进她的内心,既要用心,更要用情。
到了周末,我主动找她唠起往事。“刚上军校那会儿,由于身体素质差、训练跟不上,我心里非常着急,情绪一度低落,经常钻到被子里偷偷哭……”我主动谈起自己入校之初不适的那段经历,寻求与她共情。
小刘看了看我,眼里满是惊讶。我接着说道:“初次离开家人,难免感到孤独。然而,连队是个大家庭,大家性格各异、认知不同,有时会产生不同意见甚至磕磕碰碰。对此,我们多些理解、多些宽容。”
“排长,我……”小刘听完,欲言又止。我用信任的目光看着她,鼓励她说出心里话。
原来,前不久连队组织训练,小刘在进行折返跑时,因追求速度,用力过猛不慎摔倒,险些扭伤脚踝。班长当场批评她有违动作规范、缺乏安全意识,让她尴尬不已。为此,她心里留下了阴影。
“你是个阳光女孩,大家都很喜欢你。”我笑着开导她说,“班长虽方法欠妥,但出于爱护,并无恶意。”我解释道,“再说,一次失误、一次批评,不应成为你的心理负担。”
我的一番话,让小刘如释重负。从那以后,那个活泼开朗的“开心果”又回来了。
(徐卫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