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中国

    赣鄱大地奏响鱼水欢歌

    ——江西省军地联合开展“八一”双拥系列活动纪实

    ■姜睿寰  中国国防报记者  郭冬明  特约记者  张富华

    江西省军区组织党委机关和直属队全体党员到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戚永雷摄

    赣鄱大地,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诞生地、军旗升起的地方。

    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涌现了无数“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当红军”的感人故事。进入新时代,江西省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拥军支前工作聚力服务备战打仗的意见》,积极开展“满怀忠诚讲尊崇、千行百业共拥军”“情系边海防官兵”“城连共建”“城舰共建”等活动,在革命老区续写新时代的双拥故事,让“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成为红土地上的强音。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序厅“石破天惊”雕塑。卢成行摄

    英雄城名片越擦越亮

    江西省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二楼,两面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墙上,记录了1178名勇士的名字,相比去年新增了58个。这是纪念馆工作人员和热心群众持续寻访多年的结果。

    纪念馆陈列科负责人肖燕燕告诉记者,为了铭记起义部队的功勋,多年来,他们一直在寻访当年激战南昌城头的2万多名勇士。“每年‘八一’,我们都会公布一年来寻访的勇士名单,这也是我们为守护英雄城记忆交出的一份答卷。”肖燕燕说。

    “这张泛黄的信笺,是南昌起义时南昌人民慰劳革命将士的捐款凭证,它见证着英雄城人民对革命军队的真诚拥戴……”7月25日,临近八一建军节,来纪念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纪念馆一间展厅内,刚刚小学毕业的小讲解员章子逸声情并茂的讲述,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聆听。放眼整个纪念馆,和章子逸年龄相仿的小讲解员还有很多。

    “别看他们年龄小,但讲起96年前南昌起义的故事,他们丝毫不生疏。”该纪念馆讲解员周甜告诉记者,每年“八一”期间,纪念馆利用暑假招募中小学生志愿者,并鼓励他们站上纪念馆讲解位,用自己的方式讲述“八一”故事。

    英雄城的故事,靠每一名英雄城的人来守护。两年前,纪念馆发布招募令,面向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人群招募红色宣讲员,组建“八一红色百人团”志愿宣讲服务队。“我们‘百人团’里有很多志愿者都是从参观者成为研究者,最终加入红色宣讲队伍。”该纪念馆馆长王小玲介绍,“八一红色百人团”志愿宣讲服务项目开启以来,已吸纳150名志愿者。截至目前,他们走过全国108个地市,总行程3万公里,共完成红色宣讲134场,参与活动人数600多万人次。

    “英雄城、英雄舰、英雄兵,第一枪、第一舰、第一人。”两年前,在19岁生日这天到海军南昌舰报到的胡嘉豪,将这句舰训深深印在脑海里。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昌人,胡嘉豪告诉记者,选择来到南昌舰服役,源于一次参观退役南昌舰的经历。2016年,第二代南昌舰光荣退役并移交江西省南昌市。2017年八一建军节,南昌舰主题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彼时登上南昌舰的胡嘉豪,立下了逐梦深蓝、保卫祖国万里海疆的决心。

    南昌人,是出生地赋予他们的名字;南昌舰的兵,是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记者从南昌警备区了解到,近年来,他们协调上级机关拿出专项计划,提出“向英雄部队输送英雄城的兵”倡议,定向为前身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及南昌舰输送优质兵员。“南昌人在南昌舰,要更努力些,做得更好些。”这句话,常常挂在胡嘉豪嘴边。

    近年来,南昌涌现出6入火场、舍身逆行的最美“烟熏妆”战士胡能迢,奋不顾身、下水救出落水女孩的民兵李国民、李长星等先进个人。生于斯、长于斯,他们以责任担当,擦亮英雄城名片。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一代英豪”雕像。卢成行摄

    拥军清单越列越长

    “出示军人有效证件,不仅可以免费参观各大景区、办理优惠通信套餐,在一些超市、门店购物还能打折,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待。”7月25日晚,刚从上饶市一家商场走出来,现役军人邹汉军满面笑容。

    最近,上饶市军地联合开展“满怀忠诚讲尊崇、千行百业共拥军”活动,将拥军合作单位拓展到403家,持续更新拥军清单,为军人军属等优抚对象送上涵盖文旅、金融、通信、消费、医疗等多个方面的优惠大礼包。

    “这笔贷款来得真及时,我的厂子可以顺利开工了。”上饶市广信区退役军人徐海峰告诉记者,近期,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针对退役军人创业面临的资金难题,联合当地银行为退役军人创业提供“优惠贷”“免息贷”等各种金融优惠套餐。有了资金支持,徐海峰顺利创办了一家雨具加工厂,带动当地20多名村民就业。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西省多地结合当地特色,推出个性化拥军举措。有的针对山区交通不便的实际,打造“军人驿站”;有的着眼退役军人军属就业问题,定期开展线下招聘、就业培训;有的将服务向军人子女延伸,推出免费家庭游等项目……

    现役军人免费入住两晚、超出免费入住时间续住享受八折优惠……全南县军地联合打造的“军人驿站”,获得广大优抚对象好评。“八一”前夕,休假探亲的武警战士小李,入住全南县一家宾馆的“军人驿站”。走进专属客房,定制的士兵卡通抱枕、军人元素装饰画、各类军事书刊等让他眼前一亮。该酒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还将不断优化服务,让每位前来住宿的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兵”至如归。

    “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帮我讨回了工钱,真是太感谢了。”家住赣州市南康区龙岭镇台头村的军属李凡,向村里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点志愿者方斌发去一则感谢消息。原来,李凡在本村一家家具厂打工时,被老板拖欠务工费,多次讨要未果。万般无奈之下,李凡想起去年儿子入伍时,人武部给他发了一张“连心卡”。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给“连心卡”上的电话号码发去求助短信。原龙岭镇武装部部长刘庆明当即回电:“李师傅,您别急,一会儿有人上门找您了解情况。”很快,方斌找到李凡了解详情,在方斌和区人武部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李凡讨回了工钱。

    为让军人军属在依法维权时少跑腿,南康区在18个乡镇、292个行政村设置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站(点)。在此基础上,南康区军地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司法行政人员、专业律师、退役军人志愿者“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在行政层面、法律层面和服务层面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协调区司法局,分片包干派员进驻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站(点);与南康区各大律师事务所开展共建,鼓励专业律师以公益为主、购买服务为辅的方式参与进来;在该区退役军人协会中发起号召,吸纳工作经验丰富、懂法律知识的退役军人,在各自居住的乡镇街道法律援助站(点)担任志愿者,为有需求的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提供心理疏导等服务。

    吉安市军地联合组织“心向党、跟党走”退役军人军歌大赛。龙礼彬摄

    鹰潭市月湖区军地联合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徐家炉摄

    南昌警备区组织青少年走进退役南昌舰开展国防教育。卢成行摄

    慰烈氛围越来越浓

    又到“八一”,记者来到九江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仍然没找到副会长徐金前。一问同事,得知他早早动身前往烈士孙平珂家中。

    徐金前是一名退役老兵,对军烈属有深厚的感情。“徐副会长有一本宝贝图册,不管到哪都随身带着。”周围的会员告诉记者,徐金前有一个题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军绿色挎包,里面装有一本烈属名册。每走访一名需要帮助的军烈属,徐金前就将他的姓名、家庭状况等信息记录下来。“当时只是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徐金前告诉记者,记在本子上的军烈属最多时有200多人。每年“八一”,他都会按照名册上门走访。

    一本烈属名册,成为徐金前30多年拥军生涯的重要见证。在他的号召下,九江市爱国拥军促进会成员积极投身军烈属关爱行动。夏明翰烈士女儿夏芸、甘志一烈士母亲陈柳英、江西鄱阳“最美军嫂”张秀桃……一个个记在纸上的名字,成了促进会的拥军路标。为了让更多军烈属感受到温暖和关怀,2020年春节开始,九江市军地开展“替烈士看爹娘,为烈属办实事”活动。“查妈妈,我们替您儿子来看您了……”7月下旬,九江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志愿者如约来到都昌县光荣院,看望慰问革命烈士江友良的母亲查喜凤,为她送去鲜花和慰问金。“这么多年了,一直有人记得我的儿子,逢年过节就来看我,我感觉很温暖。”临别时,查喜凤老人拉着志愿者的手动情地说。

    记者从江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了解到,他们对全省4万余名烈属信息进行了登记,在全省推开“百县书记、县长走访烈属”和“替烈士看爹娘、为烈属办实事”活动,先后有2万多名退役军人志愿者、186个社会组织、2800多家企业参与到关爱烈属行动中来。如今,每年“八一”,江西省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都会按照烈属名册,带头走访烈士家属,对生活困难的烈士家庭建立1名党政领导、1名辖区干部、1名退役军人服务专干(志愿者)的“三对一”帮扶联系机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这个“八一”,九江市还探索“拥军邮路”新模式,600多名邮递员定点联系,让烈属足不出户享受便捷邮政服务;南昌市组织医疗小分队,走进烈属家中开展义诊活动,免费为烈属体检、发放常用药物;新干县军地联合组织百名老兵无偿献血活动,以实际行动向烈士致敬……江西省的慰烈氛围,正越来越浓。

    九江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开展“替烈士看爹娘、为烈属办实事”活动。林小强摄

    ‍‍续写一座城市新的荣光

    ■郭冬明  张富华

    千年豫章郡,天下英雄城。读懂南昌,要先从它的历史开始。

    96年前的一声枪响,让“八一”成为这座城市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踏访南昌,八一广场、八一大道、八一中学、八一公园,遍地可见、可触的“八一”二字,浑然天成般融入了这片红色土壤,组成专属于南昌的城市记忆。

    “打卡,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每一名来到南昌的游客,总要来八一广场。作为八一广场的标志性建筑、永恒的“零坐标”,无论塔座正面颇有气势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铜胎鎏金大字,还是东南西三面反映武装起义的人物浮雕,或者是塔顶的巨型“汉阳造”步枪和“八一”军旗,无不述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给人以无言的庄重感。“我们不是来看新鲜,而是来感受属于南昌的荣耀。”一位南昌市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荣耀,是这座城市的底气。

    节假日期间,八一起义纪念馆二楼,往往是游客最多的地方。孩子跟着家长走到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墙前,喃喃念出那些英雄的名字,他们感到陌生,但亲切。当年激战南昌城头的2万多名勇士,如今仅考证到1178个名字,更多人将浩然正气挥洒天地之间,滋养了赣江之滨一草一木,铸入了英雄城市一砖一瓦。

    南昌起义的枪声已经远去,但宝贵的精神历久弥新、代代传承。来自各行各业的红色宣讲志愿者,将南昌的红色故事打包进行囊,背到全国各地;各级部门推出实打实的拥军清单,走心的形式、便捷的服务,涵盖了优待对象的衣食住行;送兵的车站,一代代南昌人拍拍儿女的肩膀,将他们送往火热军营。

    放眼赣鄱大地,处处都有红色的印记。从军旗升起地南昌到工运烽火燃起的安源,从星火燎原的井冈山到共和国摇篮瑞金……2900余处革命旧址遗址,让江西成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每一座城市,都是一本历史写就的书,每翻开一页,都能让人心潮翻涌。上井冈山走一段挑粮小道,到长征第一渡听一段长征故事,去沙洲坝“红军井”喝一碗红井水,进清贫园读一段烈士遗留的文字……每走过一处红色地标,便拥有了一枚别致的书签。

    愿更多的人走进红色地标、守护红色地标,不断汲取红色地标所蕴藏的精神力量,在传承中续写一座城市新的荣光。‍‍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