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专题

“荣誉相册”:见证雷达兵梦想花开

■黄胜东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胡勇华

   共阅“荣誉相册”。

   共阅“荣誉相册”。

编者的话

年终岁尾,西北沙漠边缘一片银装素裹。西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宿舍的玻璃窗上,倒映着指导员陈昌晖的面庞。

这一刻,望向窗外的雪景,他的思绪飞回到一年前。

去年底,陈昌晖组织骨干参加比武取得全站历史最好成绩。拿到奖杯那天,大家在雪里拍摄的那张合影照,如今还挂在宿舍墙壁上。照片中,身穿作训服的雷达站官兵,笑容分外灿烂。

陈昌晖从其他单位调入这个雷达站任指导员,一路带着大家闯关夺隘走过来,他的手机里珍藏着许多连队的“精彩瞬间”。去年的比武,对陈昌晖和战友们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就像陈昌晖说的那样,“这是一次新的砥砺,虽然我们没有夺得第一,却用‘拼搏到最后一刻’的行动证明了自己”。

军人为荣誉而战,拼搏就是最美的姿态。在这个雷达站,为荣誉而战、为荣誉拼搏是连队传承60多年的精神密码。每一次赢得荣誉,官兵们都会把荣誉镜头珍藏成册。如今在这个雷达站,“荣誉相册”已成为一个记忆的符号,书写着连队官兵奋进的铿锵足迹。

这一年,陈昌晖带领全连官兵摸爬滚打,练技术、强本领。不久前,旅队组织年度军事训练考核,大家用汗水赢得了梦寐以求的“全旅第一”,为“荣誉相册”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陈昌晖看来,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得来不易。“面对各种困难,战友付出了百分百努力,经受住了考验。”窗外雪花飘落,抚摸着金灿灿的奖杯,陈昌晖的内心温热无比。

全连官兵已在营门前集合,列队完毕,陈昌晖向全体战友表示祝贺,对每个人给予热情真挚的褒奖。“大家睁大眼睛,笑得开心点!一起喊……”在众人高喊的“茄子”声中,陈昌晖按下相机快门键,再一次将欢乐和自豪定格在相册中。

这一刻,二级上士张宏亮站在队伍中,笑容中透着不舍。这名平时不爱说话的军士即将退伍,脱下心爱的军装。即便如此,这次年终考核,张宏亮对每一个课目都很上心,他考出了两个满分、总评优秀的好成绩。

翌日下午,陈昌晖将加急冲洗的一张合影照,送到了张宏亮的手上。午后暖阳中,雷达站的荣誉室里,全体人员整装集合,将那张合影郑重放进“荣誉相册”中,照片说明词中,老兵“张宏亮”的名字格外耀眼。

“‘荣誉相册’是我们心中的精神坐标。‘每个人’都希望在这里留下属于自己‘闪光时刻’。”二级上士覃洋沙说,每次到荣誉室参观,翻阅这本相册,内心都会感受到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

如今雷达站已整理结集4本“荣誉相册”,记录了百余张珍贵照片。连队建设发展中跨越的每一个台阶,官兵砥砺前行的每一个足迹,背后都蕴含着这个连队独特的情怀与气质,那是连队的根与魂。

沙漠无言,“荣誉相册”定格雷达兵梦想开花的瞬间。聆听花开的声音,我们看到了一个连队的变迁,见证了一群雷达兵的成长。年终岁尾,盘点与梦想有关的镜头,探寻背后的故事,我们也看到了青春与梦想碰撞出的时代火花。

去年,这个大漠雷达站被西部战区空军评为“四铁”先进单位。

这份荣誉,在相册里被定格为一张别致而醒目的集体合照。照片配文:“2022年8月22日,雷达站官兵举行升旗仪式,官兵向军旗敬礼。”

官兵学习“荣誉相册”背后的故事。胡勇华摄

集体荣誉,每个人都自带“主角光环”

不凡,源于开头的艰难。

去年夏,旅军事训练比武时间提前。时值任务“旺季”,连队不少骨干主动请战。站长刘楠反复核算:任务分队3人、休假4人、出差1人……近10人在外,还有谁能出战?

正当刘楠为比武参赛选手犯难时,二级上士王威威、中士石毅豪主动站了出来。按照休假计划,这个时间段,王威威刚归队,石毅豪即将离队。为了比武,王威威需要提前归队,石毅豪则需要推迟休假。

“我是训练骨干,为集体荣誉出战责无旁贷。”当时,石毅豪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荣誉而战。他一头扎进训练室,一练就是两个月。

那段时间,王威威下午休假归队,晚上就一刻不停地参加夜训,第二天天还没亮提前起床展开体能训练,他说“留给自己的准备时间已经不多了”。

尽管困难不同,每个人面对困难的选择却出奇地一致。王威威顶住压力,快速调整心态,转入强化训练阶段。课余时间,不管走到哪儿他都拿着专业书。深夜值班归来,他都会到训练室再“苦读”一段时间。

为了备战比武,一位即将服役期满的高级军士也申请出战,他起早贪黑开始“封闭集训”,一边筹备战训理论成果起草,一边背记新装备数据。他常鼓励身边战友:“奋斗,无关年龄、无关得失,越奋斗,越青春。为荣誉奋斗,每个人都是连队建设的主角。”

那次比武竞赛,官兵拿到了团体第二名。在荣誉室,看着那张收录到“荣誉相册”中的奖状,排长丁嘉鹏感慨地说:“用汗水灌溉的荣誉之树长青。”

在这个雷达站,每个人都自带“主角光环”,在全连形成了砥砺前进的“能量矩阵”。指导员陈昌晖说,那次考核让连队的凝聚力更强了。备战考核期间,大家拍摄了许多片段和花絮,如今回望那些瞬间,每个人都受到鼓舞,无形中也被再次激发了斗志。

荣誉,凝聚奋进的力量。

去年底,连队被评为旅“雷剑先锋”集体,得知消息,官兵们欢呼雀跃。颁奖晚会上,无论代表连队登台领奖的官兵,还是台下的连队官兵,脸上都写满了自豪。战友们捕捉的许多珍贵镜头,也成为“荣誉相册”中永远的记忆。

雷达站利用“荣誉相册”激励新兵崇尚荣誉。胡勇华摄

尖兵荣誉,持之以恒就会“石头开花”

“荣誉相册”里有一个“标兵·尖兵”专栏,记录了一位位雷达站官兵的巅峰时刻。二级上士、雷达技师林永庆位列其中,只不过他的“巅峰时刻”看上去有些风平浪静——那是一个他在为连队战友授课的镜头。

看似波澜不惊,实则静水深流。林永庆多次在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前不久,他又荣获旅比武竞赛两个单项名次。旅里组织年终军事训练考核,比武成绩优异的林永庆位列考核组。既然当上了“兵考官”,定期为战友授课就成了连队赋予他的重要任务。

每次站在讲台上,除了传授技术和要领,他也会与战友讲讲内心深处曾经的“挣扎与徘徊”,以及“向往与憧憬”。

作为雷达站的“大龄青年”,林永庆几年前终于成家了,眼看又到进退走留的时候,家中的父母劝他干脆退伍回家,和新婚的妻子过安稳日子。

然而,当时雷达站的骨干正值青黄不接,他思忖了好久,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天他给妻子发去一张自己给学兵上课的照片,同时心怀愧疚地发去一条微信,“连队需要我,你能再等我几年吗?”

看着照片中爱人的“巅峰时刻”,妻子当即支持了他的选择。她又说服了家中老人,一起支持林永庆在雷达站服役。

从那以后,林永庆变得更加刻苦、勤奋。为了掌握新型雷达装备原理,他利用大半年时间,用连队官兵的语言重新编写说明书,遴选的操作要领便于记忆,被上级领导在全旅推广应用。

一次实操演示后,一位战友问林永庆,坚持的秘诀是什么?他笑着说:“既然选择坚持,就不要考虑得失。”而这也是他坚守战位的人生准则,他总在授课中告诉战友:“只有专注于一个目标、一项任务,你才能体验到‘拔节’生长的那种感觉。”

这,就是成长的激励。雷达站驻地偏远,在这样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站点,“要想研究出一点成绩,是需要一点持之以恒精神的”。

当年班长对他说的一句话,林永庆一直当成人生座右铭。从维修学徒,到技术大拿,在一次次任务中锤炼成长,他内心那种永不言弃的精神,也逐渐成为一种敢扛大活硬活的底气。

如今参与保障任务时,有时雷达发射机突发故障,他根据显示屏跳动的杂波,就能瞧出个大概;有时雷达方舱出现故障,他听动静就能分析出问题所在。

技术,需要时间来磨砺。“所谓滴水穿石、铁杵成针,每天盯着石头看,石头终有一天也会开出美丽的花朵。”如今,已成为“王牌技师”的林永庆对坚持有了更深的理解,“要想坚持下去,就要允许犯错,包容偶然出现的气馁……”

他觉得,真正的“兵王”并非永不犯错的人,而是能够更快、更精准发现问题的人。

在雷达站,这样的“宝藏老兵”还有不少。翻开“荣誉相册”,有一位老兵的笑容带着“油污”的味道,令人印象深刻。这笑容来自一级上士何智通,一位性格腼腆、执拗,却多次因执行保障任务出色而立功受奖的老兵。

别看岁数比年轻战友长出一大截,何智通却是连队的“五小工”。

那年冬天,炊事班水管上了冻。何智通二话没说钻进下水道中,用暖风机一点点烤化外露的“冰管”。一个多小时后,管里的水恢复流动,他的手却被冻伤了。

像这样的故事,在何智通身上还有很多。一次,得知自己被确立为立功人选,何智通主动报告上级,请求把这个荣誉留给更需要的战友。指导员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这肩膀扛得了任务,难道还扛不了荣誉吗?”

其实,何智通肩头扛起的东西真不少:在三等功情况介绍中,指导员为他写下这样一段关于“扛”与“守”的辩证理解:扛得住寂寞,扛得住困难;守得住成绩,守得住恒心……

扛得起,也要守得住。尖兵荣誉,带动更多的战友追逐“高光时刻”,也让崇尚荣誉成为连队的一种风气,成为官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价值追求。

一级上士白开志是“战友林”的守护者,入冬前他悉心照料树苗。胡勇华摄

清晨列队出操,官兵们精神抖擞。胡勇华摄

崇尚荣誉,青春梦想的碰撞与激扬

“在雷达站坚守,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也是我最骄傲的过去。看到战友们在这片沙漠中如此顽强和坚持,我内心充满了自豪。战友们的付出,让我再次意识到军人的责任和使命……”翻开“荣誉相册”的“留言·互动”栏目,一位重返连队的老兵留下这样一段话。

这是两代人青春的碰撞。今年夏天,当离开雷达站28年的彭章鹏回到老部队时,上等兵郭中良还在寻找当兵的意义。

“荣誉相册”里,老兵的沧桑,新兵的稚嫩,被记录在一张两人的合影中——

那天,彭章鹏从湖南辗转抵达雷达站驻地附近的火车站,身为文书,郭中良受命在此等候,并一路跟随老前辈重走“当年路”。郭中良遇见了老兵的初心,内心升腾起火花。在陈昌晖看来,那是新一代雷达兵对使命责任的再度觉醒和深刻认同。

入伍前,郭中良梦想着有一天能够驾驶战车,驰骋疆场。但梦想像个顽皮的孩童,总是喜欢与现实开玩笑——来到黄茫茫的沙漠边缘,守着孤零零的雷达阵地,与风沙共舞,与寂寞相伴……内心巨大的落差感,消磨了这个年轻人的锐气和耐心,他一天天消沉下去。

这一切,陈昌晖早就心知肚明。为此,他特意安排郭中良陪同老兵彭章鹏,希望这个00后战士,能在老兵身上,找到自己青春谜题的答案。

那天看到阔别已久的营区,彭章鹏激动地流下眼泪,每走过一个点位,他都驻足回忆昔日故事。走走停停,彭章鹏来到阵地前,整理着装,向阵地庄严敬礼。在这里,老兵深情回忆了属于他和那个年代战友的荣耀时刻。

风雪、沙砾、拉丝的窝窝头、彻夜值守……聆听老兵的故事,郭中良深受触动。那些曾和他一样年轻的雷达兵前辈,在当时艰难的条件下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甚至有人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为了什么?是什么让他们坚持下来?

老兵说,因为那时,他们心中有梦想,“在付出千难万险后,当梦想实现,内心收获的价值感具有无穷的力量。”

老兵的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了郭中良心上,也为他敲响了再次起跑的鼓点。

一次任务,郭中良独立完成某战机导航任务,得到上级的肯定。在经验分享会上,他这样说:“老一辈雷达兵视荣誉为生命,为梦想而拼搏。这个接力棒如今传到我手里,这个传统不能丢。”

如今经过荣誉室,郭中良就会不自觉地翻看这些老照片。他觉得,雷达站的“荣誉相册”,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人经过时就会停下脚步,随后又会悄悄地加快脚步……

“追赶梦想,并不是外力的结果。一个人不断前行的动力,一定来自人内心深处的认同和自觉。”看到郭中良的改变,陈昌晖心里充满欣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他们的梦想定位不同,但他们追逐梦想的行动如出一辙,“无论老一辈雷达兵,还是新时代雷达兵,我们对荣誉的崇尚不变,对梦想的追求不变。”

寒风凛冽,沙场点兵。一场实战化演训任务拉开战幕,郭中良毅然投入战备值班中,24小时连轴转,他却干得带劲。在一旁默默关注的陈昌晖,又一次内心充满欣慰。

因为他知道,如今的“网生一代”也有对青春与梦想的认识。对于脚下的战位,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坚守;对于雷达兵的梦想,他们没有放慢追逐的脚步。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