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岁月如长河奔流,总有一些美好沉淀在时光里,温暖着人们的记忆。
2023年,通过“基层传真”版,我们“遇见”了很多人,他们有思想、肯担当、能吃苦、敢探索,在本职岗位上作出了不凡业绩;我们也“见证”了很多事,有基础训练领域的创新,有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探索,有惠军利兵政策的落实问效,也有机关服务基层、抓建基层带来的改变,等等。这些来自练兵备战一线的新闻,如青萍风起、似平湖微澜,让人收获感动,给人启迪思考。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即日起,“基层传真”版以“回访”的形式,推出系列报道,看看这一年“我们报道过的那些人和事”有什么新变化、新进展。敬请关注。
“拿起书的那一刻,改变开始发生”
■解放军报记者 胡 璞 通讯员 顾洪武 张玉健
新闻回顾
4月24日,解放军报“基层传真”版刊发了第80集团军某旅某连干部慕佩洲的自述文章《给连队官兵一张安静的书桌》,主要说了这样一件事:到连队履新后,慕佩洲发现,连队的学习氛围不浓,爱读书的官兵不多。即使有人想学习、想读书,连队也没有合适的场所。为此,在他的推动下,一间闲置的阁楼被改造成连队图书室——“青奋书社”。从那以后,官兵们就拥有了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
如今8个月过去了,“青奋书社”运行情况如何?连队官兵的阅读状况是否有所改变?他们身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回访。
温馨的灯光、舒适的沙发、成套的桌椅、贴墙而立的书架……走进第80集团军某旅某连的阁楼,记者终于见到了久闻的“青奋书社”。
“‘青奋书社’的利用率很高,大家闲暇时很喜欢来这里,看看书,思考思考。”说起连队图书室,该连干部慕佩洲言语中满是自豪。但更令他自豪的,是连队官兵的改变,尤其是图书室管理员、下士田康芮。
“青奋书社”正式投入使用后,图书室管理员一职存在空缺,当时还是上等兵的田康芮主动提出申请,还给连队党支部写了一封信《我会和“青奋书社”一起进步》。
在这封信里,田康芮讲了自己想当图书室管理员的原因。他说,想以此督促自己多读书、多学习,不辜负连队对他的期望。他还承诺,会维护好秩序和卫生,主动提醒战友读书。
在慕佩洲的印象中,田康芮并不是一个爱读书的战士。此前,连队组织官兵开展“领读学党史”活动。轮到田康芮时,他不仅读得磕磕绊绊,还不时被班长打断,纠正发音。
“你要多读书、读好书。”事后,慕佩洲找他谈心,没想到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点燃了田康芮的激情。
看着满纸流淌的真诚与决心,慕佩洲深受感动,他与其他连队干部商定,由田康芮担任图书室管理员。
其实,在这次毛遂自荐前,还有一件事触动了田康芮。“青奋书社”建成不久,慕佩洲拿给他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要求他有空的时候好好读一读。
起初,田康芮没怎么重视这个“任务”。但一到闲暇时间,慕佩洲就问他书中的情节,让他谈感想体会,“逼”得他不得不认真翻看。读着读着,田康芮被书中保尔·柯察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打动,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读书的乐趣。
“拿起书的那一刻,改变开始发生。”慕佩洲说,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读书,让田康芮有所收获、有所改变。
成为管理员后,田康芮有了更多的时间“泡”在图书室。“一开始就挑自己感兴趣的书读,后来感兴趣的书越读越多。”田康芮拿出自己的书单,记者数了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已经读了20多本书。
在“青奋书社”的书架上,摆着一个登记簿。田康芮说,这是他设计制作的,方便战友记录借阅书目和心得感悟。翻开登记簿,记者发现“尹昊”是图书室的“常客”。
“他经常带着攻关小组来这里讨论学习。”慕佩洲介绍,尹昊是连队的年轻干部,今年身担重任,带领专业骨干开展新装备攻关。
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话音刚落,尹昊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有时攻关走进‘死胡同’,我心里很容易浮躁,但抬眼看看墙上的‘青奋’两个字,就会找回信心和平静。”尹昊说,“青奋书社”给他提供了绝佳的学习研究环境。
有一段时间,尹昊带领的新装备攻关小组,在研究某型装备实战应用时,遇到了瓶颈,怎么也找不到破解方法。这时,看在眼里的田康芮主动建议:“要不看看这些书吧?”说着,便将几本有关现代战争形态和新兴科学技术的图书放在他们面前。
原来,该连针对专业特点、任务性质和训练需要等实际,专门采购过一批军事科技类图书。作为管理员的田康芮,对“青奋书社”的藏书显然比尹昊更为熟悉。
“感觉视野一下子被打开了。”尹昊说,田康芮推荐的几本书帮助他们拨开了迷雾,找到了突破方向。循着新的思路,他们初步摸索出新装备的战法运用,现在只待训练实践的检验。
回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尹昊带领的新装备攻关小组,一些技术骨干也常常在“青奋书社”开课。进入训练预备期后,该连还将教练员备课试教也放在了这里。尝到甜头的尹昊说:“这地方没有外界干扰,大家学习钻研特别专注,工作效率特别高。”
这个变化是连队干部始料未及的。“最开始,我只是想提供一个安静的阅读场所,让官兵们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没想到,‘青奋书社’现在成了连队的训练研究基地。”慕佩洲说。
攀谈间,又有几名官兵走了进来。记者注意到,他们从书架上抱下来一大摞书,似乎在翻找什么。
“这和我们连今年组织的一项活动有关。”慕佩洲解释说,今年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始后,连队配合开展“寻找那些藏在金句里的典故”活动,引导官兵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每次教育课前,慕佩洲都会专门留出时间,交由官兵分享自己发现的典故及其背后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从那以后,“青奋书社”里的历史文化类书籍和成语词典变得格外受欢迎。
从闲置落灰的阁楼到安静明亮的图书室,不到一年时间,在“青奋书社”,有人收获了知识,有人开阔了眼界,有人在拔节成长……
“在我们连队,去‘青奋书社’读书思考,已经成为新风尚。”慕佩洲说,“今晚在书社给你占个座吗”甚至成了官兵之间的问候语。
如今在旅里,“青奋书社”火出了连队,成了“标杆”,旅领导多次提出表扬,其他连队也纷纷派人前来取经。
“对于‘青奋书社’,你们接下来有什么计划吗?”采访临近尾声,记者向慕佩洲提问。
“我想打造一个图书沙龙品牌。”慕佩洲说,除了继续丰富藏书、引领官兵读书外,他还打算“走出去”,在全营乃至更大范围开展好书分享、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让阅读这件事惠及更多官兵。
该连官兵在“青奋书社”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夏天程摄
回访手记
养成读书的习惯 保持学习的状态
■胡 璞
在基层部队,像“青奋书社”这样的地方想必还有很多。而它之所以能引起我们的关注,始于慕佩洲说出的一个困惑:“在这个图书浩如烟海、唾手可得的时代,为何读书反倒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记者心里也有同样的困惑。细细想来,让读书变得奢侈的,不是书籍本身,而是能让人安心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先说时间。如果追问“时间都去哪儿了”,相信所有人的回答里都绕不过“忙”“累”两字——因为忙,所以没有时间读书;因为累,所以没有精力读书。但真要深究起来,真的忙得累得连一点读书的时间都没有吗?
再说空间。在一些带兵人那里,是不能让战士们闲下来的,他们担心战士们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会出问题。更有甚者,还将闲暇时喜欢一个人静静读书的战士定义为“不合群”。如果这种思想观念占了上风,个别连队缺少“一张安静的书桌”便不足为奇了。
读书,看起来是个人行为,关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但必须承认,置于强国复兴的语境下,读书就带有某种使命和责任。毛泽东同志曾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习主席深刻指出:“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也就是说,生活在部队大家庭里,行走在强军兴军新征程上,乃至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真的不允许我们不读书不学习,不允许我们没有时间和空间进行读书学习。
道理并不难懂。那么,对那些不怎么爱读书学习的基层官兵来说,该如何“破题”呢?
记者想到海军某部一名指导员。他去连队报到时随身携带了一大箱子书,令官兵们“大开眼界”。平时看书时,他从不避着战士,甚至有意让大家看到。时间一长,有的战士开始好奇他在看什么,他就随手递过去一本,借机搞一次“推荐阅读”。慢慢地,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官兵们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你看,在读书学习问题上,领导带头和营造氛围何其重要。
这些年,我军在建设学习型军营、培养堪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出台了很多激励措施。比如,大力发展军事职业教育,使其作为军队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实践的拓展和补充,旨在打造“没有围墙的战争学校”,构建全员全时全域的泛在学习环境,把部队建设急需急用和岗位履职欠缺的知识及时推送给官兵,让官兵自主学、自愿学、随时学。但从基层的实践来看,一些官兵并未真正认识到军事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把这种在线学习简单当作完成任务,经常以刷课时、赚学分应付了事。
当前,我军正加速向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阔步迈进。世界一流军队,不仅要有世界一流的战斗力,还要有世界一流的学习力。可以说,学习力就是战斗力。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战争的演变速度正在加快,武器装备日益信息化智能化,作战方式变得更加复杂,打赢战争的难度也在增加。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不主动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恐怕将来很难立于不败之地。
有人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战友们,养成读书的习惯吧,把那些不经意间荒废的光阴留住,打开一本有益的书,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战友们,保持学习的状态吧,常怀“本领恐慌”,知不足、补短板、求进取,与更优秀的自己、更过硬的连队“顶峰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