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军民情 邻里拥军忙
——春节前夕走近基层一线拥军队伍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
林长的“拥军册”
■汤伟 陈晨
春节前夕,在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蔡家桥镇华川村,村级林长王宏明更忙碌了。这天,一大早他就赶往军属周兆根家中。
“王宏明随身带一个黑色挎包,里面装有一本现役军人家庭和重点优抚对象慰问花名册。”一位村民告诉我们,王宏明巡林时每经过家门口挂有“光荣之家”牌匾的家庭,就会随机走访,记录姓名、家庭近况等信息。
我们就此当面向王宏明求证。他解释道:“年龄大了,不习惯用手机备忘录,还是喜欢写在本子上。我从2017年担任村级林长起,就养成了这个习惯。”
2017年3月,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林长制,选择合肥、宣城、安庆展开试点。当时盗采盗挖野生植物的现象时有发生,王宏明动员退役军人、军属和各类优抚对象行动起来,一起制止违法行为。“军属站出来,效果大不一样。”从那时起,王宏明对爱国拥军有了更具体的理解。他趁着巡山护林的机会,把周边退役军人、军属和各类优抚对象逐一登记造册。如今,“拥军册”名单已有30多户。
在他带动下,华川村“两委”发起针对现役军人家庭和重点优抚对象的关爱行动。优秀“兵妈妈”王菊兰、华川村“最美军嫂”王晓飞等,不仅成了华川村的“拥军名片”,还成了当地绿色生态的“形象代言人”。从2020年起,华川村在旌德县蔡家桥镇武装部支持下,每年“八一”都会走访慰问退役军人、军属和各类优抚对象家庭,对确有困难的家庭建立帮扶机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前几年我老伴因病去世,治疗期间花光了全部积蓄,靠大家帮助,我才挺了过来。”军属陶友娣说。
近年来,华川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拥军氛围,先后引进多个创业项目,利用林业资源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和林下经济。白茶生态观光园、仙谷村灵芝基地的兴起,带动了周边军属、退役军人和各类优抚对象“家门口就业”。“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2万元。”王宏明开心地说。
据悉,春节前王宏明和村“两委”一班人已与旌德县相关部门对接,谋划筹集部分资金,计划为返乡退役士兵、军烈属和重点优抚对象提供创业补助,对在农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并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专项补贴。
黑龙江省鹤岗市兴安区
田长的幸福感
■池福军
“老哥哥,今年丰收了,粮食卖了不少钱吧?”春节前夕,黑龙江省鹤岗市兴安区红旗镇峻丰村党支书记、村级田长王军,来到本村军属王树林家慰问,一进门就寒暄起来。
“光玉米就比去年多产了一万多斤。”王树林连声说,“今年收入更多了,感谢田长大力支持啊!”听见这话,王军有种幸福感。
峻丰村地处浅山区,低丘陵占比较大,降雨充沛时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一条条侵蚀沟,导致黑土破碎化和粮食产量下降,成为黑土地上的“伤疤”。
从2021年起,黑龙江省以治理耕地侵蚀沟为重点,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标准,明确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思路、重点、目标任务和技术路线,针对侵蚀沟形成的机理,对症下药科学施治。
全国逐级设置田长,网格化、全覆盖实施耕地保护监管。黑龙江省乘势而上,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全力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并在探索实践中与基层拥军工作形成良性互动。
2021年,王军正式担任村级田长。“经过实地核查,我们村向上级申报了全村需要治理的侵蚀沟。如今,一百多亩侵蚀沟变成了耕地,9户军属和38户退役军人家庭直接受益。”王军介绍,王树林家就是其中之一。峻丰村人均耕地面积仅10亩,因侵蚀沟的出现,农田被分割,耕地被蚕食,王树林家7亩耕地已经无法耕种。
冬季农闲时节,侵蚀沟治理紧锣密鼓进行,一台推土机正将侵蚀沟侧面的陡坡削为缓坡。现场指挥施工的王军说:“封冻期这段时间是治理侵蚀沟的黄金期,既不影响耕种也降低了对田地表层的破坏。”现场参加施工的王树林介绍,去年他家7亩侵蚀沟全部治理完毕后,玉米产量增收一万多斤,年均效益增长26%。
3年前,一份“村级田长责任书”送到王军手上。3年后,村里8939亩耕地得到有效保护。为破解一个个难题,他尝试构建退役军人和军属家庭带头、全员共同参与的耕地保护机制,将保护耕地的责任落实到每一家农户、每一块土地。
家乡农田兴,战士心田暖。“听说家里情况越来越好,收入越来越多,我也更放心了!”王树林的儿子王新在陆军某部服役,给家里打来报喜电话,因表现突出,他2023年底荣立了三等功。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
河长的开心事
■王倩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林琳
吃过早饭,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老湖镇的军属老孟便拿起铁锹和扫帚,骑着电动车开始了一天的巡河。
老孟名叫孟广礼,是一位民间河长,儿子在陆军某部服役。近年来,东平县实施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怡人。令孟广礼开心的是,他担任了民间河长。
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枢纽。为保护来之不易的生态美景,东平县实行三级河长制,目前共有县级河长9人、乡级河长96人、村级河长415人,另有义务河长112人、民间河长83人。其中村级河长、义务河长和民间河长中,退役军人、军属和各类优抚对象占比较大。
走出家门不远,孟广礼来到东平湖旁边的渔家风情小镇。“老刘,新年好啊!你这垃圾箱摆放的位置有点影响饭店形象。新年新气象,环境干净整洁才能喜迎八方客。”说话间,孟广礼与饭店店主一道把垃圾箱摆正,将掉落的厨余垃圾清扫至垃圾箱内。临走,他还不忘叮嘱,一定要按规定处理厨余垃圾,千万别污染了只有一条马路之隔的湖水。
骑行至渔港码头,看到满地的鞭炮碎屑和河边的白色垃圾,孟广礼立即停车打扫。渔港码头位于东平湖岸,场地开阔,距离村庄不远,常有群众在这里燃放烟花爆竹。清理完毕,他忙赶往下一处“景点”。
沿湖大道路面平整,有多色点衬且靠近碧绿的湖水,是游客喜欢来打卡的“网红大道”。孟广礼将路边“禁止游客下水”的标识牌擦拭干净,迎接即将到来的游客高峰。
再往前走,就是东平湖湿地公园景区,景区讲解员中有好几位军属。湿地公园建成之初,孟广礼郑重推荐热心军嫂解淑芳报名担任讲解员。解淑芳家就住在湖边,距离湿地公园不足2公里。作为一名军嫂,能在家门口就业,宣传保护家乡的湿地公园,解淑芳干劲十足。在湿地公园入口处,孟广礼与解淑芳相互拜年,聊家常、说环保,开心交流着。
春节前巡河,孟广礼比平时更细致几分。渔家风情小镇、渔港码头、沿湖大道、湿地公园、苗圃基地,都是巡河的重点地段。与军属们共话河湖保洁、堤岸巡护、湿地监管,一起做好保护宣传工作,他感到很有意义。
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
楼长的“串门诀”
■彭晓君 张佳佳
“您好,楼道里的杂物是您家的吗?是否需要我找人帮您清理一下?”“请看,这是我省新出台的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条例。”春节期间,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老街街道滨西社区516号院2号楼楼长何琦,又开始“串门”了。在“串门”过程中,他耐心听取每家住户对楼栋管理的意见建议。
何琦是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家在老街街道滨西社区516号院2号楼。在邻里们一致推荐下,他愉快地担起“楼长”职责。在何琦与军属代表、退役军人、部分优抚对象共同努力下,楼道干净整洁,邻里和睦融洽。
去年,何琦发起组织军属亲子运动会,邀请社区内军属和退役军人共同参与。在他带动下,楼长们对社区内军属、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关心帮扶更主动。一位退役军人的儿子有残疾,何琦积极联系相关机构为他提供就业机会,协助解决具体困难。春节前,他又协调社区组建义工小组,为优抚对象提供涉军法律、心理援助。
“拥军是全社会的事,楼长发挥着‘最后一米’的特殊作用。”一位军属介绍,何琦除了扮靓社区楼栋、化解邻里纠纷外,还与老街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一起组织开展军旅电影进社区、唱军旅歌曲、讲战斗故事、“寻找身边最美退役军人”等活动,进一步浓厚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氛围。
在实践中,何琦总结出密切邻里关系、楼宇拥军的“串门诀”——串门要看对象,了解住户不同需求;串门要把握好时间,不能给住户添乱;串门要选准话题,争取跟住户有共同语言。靠这些管用的办法,何琦以投身公益的突出表现,先后被评为“河南好人”、漯河市“道德模范”“十佳市民”“漯河好人”,还和妻子一起获得“文明家庭”等荣誉。
二五里长街短巷,看不尽春秋冬夏;百十户邻里人家,说不完拥军故事。在何琦等楼长们共同支持下,老街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戎耀沙澧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五朵金花”工作室,开展“蓝天”消防、温暖传递、“1+1”环保宣传等志愿活动。昔日一身戎装的退役军人穿上红马甲,发挥各自专长进社区、进楼宇提供志愿服务,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图①:春节前夕,王宏明(中)为“光荣之家”送“福”。江建兴摄
图②:节日期间,王军(右)和军属一起为农业生产机械贴“福”字、添喜气。冀玉梅摄
图③:春节前夕,孟广礼巡河时在东平湖湿地公园挂上灯笼。李玉建摄
图④:节日期间,何琦(左)走访慰问社区退役军人。关光华摄
图⑤:东平湖日出。李玉建摄
【见证者说】
为优抚对象解难
■军属 王燕敏
身为老兵的父亲生病时,我们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爱。邻居们曾说:“优抚对象真是有福对象!”家里搬到城区后,我们又遇见了一位热心拥军的好楼长。
楼长带头拥军,住户积极响应,我们一家人又一次体会到:个体力量再大,也是单薄的;集体力量再小,也能托举起家庭和个人。有句话说得好:“集体什么时候都能托住你,让你两脚站得稳。”我和家人商量好了,咱不能给当过兵的父亲抹黑,从身边事做起,积极参与拥军行动,替政府分忧,为优抚对象解难。
让父老乡亲放心
■战士 褚彦泽
入伍快两年了,每次与家人通话,总有不少收获。家人告诉我,家乡变化真大,从城镇到乡村,几乎半年一个样。县城和镇上,城市更新步伐加快,适老化改造惠及更多军属和优抚对象。乡村里,全面振兴成果处处可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当兵就要当好兵!”每当我和战友们讲起这些变化,大家总是倍感振奋地表示:咱们后顾无忧,更应该甩开膀子在军营好好干,苦练精兵,为家乡争光,当一个能打仗、打得赢的兵,让父老乡亲放心。
【军地时评】
当好革命“五老”传人
■黑龙江省鹤岗市兴安区双拥领导小组组长 姜福臣
春节期间,一些革命老区的共同行动引起关注:看望慰问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接头户、老苏区乡干部等革命“五老”人员,致以节日问候和美好祝福。10年前,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习主席同老红军、军烈属和“五老”代表亲切座谈。
战争年代,革命“五老”堪称早期的拥军模范,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怎样当好革命“五老”传人,全力做好新时代爱国拥军工作,是一项重要课题。
林长、田长、河长、楼长为什么被誉为拥军队伍的“兵头将尾”?原因之一就在日常拥军细水长流,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却能夯实拥军工作的基础。“补职能之缺”“填管理之空”的“兵头将尾”,关系军人军属的生活,检验社会治理的成果。巡山护林、耕地保护、生态环保、邻里相处,不忘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善于带动优抚对象广泛参与,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能力。这就需要像革命“五老”那样不计名利,默默奉献,让更多人感受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拥军魅力,感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行的拥军经验。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矛盾还会产生。军人军属和优抚对象的后顾之忧,并不全是山水林田湖草沙、邻里相处之类的难题,其他困难同样涉及切身利益。部队官兵常常面临诸如子女入园入学、军嫂就业创业、个人退役安置等事关后代、后院、后路的“三后”现实难题,这些带有普遍性的难题更需要拥军工作抓细抓小、落到实处。在各自岗位上切实履职尽责,既要像革命“五老”那样百折不挠、信念坚定,又要像林长、田长、河长、楼长们那样做事不厌其烦,不厌其小,不厌其细,竭尽全力解难帮困,直到优抚对象满意为止。
当前,社会化拥军日益成为新的时代风尚。新年伊始,19家企业、社会组织与云南省镇雄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签订拥军优抚合作协议,正式成为镇雄县拥军优抚合作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已有1.35万家企事业单位加入“荣军联盟”,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优先优惠服务。怎样把好事办实?如何把实事办好?像革命“五老”那样全力以赴,工作中才能少留遗憾;像林长、田长、河长、楼长们那样尽心尽力,拥军才不会停留在一纸协议和口头承诺上,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军人军属和各类优抚对象心坎上。
拥军是传统,拥军是责任,拥军在路上。当好革命“五老”传人,就要弘扬传统,扛起责任,以脚步永不停歇的执著做好眼前的事、身边的事、关系千家万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