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专题

双拥地标:以“八一”的名义

“八一”是一个起点,是人民军队的诞生日;“八一”也是一个符号,与闪亮的红星一同组成人民军队的军徽。在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八一广场、八一大桥……以“八一”命名的地标,将对人民军队的热爱镌刻在这片红色的热土。

从南昌走来,历经97年征程,人民军队一路发展壮大,向着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高歌猛进。如今,大江南北,常能见到“八一”的名字,带着双拥的温度,融入人们的生活。我们走进几处以“八一”命名的学校、公园、社区,感受新时代的鱼水深情。

——编  者

16327352_70fb29e19931b4a680506057d2b1eb65_wme078(1).jpg

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驿镇六百户小学学生观看国防教育展板。马继东 摄

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驿镇“八一爱民学校”六百户小学

孩子们从这里走出大山

■皇甫宸宇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贾保华

盛夏时节,记者一行从甘肃省会宁县城出发,在蜿蜒曲折的山间公路驱车行驶70多公里,才抵达位于郭城驿镇八百户村的六百户小学。

校园虽小,设施齐备。校门口,“八一爱民学校”的牌匾历经18载岁月,依旧熠熠生辉。

这里山高路远,却一直被人民子弟兵挂念。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200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沿长征路集中援建了112所“八一爱民学校”。这些学校主要分布在长征沿线和部分革命老区89个县(市),选址多为长征途中重要战役、重要会议和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地方,如江西瑞金、贵州遵义、甘肃会宁、陕西延安等。

“当年援建甘肃省‘八一希望小学’的启动仪式就是在六百户小学举办的。”校长石勇说。

18年间,虽然部队历经调整改革,但援建活动从未中断。

“现在,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今非昔比。”石勇说,学校如今有了食堂,为学生提供免费营养早餐;硬化后的操场,让学生有了功能更全、条件更好的运动场所;统一安装的电暖器,让师生冬季取暖更加安全。

“改善的不仅是基础设施,还有软件水平。现在每间教室都通了网络,电脑、电视、投影仪等电子教学设备一应俱全。”郭城驿镇教育管理中心主任王孝虎介绍,具备这样条件的乡村小学,跟城市里的学校比起来一点不差。

走在六百户小学的校园,道路两旁的橱窗、展板富有军味。“我们定期邀请驻军部队官兵走进校园开展国防教育,清明节组织学生到附近的红堡子烈士陵园扫墓。”教师赵琪说,老师们平时经常给学生讲红军长征会师的历史、14岁小红军为救群众的孩子牺牲等故事。“我们是部队援建的‘八一爱民学校’,学生们在部队的关怀下成长,应当了解发生在会宁这片土地上的军民故事。”赵琪说。

近年来,在部队帮扶下,学校开设计算机和信息科技相关课程,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上个月,我们还有两名学生在会宁县中小学生科创实践活动竞赛中获奖呢!”石勇说。

始建于长征沿线的“八一爱民学校”项目,如今已走过18年,援建学校数目从最初的112所增加到如今的360所。一所所冠以“八一”之名的学校,见证着人民军队爱人民的深情。

“部队援建这些年来,六百户小学有50多名学生考上大学本科。”石勇说,“这些孩子走出了大山,因为教育改变了人生。”

16327352_095dd479dd8458abb018a418e00c1196_wm4d27(1).jpg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岗街道八一路社区“八一”班参观社区军事体验馆。聂华荣 摄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岗街道八一路社区

爱国拥军是最闪亮名片

■朱勇  覃攀

稚嫩的声音唱响军歌,一群身着迷彩的少年儿童整齐列队,参观社区军事体验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认识武器装备——

这样的场景,在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岗街道八一路社区已是常见。

“我们今天召开‘八一’座谈会,‘八一’班也在今天举办活动。” 社区党委书记胡文凤介绍道。

7月23日,八一路社区组织社区现役军人及家属、退役军人、社区群众和拥军企业代表,召开庆祝八一建军节座谈会、观看军事技能展示、体验军事训练。

“这是我们的‘固定项目’。”胡文凤说,“我们社区的名字因部队而命名,和部队有割舍不断的联系。”

八一路社区是宜昌市唯一一个以“八一”命名的社区。2014年社区成立之初,因社区内有11户军人家庭、105户退役军人家庭,故被命名为八一路社区。名为八一路的市政主干道,从社区中央穿过。

八一路社区,不仅名字里有“八一”,在拥军优属、服务退役军人、营造爱国拥军氛围等方面也走在前列。

在座谈会当天举办活动的“八一”班,由社区对国防和军事感兴趣的中小学生组成,成员达400余人。平时,“八一”班通过举办“军事体验营”“儿童军营行”等活动,培养青少年爱国崇军意识。“‘八一’班独具特色的活动,在暑期尤其受欢迎。”“八一”班班长、退役军人李相刚说。

社区还拥有一个“八一”电影队,电影队的队长是48岁的退役军人杨开军。“我们经常在社区组织播放革命战争和军旅题材电影。每次只要电影一开播,几乎都满场。”杨开军说,“有时候驻军部队也组织官兵一起观看,这些红色题材的影片很能引起军民间的共鸣。”7年来,他们在社区5个小区播放电影近百场,观影人数达2万人次。

宜昌市唯一一条“八一”双拥示范路,就在八一路社区内。道路两侧设置武器装备模型和雕塑,是宜昌市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基地。社区还建有集军事技能展示、射击体验、国防阅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军事体验馆,成为“八一”班学生们的活动阵地。

成立10年来,爱国拥军,已成为八一路社区最闪亮的名片。

李进松是社区一家便利店店主,自去年加入社区惠军联盟,一直为军人和退役军人购物提供优惠。“我们商家能做的,就是惠军拥军,让当兵的、当过兵的都感到光荣。”

去年3月,在李进松鼓励下,他的儿子李兴杰参军入伍。目前,八一路社区有7名适龄青年在部队服役。

搭好军地共建“连心桥”,立好榜样带动“示范牌”。八一路社区持续开展双拥活动,营造军地团结、军民共建的和谐社区氛围。社区民兵连连续3年被宜昌市、伍家岗区评为“先进民兵连”,浓厚的爱军拥军氛围也助推社区被评为“湖北省百佳社区”“宜昌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先进集体”。

16327352_440aa991464bc5f8b7bc86d29c496e89_wm1e6f(1).jpg

辽宁省沈阳市学生参观沈阳市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八一公园),聆听抗联将士故事。荣俊运 摄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八一公园

让“英雄赞歌”久久回荡

■荣俊运  解放军报记者  刘宝瑞

“那时冬天特别冷,夜里温度低至零下30多摄氏度。我们住的是用木头搭起来的马架子,顶棚盖上草、周围堵上草、地上再铺上厚厚的一层草。虽然防风,但晚上还是冻得睡不着觉。我们就几个人挤在一起相互取暖……”

临近“八一”,辽宁省沈阳警备区邀请94岁的抗联老战士杨振国来到沈阳市八一公园。在东北抗联主题雕塑前,杨振国追忆烽火岁月,为大家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

“这公园有年头了。”辽宁“最美拥军人物”、八一公园义务讲解员姚振锋告诉记者。

1953年2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3位烈士的遗体运抵沈阳后,在这里举办了庄重的公祭仪式。沈阳群众为纪念志愿军英烈的牺牲,将这里和附近的园林称作“八一园”,后也称八一公园。2016年,沈阳警备区联合和平区双拥办对公园进行升级改造,八一公园更名为沈阳市国防教育主题公园。

公园内,矗立着展现战争年代军民奋勇抗争、鱼水情深的雕塑,陈列着歼击机、坦克、轰炸机等20余件退役武器装备。

一座座雕塑,以“英雄赞歌”为名,记录人民军队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也展现沈阳人民爱军拥军的深情。据史料记载,沈阳解放后,解放军挥师南下,沈阳人民积极组织战勤司机、民工支前。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沈阳是拥军支前的重要基地,大批汽车司机、民工和医务工作者负责执行运输、勤务和医疗任务,有力配合前线作战。

“每当看到这些雕塑和装备,我都能想起那段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英勇奋战抗美援朝战场的岁月。” 抗美援朝老兵拓凤鸣也应邀来到八一公园,他在陈设的战斗机前讲道,“1951年,我曾驾驶战斗机在抗美援朝战场与敌人战斗……”

“改造以后公园里专门开辟了双拥文化广场,设立双拥文化橱窗、双拥故事讲堂。”姚振锋说,“这里还有社区双拥文化大舞台,平时放映红色电影,还举办过军地鹊桥联谊会。”

2022年8月1日,沈阳市退役军人八一双拥志愿服务队在这里举行成立仪式。成立以来,志愿服务队先后多次开展拥军进军营、国防教育进社区等爱国拥军活动,为军人军属提供志愿服务。

“沈阳市好几所中小学都在这里上国防教育课,让学生认识武器装备、增强国防意识、涵养双拥情怀。”沈阳警备区政治工作处干事王飞说。

一路跟随老兵,听他们讲述雕塑和展陈背后的故事,沈阳市望湖路小学学生王艺萍又积累了一些“素材”。“老兵爷爷们的战斗经历、这些雕塑背后的故事,我想在班会上和同学们分享。”她回过头,指向公园对面的高楼大厦,“现在我们有这样的生活,是革命先辈出生入死换来的,我们要把他们的故事继续讲下去。”

本版制图:王秋爽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