ǰλã首页 > 学习 > 专题

    加强新质战斗力建设

    ——强化练兵备战、提升打赢能力系列谈⑧

    ■张雁飞

    近日,媒体集中报道了“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李阳的先进事迹,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一名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在强军征程上加速奔跑的“智胜”先锋,也看到其所在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快速进步。这是近年来我军新质战斗力建设的缩影,更是未来战场上打赢的信心之源。

    前不久,习主席在视察78集团军时强调,加强新质战斗力建设。这一明确要求,是对“战斗力唯一标准”的战略性描述,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战斗力始终是军队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新质战斗力与传统战斗力相比,全要素植入了信息化基因、融进了网络化通道,使军事新体系呈现出谋略导能、信息赋能、网络聚能、技术强能、体系释能的新优势。它生长在改革强军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职能增量和有机协同中。溯源其孕育之沃土,合力促进其成长,对铸造军事博弈之利剑、中华御敌之坚盾,意义非凡。

    当前,新军事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各强国军队都力求撷取最新科技成果,创新发展军事理论,打造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物质手段。而军事优势确立的基础,既不在于谁发明了领先对手的新科学、新技术,也不在于谁先提出创新的军事理论,关键在于谁能把新科学、新技术、新理论与自身实践有机结合,真正形成突破前人、超越时代的新质战斗力。然而,当我们注目今天的训练场便会发现,有的单位训练的科技含量仍然不足、练兵模式低效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些领导带头提高科技认知力、创新力、运用力不够。更为紧迫的是,面对战争形态演变和高技术强敌,我们目前的战法训法研究还缺乏从技术层面突破的创新路径,缺乏技术阻断的原创概念,缺乏从技术角度探索制胜机理的耦合关联性。作战对手最看重的是技术,最倚仗的也是技术,如果我们不从技术上谋突破,练兵备战不注重加强新质战斗力建设,就难以应对强敌、制衡强敌。

    新质战斗力源于先进科技的发展应用,其本质特点在于“新”。新型作战力量体系的产生与新质战斗力的生成,有赖于对技术价值作用的科学理解和深度挖掘。今天,人工智能、网络信息、大数据、区块链、量子科技、生物技术、微纳材料等战略高新技术群体迸发,这些具有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的技术正广泛进入军事开发视野,一旦物化具化,就能形成具有新原理、新机理的新质战斗力。我们必须着眼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加速推进的新形势,以作战需求牵引基础研究和战略前沿技术探索,不断增强科技认知力、创新力、运用力,在战略必争领域跑出加速度,赢得新优势。

    “欲得强兵,必须坚甲利器,实选实练。”新质战斗力的巨大潜质转换成实战能力绝不是水到渠成那么简单,其更大的作战价值、更强的作战效能,必须在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实战化演习中去发现和挖掘。缺少这一关键环节,或者说重建轻训、重管轻用,就不可能发挥好新质战斗力的拳头作用。对诸军兵种来说,要坚持以战领训,深化战争和作战问题研究,创新作战概念和战法训法。要加强实案化对抗性训练,突出抓好重点课题专攻精练,提高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要贯彻转型建设要求,大力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和手段,把握新质战斗力建设特点规律,推动新装备新力量加快形成实战能力。要坚持体系建设、体系运用,深入破解短板弱项,推动作战体系整体升级,锻造精锐之师,形成精锐战力。

    战斗力构成要素的核心是人,人的创新能力强,就能对战斗力各要素“赋能”,进而实现战斗力的升级换代,形成克敌制胜的“最优解”。曾参加耶拿战役的克劳塞维茨在总结普鲁士军队失败的原因时指出,中高层军官很少认识到战争特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善战者,求之于势。要提高新质战斗力,打赢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战争,必须精准对接未来战场需求,加强传统作战力量人才智能化培育,用好“科技+”“创客+”“智库+”力量资源,推动“指挥员”“战斗员”与“科学家”“技术家”融合发展,锻造专业化、智能化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群体,实现人与装备智能交互、人与体系深度融合、人与环境广泛适应。如此,方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新质战斗力各要素的活力,推动战斗力实现几何级增长。

    强军兴军,破旧立新。加强新质战斗力建设关乎国家战略安全全局,影响和决定军队未来,决不能消极等待、错失良机,被对手拉开代差。习主席深刻指出:“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人民军队不断发展的康庄大道,人民军队的力量来自改革创新,人民军队的胜利来自改革创新。”聚焦强军目标,着眼备战打仗,强化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推动新质战斗力不断提升,人民军队定能在未来战场上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胜利。

    (作者单位:武警安徽总队合肥支队)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