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讲坛 > 最美军人

“星空下,我们接力去追梦”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少波

结束了一天紧张的战备值勤,山下的城市已是一片灯火辉煌。

某信息通信基地三营一连二级上士刘婷婷,深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习惯性地把目光投向了夜空。

跟往常一样,繁星闪亮。跟往常又不一样,再过10个小时不到,她就要踏上退役返乡的列车。

12年时光,真的很快。12年里,刘婷婷送走了一批批老兵;如今,她也成为被送别的人。

刘婷婷没有直接回宿舍,而是在山坡上停下了脚步。她想把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都镌刻在心里。

“没有在深夜里看过星星的人,哪会知道星空的美丽!”退伍前那晚,班长跟她说过的这句话,刘婷婷一直记在心里。

这句话,陪着刘婷婷度过了无数个夜晚。

岗前集训考核,还是列兵的刘婷婷在同年兵中第一个取得值勤工号。那一晚,也是望着星空,回想几个月的努力付出,她感觉自己就是最闪亮的那颗星星。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面对三尺机台,刘婷婷觉得肩头的使命感与日增的热爱一样强烈——经她们上传下达的数据信息,攸关战场胜负、国家安宁。

“每一颗星星都放出光芒,夜空才闪亮。”这是刘婷婷近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与之相伴的,是她对战友无微不至的传帮带。战友渴望的眼神和认真的态度,让她欣慰,也让她更加尽心尽力。

“尽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成就!”刘婷婷对此深信不疑。这是该连的传统,也是一茬茬官兵的共识。

组建以来,历经多次编制体制调整改革,连队在一代代官兵努力下先后4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6次、集体三等功11次……

一串串闪光的荣誉背后,凝聚着一代代话务兵的心血与付出。

在山下万家灯火的映照下,头顶的星空格外壮阔。

“星空下,我们接力去追梦。”这是刘婷婷此刻要深印在脑海里的风景——

这片星空下,有自己最闪亮的一段青春;这片星空下,将迎来更多激扬青春、奋斗拼搏的追梦人。

 

在三尺机台遇见更好的自己

■徐光 郑昊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少波

某信息通信基地三营一连经常组织开展小比武、小竞赛活动提升官兵业务能力。王子琛摄

工号与汗水

“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

送别班长刘婷婷后,上等兵郑梦迪走向了自己的工位。能这么快上岗,源于郑梦迪和班长的一个约定。

刘婷婷是郑梦迪的“师傅”。从新兵下连时起,郑梦迪就答应“师傅”,一定在她退役前拿到工号。刘婷婷退役前20天,郑梦迪顺利“出师”通过考核,拿到了自己的工号。

工号是话务员上机值勤的工作代号,代表着业务能力的新“段位”。在郑梦迪看来,这是一份认可,也是一种责任。

在外人眼中,话务兵就是接转个电话,工作轻松又简单。事实并非如此。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可能只记得三五个亲友的电话号码,记忆力好的能记住十来个。当兵前只能记住父母电话号码的郑梦迪,入伍后却需要准确背记上千个号码。

“背记2000个号码,相当于背诵圆周率至12000位……”听着教员的介绍,接受岗前培训的郑梦迪,第一眼看到密密麻麻排列着上千个电码号码的背记清单,顿感头皮发麻。

“如果你不喜欢学什么,那它最后很可能成为你的职业。”郑梦迪怀疑自己是不是也中了这个魔咒。从小对数字不敏感的她竟然到了话务连,天天要和数字打交道。

郑梦迪拿出了备战高考的劲头。每天训练十几个小时,困了就把头埋进凉水盆里醒一醒,或者用风油精提提神。那段时间,不论打扫卫生还是吃饭排队,她的口中都“念念有词”,就连说梦话都是电话号码。

直到通过考核取得工号,她才意识到,“所谓的魔咒,有时不是不喜欢,而是太在意。只有真正走近,才能发现内心的小宇宙。”

早日取得工号,是每一位话务兵的梦想。然而要想取得工号,都须“先经一段风霜苦”,才能通过“脑中熟记信息、耳可听音识人、手能迅速接转、口能清晰表述”的工号考核,每一个操作都必须历经成千上万次练习。

乡音较重的湖南籍中士金娜,常跟着新闻联播练播音、对着镜子练口型,最终考取全国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

上等兵姚小雨有段时间右耳突发性耳鸣,她坚持白天上机学业务,晚上输液后练打字,始终不耽误训练进度……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这群话务兵来说,“机台就是战位,容不得半点闪失”。

“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这群话务兵常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但也正是这种“风霜苦”与“泥泞”,让工号授予仪式成了话务连最有仪式感的活动。

集体与荣誉

“心中播下荣誉的种子,就会盛开英雄的鲜花”

除了领班员工号,二级上士李亚信还有一个重要“头衔”——荣誉室讲解员。

这个“头衔”是李亚信自告奋勇申请来的。

那是她下连第一天,走进连队荣誉室时,她有了一种头晕目眩的感觉。一块块奖牌、一个个先进典型让她目不暇接,深信“自己来对了地方”。

从那时起,李亚信主动申请担任连队讲解员,一干就是11年。这些年,李亚信见证了一茬茬话务兵如何在心里播下荣誉的种子。

“没来的不想来。得知话务连的工作强度后,不少新兵心存敬畏。”李亚信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使命任务拓展,连队练兵备战任务逐渐加重。面对成倍增加的话务量,话务兵们有时要在机房长时间值勤,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面对这种情形,连队组织新兵走进了荣誉室。在李亚信眼中,一个明显变化是:“来了的最后都不想走了,因为大家心中已播下了荣誉的种子。”

2019年,连队成立50周年纪念日那天,连队指导员崔亚男组织了一场“老兵回营”活动,把组建之初的第一批老兵请回了“娘家”。

第一任指导员魏勤与5名战士组成话务班,主动申请“上一线”;在边境作战中,老兵王俊娥在炮火声中转接电话,为指挥前线作战提供通信保障……

“‘叫哪哪通,叫谁谁到’,这是我们话务连存在的根基!”座谈会上,头发花白的第一代话务兵们情真意切。台下,很多年轻战士的眼里泛起了泪光。

“这个,是我。”荣誉室里,一位老兵手指着一张照片缓缓说道,那是一张连队老兵苦练话务“四功”的照片。听着老兵的动情讲述,列兵苗艺玟边搀扶着老兵边认真倾听。

成长是条漫漫长路,但有时只在一瞬间。

没几天,崔亚男就留意到了列兵苗艺玟身上发生的变化:常常加班练打字,电脑键盘上的字母标识褪色不少……这名原本只想到部队“潇洒走一回”的00后女兵,已有了新的梦想。

不同的面孔,同样的坚守。同批的15名年轻列兵,除个别退伍继续完成学业以外,其余9人全部主动申请留队。

当大家的留队申请交到自己手里那一刻,指导员崔亚男也更加坚信:“心中播下荣誉的种子,就会盛开英雄的鲜花。”

该连持续开展“党员带、结对帮、双促进”活动。图为班长李亚信组织官兵进行微笑训练。王子琛摄

机台与战位

“每一天,都在书写连队的历史”

2008年,刚刚懂事的王茗媛在电视上看到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抗震救灾的壮举时,心里埋下了一颗当英雄的种子。长大后,王茗媛报名参军入伍。

一直在幕后,被记起的只有自己的工号。一直在接转电话,每天要重复千百次这样的操作。

看到这些,初到话务连的王茗媛觉得“这样的日子一眼就可以望到头”,心里的英雄梦可能要破灭了。

但一切很快就发生了改变。改变,源于连队助理工程师顾嘉威。

一次机房值勤,看到有点消沉的王茗媛,顾嘉威跟她讲起了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

2008年5月,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与外界通信全部中断。当时还是下士的顾嘉威所在值勤班组接到命令:“想方设法接通一线电话!”没有任何迟疑,顾嘉威和其他3名值勤人员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接通了一线电话。

“机台虽小,联通千军万马;岗位平凡,事关战略全局。”如今,上等兵王茗媛已深刻理解了这句话背后的深意,她的英雄梦也在三尺机台找到了新的“土壤”。

“指尖燃烽火,方寸可点兵。”每次进入机房前路过走廊的标语,王茗媛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这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提醒。

坚持每天3个小时自我加练,做到重要信息一口清。不仅是王茗媛在这样做,该连上等兵赵锦群也在这样做。

“越是艰辛的付出,越能在关键时刻挑起重担。”大学期间连续三年报名参军才如愿入伍的赵锦群,认识很明确,“一次简单的电话接转,背后可能是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一道紧急战斗命令。”

也正因此,连队业务骨干、二级上士张璐璐每次执行重大保障任务时,接转完电话后手心里全是汗。

也正因此,上等兵肖连凤的笔记本上,才有这么一句话:为战而生,把岗位当战场,把值勤当战斗,早日做到战时最可靠,平时最好用。

靠着这股拼劲,去年年底,该连荣立集体一等功,连队连续10年参加上级比武竞赛取得金牌奖牌双第一。

“每一天,都在书写连队的历史。”从连长万凤娇的话里,记者找到了更多答案。

近日,该连利用训练间隙开展心理行为训练,缓解官兵值勤压力。孙玉华摄

青春与使命

“躲起来的星星,也在努力发光”

头发剪得短短的,口号喊得响响的,走路坐姿正正的……这是话务连女兵的“群像”。

她们,也有女孩爱美的一面。入伍前,蔚杰是穿搭博主,有着几万粉丝。赵昕怡经常参加各类舞蹈演出和比赛,舞台是她放飞梦想的地方。连队组织的“军营时装秀”活动中,女兵们从箱底翻出光鲜亮丽的便装,给直线加方块的军营增添了青春与活力新元素。

但在入伍后,她们更喜欢“女兵”这个称谓,更喜欢在业务上一比高低。上等兵赵昕怡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是“指尖上的舞者”,“律动就像马蹄驰骋在战场上,拓印出一段关于冲锋的激越诗行。”

从连队宿舍到机房要经过一段山路。这条山路,见证了这群话务兵的成长足迹——

入伍之初,新兵胡琦凡背记电话号码总比别人慢。每次跟班长走在小道上,总会被临时抽问电话号码。如今的她已是一名下士和骨干。

一天凌晨突遇紧急任务,担任备班的丛自昊往机房跑时,在雨后湿滑的小道上摔了好几跤,后来才发现胳膊上划开了一道血淋淋的口子。

随着一次次踏上这条山路,温暖与感动的故事也在不断上演——

除夕夜,大家会争先恐后地申请走向机房,其他官兵会带着自己包的水饺踏上山路,为值勤战友送上新春祝福。

上等兵肖连凤还记得,第一次上岗值勤,就与几千公里之外的家乡所在地试线。值勤结束走在山路上,肖连凤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温暖。

“感动,是因为你心中有了更重要的标准。”对指导员崔亚男的这句话,当兵10年的王佳美有着更深的理解。

与连队璀璨的荣誉相比,王佳美没有获得过特别高的荣誉,但没有人否认她的付出。战友们说,“连队荣誉室里摆放的奖杯奖牌,有那么多与她的付出密切相关”。

“躲起来的星星,也在努力发光。”连队助理工程师顾嘉威在一本书里读到这句话时,心间猛然一热——连队如此多的荣誉里,有那么多话务女兵在默默付出,为了使命责任,她们把自己从普通人变成了行家里手和业务骨干。

2004年入伍的顾嘉威,在连队兵龄最长。连队最年轻的战士,恰好是2004年出生。“很庆幸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很自豪能在坚守与奋斗中遇见更好的自己。”顾嘉威说。

该连不断创新学习宣传教育方法,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加深官兵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理解。孙玉华摄

 

江河上空繁星点点

■崔亚男

3年前,我调整到话务连担任政治指导员。

身在同一旅队,早就听说话务连连续27年被评为先进的事迹。来到这样的标兵连队,我既感荣幸,也感到有压力。

话务连的官兵大多是“土生土长”的,战士提干上学毕业后也会选择回来。这让我对话务连的这种“向心力”非常关注。

刚到连队没几天,两名战士在上级组织的比武中取得三金一铜的消息传回连队,战友们瞬间情感“沸腾”,很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那一刻,我也很感动——感动于大家比获奖选手还激动,感动于这种自发的团队荣誉感。

那一年,我带着连队骨干寻访连队老兵。几经周折,邀请到4名连队第一批老兵回到连队,参加连队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

在连队荣誉室,老兵们一遍遍抚摸着墙上的黑白照片,重温过去,大家流下激动的泪水。当看到新一代官兵努力拼搏为连队赢得不少荣誉,老兵们连连鼓掌。

平凡——这是所有话务兵对这个岗位最初的感受。

24小时“三班倒”,平均一个工作日敲击键盘1万多次……一茬茬话务兵把三尺机台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在平凡岗位上书写出了不一样的青春华章,使江河上空繁星点点——

蒙古族上等兵娜布其娜认识的汉字不多,不服输的她从识字开始学习业务,经常熬成黑眼圈。凭借努力,她成为连队第一个参加重大任务的义务兵,被连队评为“成长进步之星”。

一次机房出现紧急情况,正在感冒发烧、担任备班的钱丽佳听到消息后,拔掉未输完液的针头就往机房跑,坚持到任务结束后人就晕倒在地上。

今年8月,上等兵魏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选择向连队递交留队申请。家人得知后千里驱车来到连队,原本打算做女儿思想工作的母亲,看到魏颖两年的成长变化后欣然支持女儿留队。

有一种青春叫追随。身处话务连这个荣誉集体,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

今年8月,我带着“一等功连队的指导员必须拿第一”的劲头参加政治教员比武,最后因理论功底欠佳没能拿到理想成绩。连队战士纷纷鼓励我:“继续向着下一个‘第一’冲锋!”

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在全军主题教育活动试点中,我结合连队特点创新学习教育形式,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机房值勤工作结合起来,经验做法被上级推广。

每个人都是时代江河里的一朵浪花。在今年的述职报告中,我这样写道:让我们凝聚起来,汇成一条奔流不息的小河,时刻准备着汇入大江大河,奔向大海。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