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讲坛 > 红色基因

是什么让红军部队实现了从被动挨打到占据主动的转变?在濒临绝境、险象环生的重重围困中,力量弱小的红军凭什么能够创造出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今日《中国国防报》“波澜壮阔90年”聚焦军史重大事件发生地:贵州习水。

赤水河,讲述出奇制胜的根由

■中国国防报记者 宫玉聪 特约通讯员 李 锦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在贵州遵义的红军街,坚持为游客免费表演了10年的激情广场合唱团把《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经典红歌唱得荡气回肠。合唱团领队告诉记者:“遵义人最喜欢向游客介绍的景点就是四渡赤水,因为它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站在习水县土城镇蔡家沱渡口,滔滔河水似乎在向游人诉说当年那段血与火的战史。指着不远处火星山上的土城渡口纪念碑,四渡赤水纪念馆讲解员高丽芳告诉记者,1935年1月,红军就是从这里和元厚等渡口渡过赤水河,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湘江血战后,中央红军只剩下3万余人,缺衣少弹,元气大伤。而此时,蒋介石在赤水流域布下重兵,准备一举围歼困境中的红军。

看着纪念馆内地图上那些密密麻麻的代表敌我攻防的红蓝箭头,我们一时无法想象3万红军如何与40万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在群山里巧妙周旋。然而,就在生死存亡关头,就在赤水河两岸,上演了我军战史上的经典战例:直面危局,一渡赤水,挺进扎西;避实击虚,二渡赤水,再占遵义;声东击西,三渡赤水,西进川南;乘隙而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跳出敌人重兵包围。经此四役,初步扭转了红军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硬是在山重水复之间走出柳暗花明之路。亲自督战的蒋介石哀叹:“这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

是什么让红军部队实现了从被动挨打到占据主动的转变?在濒临绝境、险象环生的重重围困中,力量弱小的红军凭什么能够创造出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奇兵之奇,奇在灵活机动;用兵之神,神在创新求变。”四渡赤水研究中心研究员石永言告诉记者:“中央这一时期的军事作战指挥,是依据敌情我情的不断变化,一切从实际出发实施的,与长征前期和初期教条式指挥形成鲜明对比。”

智取遵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敌人打得四处逃窜;奇袭腊子口,出奇制胜一举打开北上通道……遥望当年赤水河畔的一场场战斗,无不闪耀着创新求变的光芒。

在四渡赤水纪念馆里,记者见到一份党中央、中革军委发布的《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机动灵活的作战思想:“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1 2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