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特别报道

“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走进内蒙古

总书记考察后,马鞍山村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又是一年好时节,七月的马鞍山,青山吐翠,绿水泛波。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同基层干部群众问变化、话成就、谈发展。一年多来,马鞍山村又有啥变化?群众生活怎么样?乡村振兴建设成效如何?近日,“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团队来到了马鞍山村,回访了部分党员干部群众。

汽车顺着一条整洁平坦的水泥路行驶。进入马鞍山村,一幢幢漂亮的砖瓦房整齐排列,整洁的道路两旁一片碧绿,街边小吃店、超市、“农家乐”的招牌不时闪过,一派新农村风光尽现眼前。

在马鞍山村党群服务中心,醒目处摆挂着总书记考察马鞍山村时的照片,电子屏上的标语引人注目——“总书记来过咱们村!”这是马鞍山村全村的荣耀和骄傲。

2019年7月15日至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15日下午,习近平在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村民张国利家,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交流。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总书记一下车就跟我们握手,问我在哪个部门工作,是不是第一书记,还用双手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很激动,很荣幸,很兴奋。”回忆起去年总书记来到村里的场景,驻村第一书记刘叶阳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座谈时,刘叶阳就坐在总书记的斜对面,他回忆道:“总书记告诉我们,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要建强农村基层党支部,提升乡镇和村为农民和农业服务能力。”

带着总书记的嘱托,马鞍山村党员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村,旅游强村”的发展理念,依托山葡萄种植和乡村旅游两大主导产业,运用“菜单式”扶贫和扶强带贫模式,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

“今年,我们新建设了400多亩林果产业,至少能给村里带来80万到100万元的收入。此外,我们还购买了大约3万多棵果树苗无偿发到村民手里,鼓励村民们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植,游客来了可以体验摘果、品果乐趣,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创造收益。”河南街道党工委书记武波说。

驻村第一书记刘叶阳和村民查看山葡萄长势。 李志涛 摄

武波所说的林果产业,主要指的就是山葡萄种植。早期,由于种植模式粗放,村里山葡萄种植规模小,高附加值未被激发。总结经验后,马鞍山村决定发动村民集资建设榨汁厂,村里山葡萄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到2012年时已近2000亩。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马鞍山村的山葡萄原酒加工厂在2013年投入生产。2015年,酒厂转制,以吸引投资。2017年,酒厂招商重组……短短几年时间,山葡萄酒厂在马鞍山村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

“现在村里规模较大的酒厂每年能收购大约6000吨山葡萄,小的也能收购1000多吨。酒厂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协议,每斤山葡萄收购价为2元,高于市场价0.5元。”武波说,如今,全村一半以上的村民都因种植山葡萄获益。

“座谈会上,我告诉总书记,我们一定继续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大力发展林果产业、乡村旅游,让绿水青山变为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总书记听了之后微笑着点了点头。”武波说,总书记的到来让马鞍山村人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除了种植山葡萄,马鞍山村的另一个支柱产业是乡村旅游。

时间已过正午,但马鞍山村里的“农家乐”依然座无虚席。“实在对不起,咱这儿暂时没有空位置了,还得请您再等等。”“马鞍人家”老板王鑫磊忙得满头大汗,一手端着饭菜,一手招呼着食客。去年的这个时候,王鑫磊的“农家乐”仅有几张桌子,不但客流量少,收入也有限。“自从总书记来过我们村后,客流量明显增长。”

“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来村里旅游、考察、学习的人数总量突破了20万人,是以前的好几倍。” 武波介绍说,来客数量激增为发展乡村旅游带来重要机遇。如今,该村已有15户独具特色和规模的“农家乐”。村里还规划了林果采摘、民宿等项目,丰富游客的多样性体验。村民收入较过去翻了好几倍。

2020年7月29日,马鞍山村整洁的道路两旁一片碧绿(无人机拍摄)。 人民网 孟佳澍 摄

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精神面貌也变得更加积极进取。

武波说,“尝到了‘旅游饭’甜头的村民们更加爱惜村容村貌,经常自发组织清扫街道、维护卫生环境。”

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是助力脱贫攻坚的关键要素之一。马鞍山村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令旧貌换了新颜。“不少村民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还有一名贫困户找到我说,要立即摘掉‘穷帽子’,不给村里丢脸。”武波欣喜于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变化,更希望这样的变化越来越多。

“要说变化,变化太大啦!过去缺这缺那,现在要啥有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马鞍山村村民张存笑着说。

2017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张存曾因病致贫。正在发愁之际,村里的扶贫干部主动上门帮扶。通过“菜单式”产业扶贫项目,张存在自家院子里养起了牛,生活变得一年比一年好。“今年准备再卖几头牛,最少也能有3万元的收入。”对未来的生活,张存充满信心。

“我的生活可不止‘两不愁’,我是什么都不愁。用‘村美、人富、产业旺’来形容现在的马鞍山村再合适不过啦。我盼望总书记再到马鞍山村来,看看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张存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日落时分,夕阳的余晖染红了马鞍山村的牌楼。村里的“农家乐”又升起了炊烟,红酒庄园里的游客争相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村里忙碌、红火的景象,令记者不禁感慨,马鞍山村正走在通往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上,明天的马鞍山村将更加美丽。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