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爱国教育



走近在广州火车站守护春运安全的武警官兵——

守望开往春天的列车

■黄定龙 滕福民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王钰凯 廖彬华

时间指针,又一次指向“春运”刻度。

一年一度“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迁徙”开始了。天南地北回家的人们将目光同时聚焦到各地的火车站。作为特殊地标,广州火车站是观察中国春运的最佳窗口之一,铁路部门都说“全国春运看广州”。

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春运,武警广东总队官兵都会默默守护在这里。对他们而言,春运执勤,不仅是守护广州站,更是守望那一趟趟开往春天的列车。

春运的声音

周围一片嘈杂。

中队长梅小龙看到哨兵张了张嘴,却没听见说什么。

在广州站候车大厅执勤,梅小龙有时感觉像在家乡赶集。四周遍布匆匆的脚步声、朋友之间的谈话声、游客的问路声……所有的声音混在一起,变得格外吵闹。细细品味,梅小龙在这吵闹声中听出一种别样的旋律,他觉得这就是“春运的声音”。

火车进站,响亮的广播声引导着旅客有条不紊地前进。“我们的作用就像广播,助力这些回家的脚步。”梅小龙说。

每天夜里,梅小龙都会查哨。相较于白天的吵闹,夜晚的广州站会安静许多。事实上,从戴上口罩执勤开始,广州站变得前所未有的冷清,“有种不真实的感觉。”任务多、睡眠少、精神高度紧张,梅小龙觉得,那才是春运执勤的状态。

备勤室是梅小龙最劳神的哨位。这里不仅空间狭仄,还需要全天值守,有时换班战友来不及返回,只能在这里和衣入眠。房间是临时改造的,之间用木板隔开,上面是车轨、下面是车库、外头是人群。每当列车经过,木板总会嗡嗡作响。

“时间久了,大家已经离不开这些噪音,安静下来反而不习惯。特别是晚上,枕着轰鸣的列车声,仿佛伴着一首小夜曲,大家依然能酣然入梦。”曾有战友这样和梅小龙说。

春运执勤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春运执勤官兵24小时坚守岗位,他们一天至少站3班哨。其间,需要穿常服和皮鞋,采取立正或跨立的姿势执勤。无情况无任务时,他们基本不说话,通常只会看和听。

一次,耳边响起哭喊声。上等兵罗光超主动上前询问,原来是一名小女孩和妈妈走散了。罗光超立刻拉着小女孩的手,开始找妈妈。终于,经过4个多小时努力,母女在进站口的警务亭重逢。

还有一次,耳边传来争执声。上等兵钟史煌记得,有一名旅客来晚了,退不了票,便和咨询人员起了争执。吵闹声让他警觉起来,开始向咨询台靠拢。如果发生冲突,他必须立刻制止。后来,经过他的耐心劝解,那名旅客安静下来。

在所有春运的声音里,钟史煌喜欢听火车到站后的声音——“绿皮车会发出汽笛声,还有哐当哐当的声响;动车不鸣笛,但隐约能听到列车摩擦铁轨的声音。”背对着铁道执勤,通过声音,他发现除夕这天的列车数量有所变化——平日里一班哨会经过8至9趟列车,但是这天只来了6趟列车。

站台哨是唯一可以看到列车的地方。在那里巡逻,中队长李晓民通常会将视线集中在人群中,他必须及时发现并阻止任何特情的发生。一次在站台执勤时,一名四五岁的小女孩掉到轨道上。汽笛声传来,火车即将进站,台上乱成一片,谁也不敢跳下去。站台哨兵发现后,没有丝毫犹豫,跳下去把人救了出来。

最让李晓民感动的是春运执勤前的报名。报名就意味着春节不能回家过年。他通常会把大家集合在一起,让愿意参加执勤的官兵举手。这时,队列里只会传出一种声音——手掌摩擦裤缝的声音,所有人齐刷刷地举起手来。

“开往重庆方向的K202次列车马上就要进站了,请乘坐K202次列车的旅客尽快到5号检票口检票上车。”广播突然提起自己的家乡,李晓民内心一颤——今天是除夕,正是全国人民的团圆时刻。

“到零点了吗?”李晓民习惯性地向广州站大楼顶端寻找时间。那是高4.5米、宽5米的广州第一钟,也是中国铁路车站最大的电钟。

指针还未重合。李晓民又将视线拉向钟表上方“广州站”3个大字,在它的两侧,“统一祖国,振兴中华”8个字更是气势磅礴。

赤红的大字照亮了深夜的广州站,也点燃了李晓民的内心。从排长到中队长,6年时间只回家过了一次春节,其他5次春节都在春运执勤岗位上度过。不过李晓民明白,正是由于他和战友们的坚守,一同“点亮”了乘客们的回家路。

指针归零,钟声响起,仿佛广州站的心跳声。李晓民和战友们依旧坚守在岗位上,默默守护着这里。听着春运的声音,他们身姿挺拔、目光坚定。

除夕当天,武警官兵在广州火车站巡逻。程长英摄

春节的味道

站在人群中,下士魏冰闻到一股泡面味,突然有些开心。

候车大厅里,喜欢吃泡面的人已不多,现在的年轻人在方便食品上有更多的选择,但魏冰始终对泡面有着一份特殊感情。

有一次,魏冰因下哨延迟没有赶上吃晚饭。那时刚刚入伍不久的他,正在犯“思乡病”,索性选择了一个人在宿舍里摸黑“躺平”。不承想,“吱呀”一声门开了,班长为他端来一碗泡面,上面还盖着两个金黄金黄的煎蛋。那一瞬间,魏冰特别感动。那一碗泡面,也是他吃过最好吃的泡面。

现在,魏冰成长为一名班长。如果发现有战友没吃饭时,他也会端上一桶泡面,将这个传统慢慢延续下去。

同样对泡面有着浓郁感情的还有上等兵高飞。每当看到一些吃泡面的打工人时,他总会想起自己的父母。入伍前,高飞的父母在东莞电子工厂打工。春节前,父母就会加入春运的人潮中。他们的身上,总少不了几桶泡面。

闻着熟悉的泡面味,高飞盘算起离家的日子,已经15个月了。他忍不住地向站台张望,想象着这些在外打拼的人们与家人团聚的场景。“曾经,有战友守护我的父母;如今,就让我守护更多人的父母。”他默默许下诺言。

在食肆环绕的候车大厅执勤,哨兵们会嗅到很多“诱惑”:有牛肉面的清香、迷你火锅的麻辣香、过桥米线的浓香、石锅拌饭的蒜香……

“这些香气再诱人,也不是‘年味儿’。”首次参加春运执勤的下士余庆志说。空气中飘荡的香气,让他不由自主想起以往春节时的场景——

父亲切好葱花,调好底料,母亲捞出煮好的面条,用大勺舀满热油一泼,顿时满碗沸腾、香气扑鼻。年夜饭必不可少的油泼面,寓意着新一年的红火团圆。“有了家的味道,才能称之为‘年味儿’吧。”余庆志说。

今年,官兵们还见证了一对“神仙眷侣”的春节。参谋葛东谋和妻子吴建芳都在武警部队服役。他们穿着相同的服装,有着共同的追求,着实让身边人羡慕。

那天,葛东谋正在火车站查勤,手机铃响,是妻子的来电。

“东谋,你在哪?我也在火车站。”电话里,妻子的声音依旧清脆动听。

循着妻子的方位找去,葛东谋一眼便瞧见了笑盈盈的吴建芳。为了春运,俩人已经几天没见了。妻子的笑脸,就像一抹暖阳。

这天,妻子来火车站检测执勤通信系统。知道丈夫胃不好,她特意准备了小米红豆粥和胃药。

15分钟,短得连坐下喝杯热水都要省略,但也长得足够让两颗心感到温馨。对他们而言,这个春节陪伴火车站的时间,远比陪伴家人的时间长。

临分别时,吴建芳拿出手机给丈夫看一段视频。那是儿子得知妈妈要来看爸爸,特意录的。方寸屏幕中,孩子左手比心,右手点赞。那调皮可爱的样子,让夫妻俩眼眶微微发红。

望着妻子的身影渐渐融入人群,葛东谋耳畔萦绕着她那句话:“团圆很难,也很简单。你守着大家,我守着你,就是团圆。”

春节是什么味道?可能是班长递来的泡面、父母煮好的油泼面、妻子送来的小米红豆粥。他们藏在关于春节的记忆里,藏在春运的执勤中。

执勤中,武警官兵热心帮助旅客。杨 洋摄

春天的颜色

白色的“复兴号”驶进站台,上等兵郭灿坤注意到了白色车体上的红色条纹。这位刚刚考上美术学院就选择入伍的战士,对色彩有着天生的敏感。

记得刚下连时,郭灿坤本想拿起画笔,用色彩定格军营生活的美好。可没过多久,他就打起了退堂鼓。

没有快意恩仇的战场厮杀,没有诗情画意的金戈铁马,只有站不完的哨、上不完的岗、看不尽的人。艺术需要新鲜,需要灵感,可枯燥的执勤让郭灿坤一度失去了拿起画笔创作的激情。

“这就是军人的生活,平凡却并不平淡。”在战友们鼓励下,郭灿坤摘下“有色眼镜”,试着用崭新的目光去打量眼前的一切。渐渐地,他发现隐藏在平凡之下的感动——

上等兵姜北上哨时崴了脚,班里战士自发轮流地帮他打饭、站岗。心里过意不去的小姜没等脚好利索,便要求上哨。

排长林子栋的未婚妻是一名列车乘务员,每次列车来站,林子栋都会跑到车站上等待。拥挤的车站,也是小两口互诉衷肠的浪漫之地。

为了看儿子一眼,中士王文运的父母偷偷来到广州站,一家人就在车站广场前的哨位上团聚。

……

眼前的一幕幕一帧帧画面,让郭灿坤更加确信军人的世界是五颜六色的,有象征卫士坚守的翠绿、象征恋人相守的纯白、象征家人团聚的橘红……他拿起画笔,将美好的瞬间镌刻在画纸上。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郭灿坤想起罗丹的一句话。此刻,他突然明白了坚守的含义:守望幸福,本身也是幸福。

如果在广州站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少时代变迁的印记。从20世纪90年代的电力机车,到和谐号、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不断经历更新换代,春运所需的时间也在逐渐缩短。

与列车一同提速的,还有军人的尊崇感。前几天的一次执勤,上等兵李佳优遇到一位穿红色风衣的阿姨。她提着行李,带着五六岁的女儿过来问路。当得知取票点在远处时,母亲弯下腰,拉着女儿的手,在耳边嘱咐道:“你待在这里别乱跑,妈妈去拿票,有事就找武警大哥哥。”随后,她将行李和孩子留在李佳优面前,一个人去取票。

“军人”代表了什么?曾经的李佳优“说不清楚”。但看到这位母亲的背影时,李佳优似乎明白了——彼此素不相识,却愿意将孩子托付给他,这是发自内心的信任,这就是军人的价值。

李佳优感觉心里暖暖的,不仅仅是因为身上的这身橄榄绿,或是口袋里的一本士兵证,更是因为这种幸福感来自全社会对军人的尊崇,对军人的信任。

以前,李佳优觉得国旗很普通,似乎在哪都能看到。但有一次上专业课,看着窗外国旗杆上的国旗随风飘扬,他越看越美,上课一向认真的他竟然有些走神。

现在,李佳优最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因为红色与五星红旗是一样的颜色。在他眼里,红色也代表一种激情,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一种天然的使命感。

为了让广州站这些“温情时刻”长留,指导员王子平准备了一个日记本,在字里行间中定格武警官兵的身影,并将其命名为《春风集》。在他看来:战友们的守护,如春风拂面,沁人心脾。

“复兴号”即将发车,满载千家万户的牵挂驶向远方。此刻,年轻的武警战士们军姿挺拔,用忠诚守护着万家灯火。

万家团聚的灯火,映红城市的上空,也照进每一名不能回家的军人心底。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过年的原因,李佳优觉得“广州站”3个大字格外红。

春运结束,春天就会到来。也许这就是春运执勤哨兵的使命:守望,那趟驶向春天的列车,一路畅通。

(采访中得到欧振宇、丁正立帮助,在此致谢)

 

1 2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