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不忘初心

志愿军在抗美援朝转入阵地防御后,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和志愿军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的形成,其阵地战的作战样式也有了新的创造。如:

“冷枪冷炮”狙击运动。即在整个战线前沿阵地,所有步枪、轻重机枪等射手广泛开展有组织的、群众性的“冷枪冷炮”狙击战斗活动,它是在阵地防御中敌我接触的中间地带窄小的情况下产生的,是我军阵地防御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自1952年8月至1953年7月的12个月中,志愿军利用此种战法共毙伤敌3.9万余人。

小部队作战活动。即以步兵分队为主,并有炮火支援计划和预备队,采取伏击、袭击、遭遇、反伏击等手段主动打击敌人,把敌人的活动限制在基本阵地上,置敌于被动地位的小部队的作战活动。

“零敲牛皮糖”。积小胜为大胜:即由小到大,经过全线无数次的小歼灭战,一口口吃掉敌人,积小胜为大胜,打小歼灭战的战法。其典型战例是1952年9月至10月志愿军在全线进行的战术反击作战,此战对敌60个连排支撑点和个别营防御地域进攻作战77次,打退敌反扑作战480余次,歼敌2.7万余人。毛泽东主席在总结这次作战经验时高度评价了这种战法,指出:“此种作战方法,继续实行下去,必能制敌死命,必能迫使敌人采取妥协办法结束朝鲜战争。”

坚守与反击相结合的战术手段。当“联合国军”实施炮火轰击,志愿军防守分队皆全部进入坑道隐蔽,保存有生力量,当“联合国军”炮火延伸,步兵发起冲击时,志愿军防守分队则跃出坑道,占领野战工事,对突入阵地之敌果断地进行反击的坚守与反击相结合的战术手段,上甘岭战役就是一个典型的坚守与反击相结合的成功战例。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依托坑道工事,在两个加强连的阵地上,抗击敌人约6万余人在飞机、坦克配合下的轮番攻击、由战斗发展成战役规模,激战43天,抗击敌营以上兵力冲击25次,营以下兵力冲击650余次,同时还进行了数十次的反击作战,最终歼敌2.5万余人,守住了阵地。创造了我军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坚守防御与反击作战相结合的作战范例。

多兵种协同作战。抗美援朝战争前,我军基本上是单一兵种作战,尚无多兵种协同作战的经验,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边打边建,大批新的特种兵、专业兵入朝作战,把我军的综合作战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各兵种的协同能力逐步提高。阵地战中,志愿军各兵种在10个月的反“绞杀战”中,统一指挥,密切协同,联合作战,从而发挥了“防空、抢修、突运”联合作战的整体威力,胜利地粉碎了敌人切断我交通运输线的企图,形成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这些经验,对我军在未来反侵略作战中,组织多军、兵种协同作战,组织后勤保障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摘自《解读抗美援朝战争》,姜廷玉 主编,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