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国防教育

——陕西省延安市军地合力保护利用革命旧址记事

■陶家乐 蔡 宇 王武俊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

宝塔山、凤凰山、枣园、杨家岭、南泥湾……3.7万平方公里的延安市革命旧址星罗棋布。这些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翻开历史的书页,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年。13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历史的印记仍在,延安精神历久弥新。近年来,延安市军地合力保护革命旧址,全面实施“革命旧址维修保护、革命文物陈列展示、延安革命旧址群安全监管平台建设、革命文物宣传传播”四大工程,守护一方热土的历史根脉,讲好圣地延安的革命故事。

延安445处革命旧址经过整体保护提升,迎来无数军民前来“寻根”见学,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图①:国防科技大学师生在宝塔山下开展现地教学话初心活动。陈 思摄

图②:在紧邻延安炮兵学校旧址的延安市民兵训练基地,民兵正在轮训备勤。钟 超摄

图③: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地女子民兵连民兵张洁为参观者讲解。王武俊摄

图④:王家坪革命旧址工作人员通过表演情景剧的形式与游客互动。王艳云摄

图⑤:延安宝塔山全景。祁小军摄

制图:扈 硕

整体提升保留历史原貌

冬日的早晨,笔者走进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旧址坐落在延安南川花石砭半山腰上,俯瞰南川河。宽阔整洁的广场、蜿蜒而上的石阶、整齐排列的窑洞,行走其间,边听故事边参观,令人思绪万千。

“西北局是执行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模范,对陕甘宁边区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新民主主义的模范实验区。”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讲解组组长罗玉介绍,这里经历了一番修复才呈现现在的模样。曾经,一次强降雨使得旧址窑洞遭受严重损坏,他们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使用原材料、原工艺,解决窑洞屋面渗漏、排水系统不完善等问题,最大限度保留旧址的完整原貌。

这个旧址的抢险加固工程是近年来延安革命旧址保护的一个缩影。延安城三山对峙,两河穿城而过,城市空间狭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有的旧址被新建筑阻挡视线,有的夹在现代化建筑群中“喘不过气来”。同时,延安革命旧址大多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都是利用山坡地势修建的土窑洞、砖木瓦房,抗自然灾害能力弱,特别是近年来雨带北移,降雨量增加,旧址安全风险增加。岁月的洗礼使建筑物风化、剥蚀、破损等现象较为突出。

为保护革命旧址,延安市委、市政府实施“上山建城”工程,建设新区,给革命旧址保护提供充足空间。2017年,编制《延安革命旧址群总体保护规划》,实施革命旧址文物本体保护、展示提升、环境整治、管理运营等工程,对全市445处革命旧址全部进行有效保护,对其中92处重点革命旧址进行全面保护。建成延安革命纪念馆和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维修军委三局、军委二局、边区交际处等20多处旧址,树立各类标志碑200多块。按照核心保护区多拆少建、革命旧址周边只拆不建的原则,完成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等旧址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

“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由杨家岭迁驻到枣园。1947年中央撤出延安后,枣园遭到严重破坏,后来进行过修复。现在我们按照现状整修、局部加固的思路,尽可能保留历史原貌。”据枣园革命旧址工作人员李茜介绍,他们加强文献档案研究,回访曾参与修缮的文物专家,大到街区环境、小到墙缝修补,让维修工作有据可依。

“1943年,就是在枣园的窑洞里,毛泽东同志起草了《关于减租生产拥政爱民及宣传十大政策的指示》,直接推动了双拥运动的深入开展,并逐步形成制度。”枣园革命旧址管理处副主任曹峰介绍,这里是延安作为双拥运动发源地的见证,保护好旧址,让游客了解枣园的光荣历史,有利于传承发扬优良传统。

“一处革命旧址就是一本生动教材。”延安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主任尉启君说,让双拥传统在延安大地深深扎根,成为干部群众、驻军官兵的广泛共识。



在《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延安市宝塔区人武部组织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钟 超摄

活用资源打造精品课堂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一组革命青年抵达延安的老照片引人关注,尽管他们衣衫褴褛,但目光十分坚定。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批爱国青年以救亡团体的名义,历时13个月,一路辗转到达延安。”讲解员张持向大家介绍着展厅内这组照片背后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如灯塔,成为4万余名知识青年拼死奔赴的革命圣地。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高擎抗日救国的大旗,让无数爱国志士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一张老照片讲述一个光辉故事,一件文物承载一段红色历史。谢子长使用过的眼镜、大生产运动应战书、红一方面军长征时使用过的油印机……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将32件经过修复的革命文物移交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市共有革命旧址445处,革命类纪念馆30座,馆藏革命文物4.3万余件,还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3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6处。”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党委书记薛耀军介绍,多年来,延安分46批修复各个旧址和纪念馆的文物1.64万余件。他们充分运用新技术,创新革命文物活化利用,越来越多的革命文物以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让人们进入红色历史情景,身临其境感受曾经的革命烽火。

在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同时,延安市充分发挥革命旧址的阵地作用,实施保护、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工程,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

“王家坪,不一般,八路军总部在里边,八路军好、八路军好,坚持抗战向前行;军委礼堂是明灯,指明了革命新征程;带领人民抱成团,统一指挥走向前;红军有了指挥部,就像红灯穿迷雾,建党建军又建政,军民团结闹革命……”走进王家坪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地女子民兵连民兵杨蓉打着快板,生动介绍王家坪的历史,赢得游客阵阵掌声。

“延安和军史相关的旧址很多,例如枣园革命旧址、南泥湾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等,为了讲好军史故事,我们对女子民兵连讲解员进行了专门培训。”延安军分区领导介绍,军地已联合举办15期讲解员培训班,组织开展“重访先辈路”活动,邀请参战老兵、军史专家、优秀讲解员开展线上线下教学,讲授党史军史故事、讲解技巧,提高女子民兵讲解员队伍讲好军史故事的能力。

革命旧址遍布延安城乡,为了充分发挥旧址教育作用,延安市精心设计“西北革命线”“长征落脚线”“大生产运动线”“转战陕北线”等精品线路,串点成线,推动参观学习系统化专业化。同时,他们还策划推出红色旅游实景演出《延安保卫战》和红色历史歌舞剧《延安保育院》《永远的长征》等红色文化品牌。

现地教学感悟初心使命

近日,一场跨越数千公里的视频连线成功举行。参加连线的,分别是新疆军区某团“进藏英雄先遣连”官兵和延安革命纪念地女子民兵连的民兵。

“面对日寇的疯狂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严密封锁,边区政府财政和边区军民生活面临严重困难。‘一把锄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1941年春,王震率领八路军第359旅,肩挎钢枪、手握锄头来到南泥湾,开辟了陕北的‘好江南’。此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南泥湾的显著标志,这种精神成为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女子民兵连民兵钱文艳为大家上了一堂主题教育课。

聆听历史故事,传承红色血脉。通过屏幕,官兵看到了前辈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们连队所在部队的前身可以追溯到359旅。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定信念、扎根边疆,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战斗意志,锤炼过硬本领,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活动尾声,“进藏英雄先遣连”连长齐楠说。

如今,在当年359旅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地方、延安东南45公里处,还有一座延安炮兵学校旧址,依山而建的窑洞就是当年八路军炮兵学员的校舍。

“延安炮兵学校是八路军炮兵的摇篮,是我们学校的前身。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师生到学校旧址参观,开展学习教育活动。”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某教研室主任赵野告诉笔者,该院常态组织“红色寻根之旅”活动,让官兵在现地寻访中了解炮兵历史,学习“神炮将军”匡裕民、“神炮手”赵章成等英雄事迹,继承优良传统,勇担时代使命。

“近年来,杨家岭、南泥湾、王家坪等革命旧址分别与武警延安支队、空军工程大学、火箭军某部等单位建立军民共建学习点,为部队官兵、军校学员提供特色教学实践活动场所。”薛耀军介绍,各个旧址为前来参观学习的部队官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延安的各个景区,都能看到“军人依法优先”“军人免票”等标识。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我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延安军分区领导介绍,他们注重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常态化组织民兵、预定新兵参观瓦子街战役、直罗镇战役等旧址;在《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重温入党誓词,朗诵《为人民服务》;在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观看文物图片、影视资料等。

去年5月,延安市民兵训练基地投入使用,这个基地比邻延安炮兵学校旧址,民兵在训练之余可以与旧址工作人员开展联学联育活动。

前行的每一步,都需要精神的滋养。延安众多的革命旧址,成为军地育人的课堂。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军地单位组织人员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追寻红色足迹,感悟红色初心。

让延安精神薪火相传

■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管理处副主任 柯延鹏

我是延安人,在凤凰山革命旧址从事讲解宣教工作22年。

延安是一片红色热土,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培育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革命旧址和纪念馆是展示我党我军光辉历史的重要载体,是学习延安精神的生动课堂。我所工作的凤凰山革命旧址,包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旧居,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红军总参谋部旧址等。1937年1月13日至1938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实现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战略转变。《论持久战》《实践论》《矛盾论》等光辉著作在这里问世。

作为一名讲解员,不仅是红色血脉的传承者、光辉历史的讲述者,也是延安精神的“播火者”。在讲解中,我们讲述发生在凤凰山的故事的同时,也注重引导参观者了解背后的精神内涵。

在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里,参观的学生常常对当年抗大学员使用过的各式武器感兴趣,被抗大学员边打仗边学习的场景所吸引,这个场景以虚实结合方式展示“行军教学法”。这时,我们就会讲述抗大办学的一大特点,把课堂办到战场、办到阵地、办到前线,教学自始至终与作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正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培养出众多优秀的军政干部。

每年都会有许多新入校的军校学员来到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参观学习。如何让在和平环境下成长的学员感悟抗大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我的方法是找准讲述的切入点、今昔的连接点。比如从同龄的抗大学员故事入手,讲述原本家境优渥的青年放弃舒适的生活,为了民族的解放,不远万里历经艰辛奔赴抗大学习的故事,由此引发共鸣。

纪念馆里大量的资料和照片,无不证明当时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但抗大师生的神情是愉悦的、精神是昂扬的。面对参观者的疑问,讲解时我会引导大家思考“方向”的问题,关注精神上的富足。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回答“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的问题时表示,“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1939年在纪念抗大成立3周年时,他更是明确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定为抗大首要的教育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正是有了无与伦比的坚定理想与信念,才使革命事业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

在讲解工作中,我发现大家渴望了解发生在这里的革命历史,有的游客边听边记,有的拿出录音笔,还有的向远方的家人进行网络直播……所以,我们更有责任在保护好革命旧址的同时,深入挖掘红色历史,丰富文化内涵,讲好延安故事,让更多人了解那段艰苦而光辉的岁月,将延安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王武俊整理)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