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警福建省总队新兵团新训三大队的训练场上,有一道身影格外引人注目。高大挺拔的身形、标准的军姿、坚毅的眼神、娴熟的动作,不仅“能说会做”,还顺带给大家传授队列“小技巧”。
朱宏崙在队列训练场(左一)。 曾雅鹏摄
讲解队列动作要领。曾雅鹏摄
笔者走近一看,才发现这道身影竟是一个刚入伍的新兵。新兵怎么会充当起队列小教员?一番了解之后,方知他叫朱宏崙,是国庆70周年阅兵预备役部队方队的一员。朱宏崙说,他所在的预备役部队方队,从一开始入围的四千多人选拔到最后的三百来人,每天都有很多人被淘汰。 “也许就是运气好,我一直留到了最后。”
“行百里者半九十,只要还有机会,我就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宏崙说,这是镌刻在他心里的座右铭,在最艰难的时候,就用来给自己加油鼓劲。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去年的七月份,在阅兵排练进入关键阶段时,宏崙却收到了父亲突发脑梗离世的噩耗,一时万念俱灰。宏崙回想起五一放假回家时,父亲对他说:“儿子,我也曾是一名军人,却没有机会走上阅兵场,如今你赶上了,希望能看着你走过天安门,我们都为你自豪……” 父亲说过的话,他一直记得。那段时间,宏崙强忍内心的悲痛,愈发刻苦训练,最终如愿以偿地从天安门城楼前走过!
阅兵集体照,第四排第一个为朱宏崙。姜华摄
朱宏崙阅兵时的纪念章等。曾雅鹏摄
“去年的10月1号,是我一生中的荣光时刻,也算是圆了父亲的一个心愿吧。”聊着聊着,宏崙的目光又落向了不远处的队列训练场。训练场上,很多新兵静不下心来,痛苦的表情写在了脸上。看见这一幕,趁着休息的间隙,宏崙主动走上前,给大家讲起了阅兵场上的那些事。
朱宏崙和大家讲述阅兵场上的故事。陈泽豪摄
“我所在的预备役部队方队,配备的是81式步枪,它的枪托是实木把,很沉,枪身净重4.5千克,劈枪看似行云流水,实则‘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劈枪要先练端枪拍枪,枪要拍响,端实端稳,才能练后续动作。这一拍一端,手掌痛,胯骨也痛,嘿,好家伙,我硬是拍断了三把枪的枪托,手掌拍肿拍烂是家常便饭,差点练成了铁砂掌。”
朱宏崙训练时拍断的81步枪枪柄。姜华摄
宏崙那股自带京味儿的普通话,加上手势表情,仿佛在说单口相声,现场欢笑连连,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有时候,枪一端就是两个小时,人可以倒下,但是没有下命令前枪不能放下,都是年轻小伙个顶个,我们方队的人,硬是把这种不畏艰苦、顽强拼搏的精神转化成训练场上实实在在的行动。”
阅兵训练场,右数第四个为朱宏崙。姜华摄
接着宏崙掀起自己的上衣,指着右胯骨,“嘿,兄弟们,这就是我参加阅兵的印记。” 有几个新兵好奇的,嬉笑着走过去摸了摸这块被磨平的胯骨,一时沉默,脸上写满了对宏崙的钦佩之情。随着一声清脆的哨音响起,大家又回到了队列训练场。
朱宏崙在示范队列动作。苏胡鑫摄
“都是两个肩膀抗一个脑袋,谁怕谁?我也要把这种‘不畏艰苦,顽强拼搏’的精神落到行动中。”那段时间,训练场上掀起了一股学阅兵精神的热潮。
但对于宏崙来说,“阅兵都已经是过去式了,军营里不仅仅有队列,还有日常的其他工作等,这些都是我要学的地方,没有什么可骄傲的。”宏崙笑着告诉笔者。
从国庆70周年阅兵场到新兵训练场,朱宏崙将这种“不畏艰苦,顽强拼搏”的精神带进了军营,不仅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也“照亮”了身边越来越多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