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军校

■韩雪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王微粒

学员进行海水取样。王卡 摄

凌晨4时,南海。海面上泛起白色的泡沫,几点红色的光有节奏地闪烁着,那是科考船作业的地方。

无论远处的光还是近处的浪,实习学员们都无暇欣赏。随着一阵低沉的线轨摩擦声,投放至400米深的海水取样设备正在收回。关曾昕迅速爬上2米多高的设备架,观察设备瓶状态并进行取样。船体随着海浪剧烈摇晃着,她不得不把身躯紧贴在架子上。“紧张得连脚趾都在用力”,关曾昕说。

这是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组织的一堂海上专业课。在六天五夜的时间里,涉海专业的学员们需要不间断地开展作业实践。那些随着海浪不断起伏的瞬间,他们仿佛都在成长。

船尾的国旗被风吹得呼呼作响,人在甲板上甚至很难走出直线。学员曹广晗迅速将气球与探空仪相连,准备施放探空气球。突然,海风卷起一阵巨浪拍向船身,一连几个探空气球都在巨大的晃动中脱手。恶劣海况下,一次次失败重来中,这个平日只需几分钟完成的作业,他花费了数倍时间才最终连接成功。看着最终在海风中跌跌撞撞飞向云端的探空气球,曹广晗忍不住握紧拳头,向远方大喊出来。

如果说,海浪教会了曹广晗什么叫“坚持就是胜利”;那么,关曾昕在海水取样调查中懂得的则是“实践出真知”。到达作业地点后,领队教员韩开锋下达完取样调查任务,并再三强调,“26小时连续作业,任何一个小组都不能掉队”。

听到这句话,关曾昕一时不知所措:“课堂上教员只说过取样时各取平均值,可是到底应该怎么取?”大家都有些不知从何下手。一筹莫展中,小组成员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在一次次尝试中熟悉温盐深测量设备的使用方法,也从中找到了课堂知识的验证方法。

有时候,成长就是一份扛起的担当。连续26小时作业顺利结束,学员们赢得教员们和船长的一片掌声。“搜集到数据是第一步,分析数据决定了本次实验的成败。”新的任务稍显陌生。瞬间,学员们面面相觑,甲板上只听得到海风吹过的声音。

“监控组看一下曲线坡度,1至5小组汇总海水深度数据……”学员陈乐天主动拿起对讲机。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大海上,团结协作一直是大家的一堂必修课。作为同学们中的队长,陈乐天深有感触,“我要像一根锚一样,扎在甲板上”。年轻的小伙子眼神坚毅,扛起了一份超越年龄的担当。

有时候,成长就是庄严的誓言。科考之行过半,学员们在茫茫海面上开展了一场特殊的“入党仪式”。在听完船长的南极科考之旅、首席教员的北极之行和教导员的戍边感悟后,新党员李亚涛难掩激动之情,向党旗庄严举起右拳。“只有真正到了海上,才明白逐梦深蓝、向海图强的神圣责任。”李亚涛说。

一道光穿过云层,一抹橘黄色从云层中逐渐晕开,海面波光粼粼露出久违的平静。完成取样调查任务的关曾昕赶紧拍下这难得的海上美景。此时,正是清晨6时。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