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总理周恩来的工资在去世前一直保持在每月404.80元的水平上,加上邓颖超的342.70元,夫妇俩共是747.50元。但他们两人从未管理过家里的财务,一切收支都是由周恩来的司机杨金铭掌握。周恩来一般很少过问收支情况。
但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某一天中午,周恩来突然对杨金铭提出,他要听听家里近两个月详细的收支情况。杨金铭顿时很紧张,暗想:难道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违反了开支规定?他边想边拿来了平时的记账本,忐忑不安地去了周恩来办公室。
周恩来请杨金铭坐下,然后让他仔细报一下家庭开支账。
杨金铭翻开账本,紧张地对周恩来一笔一笔念起来:
3月1日买大葱5分钱,厨房用;
3月2日买毛巾一条3毛2分,客厅用;
3月2日买干面5斤,7毛钱,交厨房;
3月2日买盐一斤,1毛5分,厨房用。
杨金铭还要继续接着念下去,这时突然听到周恩来喊了一句:“停。”疑惑的目光看着杨金铭,问道:“食盐应该是每斤1毛4分钱,你们怎么多花了我一分钱?”
杨金铭听周恩来这样说,更加紧张了,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密的汗珠,他顾不得擦掉,赶忙放下手中的账本,跑去找来了当初买盐时的那张原始发票,只见上面清晰地写着:“咸盐一斤,壹角伍分。”便把发票递给周恩来看。
周恩来接过发票仔细察看后,眉头不经意皱了一下,又沉思了一会儿,然后示意杨金铭退出办公室,接着便拿起电话打给北京市有关部门,询问民用食盐每斤为什么比原来多了一分钱,当他得知是因北京卫生局为预防市民患肿脖子病而对食盐普遍加了碘,根据成本对食用盐价格每斤提高了一分钱后,周恩来这才放下心来。
下午周恩来外出开会时,对开车的杨金铭说:“你莫要怪我哟,我并不是在意多开支了那一分钱,也不是说你账管理得不好,主要因为食盐是千家万户都离不开的日常用品,没有正当理由是绝对不能随意涨价的。”
(摘自人民网 刘述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