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军民融合

 朱德与陈玉珍铜像。

  1922年夏天,朱德离开妻子陈玉珍的家乡四川南溪,赴上海寻找革命道路。

  在枪林弹雨中,朱德南征北战,无暇顾及妻儿老小,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前夕,他派人把随军的妻子陈玉珍和儿子朱琦送回了四川。转眼十年过去了,含辛茹苦的陈玉珍既要抚养孩子,又要照顾朱德的生母和养母。“十年生死两茫茫”,亲人们的境况如何?令他十分牵挂。1937年9月,在奔赴抗日前线的途中,朱德给远在四川南溪的陈玉珍寄出了分别十年后的第一封书信。

  玉珍:

  别久念甚。我以革命工作累及家属,本属常事,但不知你们究受到何等程度,望你接信后将十年情况告诉我是荷。理书、尚书、宝书等在何处?我两母亲是否在人间?你的母亲及家属如何统望告。……如理书等可到前线来看我,也可以送他们读书。我从没有过一文钱,来时需带一些钱来我用。自别了你后,我的行动谅你是知道的,不再说,此问近好。

  刘钟

  9月5日

  信件最后的署名“刘钟”,是朱德以养母刘氏和生母钟氏之姓所取的化名。

  陈玉珍接到这封家书后,立即给朱德写了回信。朱德1937年9月12日接到回信时正在华北五台山前线。当天,他又给陈玉珍写了第二封家书:

  玉珍:

  知道你十年的苦况,如同一日。家中支持当赖你奋斗。我对革命尽责,对家庭感情较薄亦是常情,望你谅之。我的母亲仍在南溪或回川北老家去了,川北的母亲现在还在否,川北家中情况如何?望调查告知。庄弟及理书、尚书、宝书、许杨明等现在还生存否?做什么事,在何处?统望调查告知。以好设法培养他们上革命战线,决不要误此光阴。至于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以后不宜花无用之钱来看我,除了能作战报国的人外均不宜来。我为了保持革命军队的良规,从来也没有要过一文钱,任何闲散人来,公家及我均难招待,革命办法非此不可。家庭累事均由你处置,我从不过问。手此致复,并问亲友均好。

  朱德

  9月27号

  1937年11月6日,朱德在山西昔阳县给陈玉珍写了第3封家书:

  玉珍:

  由南溪来信数封均收到,悉一切情形,又家中朱理书来信亦悉。许杨明近到我处,见面亦谈及家中情况,十年来的家中破产、凋零、死亡、流亡、旱灾、兵灾,实不成样子,我早已看到封建社会之破产,这是当然的结果。尚书死去,云生转姓,后事已完,我再不念及,惟两老母亲均八十,尚在饿饭中,实不忍闻。望你将南溪书籍全卖及产业卖去一部分,接济两母两千元以内,至少四百元以上的款,以终余年,望你千万办到。至于你的生活,切不要依赖我,我担负革命工作昼夜奔忙,十年来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共苦,决非虚语。现实虽编为革命军,仍是无薪水,一切工作照旧,也只有这样才能将革命做得成功。……我虽老已五十二岁,身体尚健,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万望你们勿以护国军时代看我,亦不应以大革命时代看我。望你独立自主,决不宜来前方,亦不应依赖我,专此布复,并望独立。

  朱德

  11月6日 山西昔阳县

  朱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戎马一生,从这几封家书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为了人民的利益,朱德将金钱和生死置之度外,把革命事业摆在首位。“我对革命尽责,对家庭感情较薄亦是常情”,“我为了保持革命军队的良规,从来也没要过一文钱,任何闲散人来,公家及我均难招待”,“我担负革命工作昼夜奔忙,十年来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共苦,决非虚语。现实虽编为革命军,仍是无薪水,一切工作照旧,也只有这样才能将革命做得成功。”读着这些真挚诚恳、朴实无华的句子,怀想朱德总司令光辉的一生,让人感动不已。(摘编自《广东党史》2009年第4期 胡剑/文)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2日 07:24打印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