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专题

以战场需求为牵引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

“智慧联勤”推动重构作战保障链

编者按  习主席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要抓住我国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机遇,创新战斗力建设和运用模式,健全先进技术敏捷响应和快速转化机制,加快发展新质战斗力。联勤保障部队各级探索将人工智能、无人设备等前沿技术装备,融入军事物流链、联合投送链、战场救治链,完善信息化、智能化保障体系,提升多域联合作战保障的精准性与时效性。

解放军报讯  记者孙兴维、特约记者张彦昕报道:空中,无人机搜寻“伤员”;地面,“机器狼”前送急救物资,履带式无人救护车转运“伤员”……这是记者日前在某部卫勤训练中看到的一幕,也是“智慧联勤”融入部队练兵备战的一个场景。联勤保障部队后勤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为适应现代战场保障多元多维需求,他们以“智慧联勤”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智能化军事物流链、敏捷化联合投送链、精准化战场救治链,推动保障能力升级换挡。

近年来,联勤保障部队各级积极探索“智慧联勤”建设,努力实现保障力量整体融合、保障能力叠加互补、保障效能聚优释放。实践中,他们以战场需求为牵引,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兼顾信息安全与系统稳定,探索将人工智能、无人设备等前沿技术装备,融入军事物流链、联合投送链、战场救治链,完善信息化、智能化保障体系,提升多域联合作战保障的精准性与时效性。

自动化盘点与快速分拣,成为近年来联勤保障部队仓储系统创新保障的一个亮点。在某基地立体库,操作员在电脑终端输入指令后,水平移载车按照指令到达指定货位提取物资集装单元,配合垂直提升机进行出库作业,物资通过辊道输送机快速转运至外场集装板拖车……该仓库负责人说,自动化盘点与快速分拣既减轻了作业压力,又提高了保障效能。

科技赋能让投送链突破传统限制,推动保障模式从“规模累积”向“精确释能”、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研”、从安全“人工提醒”向“自动提示”转变。在某协调中心调度指挥大厅,大屏幕上显示着全国铁路运营线路,不同枢纽节点上跳动着实时数据,显示出安全情况,每一批在途的军事运输投送计划都直观呈现在调度员面前。“这是我们最近研发的智能数据库,系统内集成地理信息等模块,创新应用各种框架算法,为我们科学统筹运力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决策辅助。”该中心调度员宋恒宇介绍,系统中的静态基础数据和动态更新数据构成了数据资源池,能够让调度员第一时间掌握关键数据,做出科学决策。前不久,陆军某部参加演习需要跨区机动,调度员轻点鼠标,任务部队运输投送的保障底数、路径规划等便清晰呈现。

智慧救治链让战场卫勤保障更精准、更高效、更及时。近年来,远程5G会诊、机器人手术、“智慧病房”、“互联网+医疗”等新型卫勤保障手段在不少卫勤单位得到成功实践,给战场救治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解放军总医院研制的人工智能辅助影像诊断系统,能够辅助医生精准诊断70余种伤病。不少医院自主研发的电子病历系统能够精准高效完成医疗文书撰写,病床旁的医生移动工作站和护理移动平台,能够同步下达医嘱、进行数字化记录、展开护理操作。

“智慧联勤”不仅优化了后勤保障模式,而且通过数据链路的融合、系统安全的防护,使保障体系成为战斗力生成的倍增器。据悉,有关方面将进一步探索推行物流链与投送链数据共享、救治链与投送链智能对接、保障链平时安全监控与战时干扰防护等保障机制,推动“智慧联勤”不断向即时感知、精准判断、智能决策、聚优保障迈进,为保障战斗力生成作出更大贡献。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